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裡,清朝曾經對中華大地統治了將近300年,當中普遍預設有過一段盛世輝煌的康乾時期。
但是這一段所謂的輝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固步自封式的自彈自唱罷了。因為這段康乾一旦與文景之治、開元盛世和永樂盛世相比起來,高下自然立見。著名的史學家繆鳳林也曾痛批,所謂的康乾盛世也只不過是清皇室關起門來的盛世罷了。
其實對康乾盛世有過一定了解的,都應該會知道在康乾盛世繁盛的背後,是潛藏著巨大的危機的。這同時也是在之後,讓中華進入全面崩潰的引子!
所以在好大程度上,康乾盛世更像是一場南柯一夢。當中尤其是透過康乾各自對待西方國家目空一切的態度,便不難理解這個虛有其表的盛世了!
1720年俄國的伊茲瑪伊洛夫使團,因受沙皇遣派需覲見康熙並進行一次兩國的外交事務協商。由於兩國對待禮儀和傳統制度的不同,再加上當時仍有紛爭問題,所以清方官員要求沙俄使團必須先學習大清的跪拜禮後才能覲見康熙。
雙方一度因此引發矛盾,沙俄公使差點被勸返。不得已下沙俄使團為完成使命,不情願地硬著頭皮行了覲見跪拜禮。在之後的數次中俄外交中,都仍有出現這類因為跪拜禮儀引發的矛盾。但結果很明顯每次洋人們都是吃小虧而佔大便宜的!
馬戛爾尼使團覲見乾隆
1793年即乾隆五十八年,英國的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同樣由於兩國對制度和傳統的理解不同,再次引發了一場關於禮儀上的外交風波。乾隆當時要求馬戛爾尼覲見時必須進行跪拜大禮,而馬戛爾尼則認為,作為另一主權國家的使臣,沒有跪拜的道理,雙方一度僵持。
乾隆(演)
最後礙於主客形勢,馬戛爾尼被迫進行了最大限度單膝下跪的覲見禮儀。之後在過程中乾隆為了彰顯國威,不但帶著馬戛爾尼見識了行宮的藏寶庫,還命人修寫了一封近千字,內容盡是以己為尊的《敕英咭利國王喻》讓馬戛爾尼轉交英國國王。不難想象,中英兩國首次的重要外交算是鬧掰了。
乾隆給英國國王的信
然而這次的中英外交風波,在實際上不但沒有真正讓英國使臣受辱,反而是加速暴露了清王朝徒有其表及固步自封的國家狀態。此時還在滿滿得意的乾隆或許臨了都不知道,這時候的西方世界已經進入了蒸汽時代,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一場近乎摧毀中華的鴉片風暴也因此次外交不利而被醞釀著,不久之後將席捲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