太平天國高階將領有收養子(稱為養娃崽)的習慣,一是用以壯大自己家族的聲威,同時這些義子長期跟隨將領作戰,有才幹的漸漸成長為獨當一面的直系干將,再不濟也能跟在身邊當一名貼身護衛。這種能上戰場的“二代”,比起長期養在天京城中的那些幼X王(尤其是在臨凌遲前還寫下“清朝皇帝萬萬歲,亂臣賊子總難跑”的幼天王)要好得多。
在這些可以上陣殺敵的養子之中,最有名的一位,當數忠王李秀成的養子,“忠二殿下”李容發(也有說法李容發是李秀成的次子)。
忠王養子美少年據說李容發是在太平軍攻克武昌的時候被李秀成所收養,也就是在1853年1月,後來叱吒風雲的李秀成當時只是一名聖兵,太平天國還在實行男女分營,軍營中枯燥寂寞,所以收養兒子既可以傳宗接代,又可以增添些許家的感覺。
李容發的年齡有多種說法,其實他後來被封為忠二殿下的時候是十四歲,當時是太平天國庚申十年,也就是1860年,這樣他應該出生於1846年前後。
李容發年齡的另外一個佐證,是李秀成的英國狂熱粉絲伶俐,曾經在他所著的那本《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裡這樣讚美李容發:
“這個15歲的少年,俊美優雅宛如處子,尚未變聲而語音甜蜜。為人熱情,富有英雄氣概,一對真摯的大眼睛閃爍著光芒。”
伶俐追隨李秀成的時間是1860至1863年底,他筆下李容發的年紀,和被封忠二殿下時的年紀可以互相印證。
離開武昌之後,太平天國於1853年3月進入天京,李容發應當只有7歲,他前期在太平軍中的經歷不太清楚,應該是一個不能上戰場的牌尾(太平天國將可以上戰場的青壯年編為牌面,不能上的老幼弱殘編為牌尾)。稍年長後再編入童子營,負責天京內的治安,協助守軍把守城池,盤查進出城門的行人,協助守衛城中的各個衙門等等。
1854年的時候,天京曾經發生清朝間諜張繼庚意圖挑動暴亂的事件,有說李容髮指揮童子營在平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此時李容發應當只有8歲,估計童子營確實有參與平叛,但內中有沒有李容發的份,在此只能存疑。
天國晚年勇戰將以後的幾年,是少年李容發的成長期,他不只是外表長得英俊,而且相當機警聰明,膽大心細,開始在軍中嶄露頭角。李秀成本人也很注意對子侄輩的培養,在身邊的時候,就親自教導騎馬射箭,並授以行軍戰陣技術。在外地作戰,就算軍務再繁忙,也用書信教導“如何守地、如何安民,必得穩固妥善,方可回來。”等等。李容發本來就聰明,加上有一位非常出色的養父,所以得以迅速成長為一名傑出的戰將。他與人說話相當溫文,沒有絲毫的傲慢,再加上出眾的外表,所以很得人心。
1859年10月,李容發13歲的時候,李秀成將他調到軍中,指揮約3000餘少年太平軍,第一戰命令他與當時是朗天安的陳炳文由江蘇浦口出發赴安徽淮河一線,配合捻軍行動。李容發當時年幼,卻十分驍勇,善於用洋短槍,騎在馬上馳突,所向無前,發作戰非常勇猛,屢立戰功。
據說有一次,他攻打江蘇六合,由於敵眾我寡,被叛將李昭壽的部隊重重圍困。李容髮絲毫不怕,率領數十騎,東馳西突,所向披靡,終於撥開鹿角,殺出敵圍而去。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李容發打了不少勝仗,在1860年11月,經朝臣保舉受封為忠義宿衛軍忠二殿下,賜金牌、金頸圈、雉翎、金印。忠義宿衛軍就是當時李秀成率領軍隊的軍號。
李容發之後繼續在李秀成麾下奮勇作戰,參與了東征、進攻上海等行動,其中在五路進攻上海之中,他率領幾萬主力部隊由海塘沿杭州灣蜿蜒北上,對上海採取圍而不攻的策略,派兵四出圍剿各地作亂的地主團練,把浦東地區搞得銅牆鐵壁,使新援上海的李鴻章淮軍也未敢越雷池一步。
痛擊“常勝軍”到了太平天國形勢越發惡劣的1864年春,就在天京陷落前4個月,李容發還在江陰華墅設伏重創了氣勢洶洶,不可一世的戈登“常勝軍”洋槍隊。
當時蘇州、無錫均已失守,負責鎮守常州的護王陳坤書急急求援,但當時天京被曾國荃包圍,壓力沉重。李容發也是兵力薄弱,他想出了一條奇計,以奇兵繞過敵軍前沿陣地,一舉佔領陽犀(今江蘇張家港)、福山,然後分路進攻江陰,包圍常熟,猛撲無錫,因為進軍神速,三縣同日告警,被稱為“天落長毛”。
戈登急急率領“常勝軍”來救,李容發心知不能在平原上與洋槍洋炮決戰,就先假裝戰敗,將常勝軍引至河港交叉的江陰華墅地區。到了這裡,清兵及洋兵槍炮均粗笨不便,李容發軍隊步騎大舉進攻,雙方進行了白刃戰,太平軍用粗劣的刀矛殲敵兩個聯隊三百餘人,而自己損失很小。這是戈登出任“常勝軍”領隊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戈登非常慚怒,整個蘇南震動。
最後生死之謎可惜一兩次戰鬥的勝利,不能扭轉整個戰爭的最終結局,李容發始終兵少難以持久,清軍後來再大舉進攻,太平軍只得節節撤退,當時天京缺糧,李容發奉命去江西收割秋稻援救天京的糧食危機,率餘部700人到了湖州。
但就在1864年7月,天京失守,忠王李秀成在突圍途中與大隊人馬失散,不幸被擒,慘遭曾國藩殺害。李容發則率餘部會合堵王黃文金、昭王黃文英、首王範汝增等數千人,護送幹王洪仁玕與幼天王洪天貴福從湖州且戰且行撤往安徽廣德,準備進入江西。
在清兵的圍追堵截之下,黃文金病死,屬下更是人心惶惶,軍心渙散。9月,在徽州建口附近,太平軍遭受伏擊,將士逃散,李容發為掩護幼天王等人突圍被清軍捕獲。
關於李容發的最後下落,按照清廷慣有的手法,就是凌遲處死。但一直有傳言,說他被俘後,因為年幼,而且外表不凡,一直跟隨江西布政使席寶田追趕太平軍的候補知縣陳寶箴起了惜才之心。將他收容,並攜回江西義寧(修水)原籍,甚至將婢女嫁給他為妻,李容發約在1891年病死。
這個說法並沒有實際憑據,若以常理度之,陳寶箴雖然是晚清有名的開明政治家,更是後來唯一支援戊戌變法的地方督撫,但當時只是一個幕府中人,位卑職微,哪有膽子包庇亂臣賊子,尤其是李秀成這種太平天國重要人物的後裔?想來李容發最大的可能,還是與自己養父一樣,被清廷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