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位於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的金山鎮山明村的張國燾故居,始建於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佔地約二十六畝,建築面積約六千八百平方米,共有一百零八間房屋,由四十八條里弄和四十八個天井把整棟建築連為一體。1897年11月26日,張國燾即出生於此。

2010年,上栗縣政府投資五百多萬元修繕張國燾和胞弟張國庶(中共江西省委原書記,烈士)故居。據上栗縣釋出的訊息顯示,該縣投巨資修繕張氏故居的目的,是力圖將其打造成重要的名人旅遊景點。在工程招標公告上,張國燾故居修繕一期工程建築面積為3250平方米,為一層磚木結構,投資額約為560萬元人民幣。

青年張國燾。

1916年,張國燾進入北京大學讀書。在校期間,積極參與各種政治活動,表現活躍;特別是在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張國燾的表現更加突出,被推舉為北京學生聯合會講演部部長,成為當時名噪一時的學生運動領袖之一。

張國燾的三弟張國庶

張國燾共有兄弟四人。除老二張國燕早死外,老大張國燾和兩位弟弟全部是中共黨員。其中三弟張國庶畢業於莫斯科中山大學,1930年前後,擔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同年5月,張國庶被捕,由時任南昌衛戍司令的張輝瓚親自審訊。張國庶在獄中受盡酷刑,死後屍體被沉入贛江;一同被捕的其妻晏碧芳被砍去頭顱,暴屍三天。

張國庶晏碧芳夫妻因受張國燾牽連,長期被中共黨史和組織系統忽視。直到1980年代,在其老戰友楊尚昆、孔原、程子華、馮文彬等人的多方奔走下,方才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2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張上將殉難的自忠縣(現宜城市)的建置沿革與境域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