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這個詞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不論是在電視劇中還是電影中,或者我們的歷史課本上,都曾出現過匈奴這個詞。那時因為匈奴在我國的歷史上扮演著較為重要的角色。我們來看看匈奴在我國曆史上什麼時候出現過。
在公元前215年,匈奴被秦國的將軍蒙恬趕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後在秦末漢初時,匈奴這時兵力又起來,再次進犯我國,對當時的西漢政權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還控制西域,後被漢武帝打敗,退到漠北分裂成五部。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抵禦匈奴” 。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領呼韓邪,率領部下投降於西漢。公元前36年,西漢誅滅北匈奴郅支單于。
到東漢時期,匈奴分裂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首領醢落屍逐鞮,率領部下投降光武帝劉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區。北匈奴還是堅決不投降。公元87年,鮮卑大破北匈奴,北匈奴開始“大亂” 。公元89年,竇憲大破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遷,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南麓勒石。後來 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了前趙朝代。匈奴與鮮卑的後代鐵弗人建立了胡夏政權。
那麼匈奴人到底算的上是我們如今的哪一個民族呢?或者說是我們如今哪幾個民族的祖先。我們來看看史書是如何記載的;
在《史記·匈奴列傳》中是這樣說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其畜之所多則馬、牛、羊,其奇畜則橐扆、驢、騾、駃騠、騊駼、驒騱。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然亦各有分地。毋文書,以言語為約束。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士力能毌弓,盡為甲騎。其俗,寬則隨畜,因射獵禽獸為生業,急則人習戰攻以侵伐,其天性也。
司馬遷說,匈奴的祖先是夏后氏的後代子孫,名為淳維。這些民族主要是靠遊牧為生的,牲畜其中包括了馬、牛、羊,甚至還有十分罕見的駱駝、驢、騾、。他們是沒有固定居住場所的,總是追尋著水草而遷徙,當然也沒有城郭,過著四處遊蕩的生活。因為主要是搞畜牧業,所以不搞農業生產,但是也有各自分佔的土地。他們沒有文字和書籍,主要是靠言語來約束人們的行動。
匈奴是在約公元前3世紀時,興起的一個遊牧部族,匈奴帝國的全盛時期是從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匈奴的活動範圍主要分佈於,阿爾泰山以東的鄂爾多斯高原。既被稱之為“帝國”,那麼疆域肯定很大,還被稱之為“百蠻大國”。對於遊牧民族而言,一旦發現了比草原更加“肥美”的土地和資源時,心中的佔有慾就變成了入侵的動力。這也是為何匈奴會屢次來侵犯我國古代朝代的領土的原因。
匈奴在戰敗後,南匈奴就在我國境內,而少部分北匈奴則逃到了歐洲,所以匈奴人有一部分是蒙古族人,而那少的部分(也就是跑去歐洲的部分),據專家考察發現是現在的匈牙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