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宋孝宗趙昚,整個南朝最想有所作為的君主,也是整個南朝唯一志在恢復的君主。然而這一生的志向,終究是慢慢地敗給了現實

孝宗即位的時候,他的父親宋高宗仍然健在。金主南侵渡江之後,宋高宗說是要御駕親征,實際卻是做好了南逃的準備

等到金主因內亂被殺之後,高宗才同皇子趙瑋一起北上建康,象徵性地做了一次御駕親征的舉動

隨駕的過程中,趙瑋便協助處理朝章奏疏,盡守臣子之道,這些所謂,讓他贏得了隨行群臣的普遍讚美

高宗也瞭解到了這種人心轉向,金主南侵使他的求和政策丟盡顏面,返回臨安之後,紹興三十二年五月,就下詔宣佈禪位,立趙瑋為皇太子,改名趙昚

高宗此舉,可是深思熟慮後的決策,孝宗對他很是孝順,讓一個聽命自己的繼承人早點處理朝政,他既可安享富貴,有些時候又能以太上皇身份左右大局

遂對宰執稱:“今老且病,久欲退閒”,然實際上他退位之後,還健康地活了二十五年

這二十五年的時間,高宗並未完全退出權力中心,時不時的會跑出來干預孝宗的政策,為主和派撐腰

孝宗是一個想有所作為的君主,即位第二個月,便為岳飛冤案平反,對秦檜構陷的其他冤案也進一步做出處理

並且主戰派也大大地受到了孝宗的重用,讓他們入京,共商恢復大事。主戰派代表張浚被任命為江淮宣撫使

高宗很是不以為然,對孝宗道:“毋信張浚虛名,將來必誤大計,他專把國家名器財務做人情”

對於孝宗的恢復大計,更是直接反對:“等我百年以後,你再籌劃這事吧”

不過此時的孝宗,抗金決心堅定,張浚等人正是符合他內心所想的,並沒有聽高宗之言

君臣同心勠力下,組織了一場隆興北伐,然國力在高宗時期便已羸弱下去,此時朝臣更無大將之才

這一次隆興北伐,南宋還是以失敗議和而告終,當然還是有一點不一樣的,這一次議和的時候,南宋的地位有所改善

這一次議和之後,南宋和金朝之間倒是有了四十年左右的和平。然這個結果,並不是孝宗想要看到的,準備用武力恢復的同時,外交上孝宗也想索取更多的東西

乾道元年,金使入見,孝宗要求按金主南侵後的敵國之禮,由閤門轉呈金使國書。金使不同意,堅持按紹興和議的舊儀,由宋朝皇帝在殿上親自從使者手中接受國書

外交之上,誰都不願意讓步,僵持了多日,最後太上皇發話,孝宗才不得不遵循舊例

乾道九年歲末,南宋在受書儀式上再次想要改變形式,金使嚴厲譴責南宋破壞十年來的受書儀。雙方再次僵持,還是太上皇出面干預,一如舊儀

高宗退居幕後,對於朝政還是想要把控,對於自己從前主導的議和以及對金人的態度上,更是從未想過改變,還多加干預孝宗的抉擇

孝宗雖然聽從了太上皇的話,然而內心的屈辱卻是越積越厚,北伐恢復的信念愈發堅定,然而終究沒有等到良機

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志向相投的能人虞允文,在他任四川宣撫使的時候,孝宗與他約定,從東西兩路出兵收復中原

“若西路出而朕遲迴,即朕負卿;若朕已動而卿遲迴,則卿負朕”

然用兵豈是兒戲,虞允文入川后雖積極籌備北伐,但孝宗每每詢問,他都以軍需未備回絕

此時的南宋,確實還支援不了北伐收復的戰爭。孝宗心心念唸的北伐,最終在虞允文積勞去世之後告終

虞允文一死,隆興北伐後孝宗唯一的支援也就沒有了,北伐的銳氣便慢慢的消減,守成的風氣佔了上風

這之後,孝宗也知道北伐收復無望,主要的心思便放在了控制朝政、掣肘宰相上。然而為此重用心腹潛邸舊臣

孝宗本意是為將朝政掌控在自己手裡,然而這些人,卻造成了朝政上的另一種混亂,奸佞之臣反而在孝宗朝抬頭

太上皇更是一到關鍵時刻,便出面干涉,多加掣肘。孝宗在位二十七年,二十五年的時間都被太上皇約束著

就連新任命的宰執,都必須去太上皇那裡“入謝”, 面聽聖訓。更是常常告誡孝宗:一旦用兵,對方不過事關勝負,我們去時關乎存亡

在自己的議和之策上,太上皇那是寸步不讓。等到太上皇去世之後,孝宗卻也已經無復當年的銳氣

後世評價:高宗之期,有恢復之臣,而無恢復之君;孝宗之朝,有恢復之君,而無恢復之臣

如今看來倒不無道理,孝宗這一生,終是沒有遇到北伐恢復的良機

1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精美絕倫,卻隨火而逝的建福宮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