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古代歷史上,中原王朝一直受到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侵擾,其中最令中原王朝頭疼的就是匈奴。關於匈奴一族的起源,司馬遷在《史記》中認為“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而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則認為匈奴其實就是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等部族,到周朝時改稱獫狁,春秋時稱戎、狄,戰國時稱胡,後世則統稱為匈奴。

從商朝時期開始,每當匈奴一族強大到一定程度時,都會南下侵擾中原地區。比如與匈奴接壤的趙國,為了抵禦匈奴的侵擾,就修建了一條長達數千裡的長城,這也是中國最古老的長城。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趙武靈王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由此可見,趙武靈王雖然效法匈奴“胡服騎射”,但是仍然對匈奴充滿戒心,修建長城以抵禦匈奴的侵擾。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於公元前215年派遣大將蒙恬將匈奴趕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為了防止匈奴的反撲,秦始皇又命令蒙恬監督修建萬里長城和秦直道。有了萬里長城這條防線,再加上秦直道的存在,秦軍大部隊從咸陽趕到九原郡只需要三天時間。萬里長城和秦直道在抵禦匈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匈奴也無法越過長城侵擾中原地區。

後來秦朝滅亡之後,漢朝在一片廢墟中誕生,逐漸強大起來的匈奴又趁機越過長城侵擾中原地區,對剛剛誕生的西漢王朝造成了很大威脅。公元前201年,匈奴勾結韓王信企圖攻打太原,漢高祖劉邦率領32萬大軍迎擊匈奴,卻因為輕敵冒進中了敵軍圈套,最後被匈奴大軍圍困於白登山。雖然劉邦最後採用陳平的計策成功脫身,可“白登之圍”仍被他視為一生最大的恥辱。

“白登之圍”應該是匈奴歷史上最高光的時刻了,只差那麼一點就幹掉了中原王朝的皇帝。彼時的匈奴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風光無限,還進一步控制了西域地區,可是隨著千古一帝劉徹的繼位,匈奴一族很快就遭到了漢朝的強勢打擊,被迫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公元前119年,“冠軍侯”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經過霍去病、衛青的雙重打擊,從此之後,匈奴開始一蹶不振。

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領呼韓邪率眾投降西漢,北匈奴郅支單于被滅。到了東漢時期,匈奴再次分裂為南、北匈奴。公元前48年,南匈奴首領醢落屍逐鞮率眾投降光武帝劉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區。而北匈奴還是跟以前一樣叛服不定,先後被鮮卑、竇憲所擊敗,迫使北匈奴向西遷移,最終從中原地區的史書中消失無蹤。

匈奴西遷之後去了哪裡,又幹了些什麼,名噪一時的匈人究竟是不是匈奴?因為相關史料的缺失,這些問題至今仍然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那麼匈奴真的消失了嗎?現在還是否有匈奴後裔存在?根據史書中的記載,專家們認為,只要是這5姓之一,或許就是匈奴後代。劉、金、韓、趙、王這5個姓氏是中國最常見的姓氏,他們中的一些很可能是匈奴後裔,看看裡面有沒有你。

漢朝之後匈奴雖然沒落了,但是在後來仍然建立了幾個存在時間比較短暫的王朝,例如前趙。前趙是西晉晚期由匈奴貴族劉淵建立的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25年時間。在前趙滅亡之後,劉淵的後人也都融入了中原地區。除此之外,還有建立了胡夏的赫連勃勃,他是匈奴左賢王劉衛辰與前秦公主苻氏之子,赫連勃勃的漢姓也是劉姓。

除了劉淵和赫連勃勃之外,漢武帝的託孤大臣金日磾也是匈奴後裔。根據史書上的記載,金日磾原本是匈奴休屠部的太子,兵敗歸降霍去病,進入長安後得到漢武帝賞識,賜姓為金。後來漢武帝病重時將其與霍光、上官桀等人一道任命為顧命大臣,輔佐太子劉弗陵。班固在《漢書》中對金日磾及其後人評價很高,稱其“勒功上將,傳國後嗣,世名忠孝,七世內侍,何其盛也”。

像金日磾這樣被皇帝賜姓的情況在古代很常見,除了金姓之外,韓、趙、王這三個姓氏中也有部分是被漢朝皇帝賜姓的。特別是王姓,在古代很多歸附中原王朝的遊牧民族首領,通常都會被授予王姓。總的來說,匈奴在融入中原地區的過程中,肯定不止產生劉、金、韓、趙、王這5種姓氏。不過,在經過數百上千年的時光演變之後,無論姓氏起源究竟在哪裡,彼此之間早已融為一體,再也不分彼此了。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整個西方都明白康乾盛世的危機,或許只有乾隆還在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