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能為寡人所用,便是我大秦之幸;不能為寡人所用,便是我大秦之害。”

當《大秦賦》中的李斯為韓非求情的時候,秦王嬴政表面上不置可否,然後一字一頓,慢慢地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此話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意味深長,足以引發我們的諸多聯想。

昔日商鞅年輕有才,公叔痤極力向魏惠王推薦商鞅,並說若不用商鞅,也一定要將其殺掉,防止他投奔別國。

後來李斯才華蓋世,秦國相邦呂不韋打算予以重用他,然而又叮囑手下,李斯如果膽敢逃出秦國,就直接殺掉他。

韓非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融商君之法、申子之術、慎到之術為一身,其才華與李斯相較,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斯一向恃才傲物,但也曾在嬴政面前親口承認,他遠遠不如韓非,他如螢火之光,而韓非則有皓月之輝。

韓非的個人才能,在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孫子兵法》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嬴政開啟統一戰爭後,趙國首當其衝,幸虧良將李牧挫敗了秦國的伐兵和攻城。

秦國在肥之戰大敗,六國趁機密謀合縱,這時表現最為突出的便是韓非,他堪稱合縱的靈魂人物,多次識破並破壞了秦國精心安排的伐謀和伐交。

在秦國朝堂上,韓非對於天下大勢和君王之法的那一番暢談,更是精彩絕倫令秦王驚豔。

很多時候,鋒芒畢露並非好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便是嬴政對待韓非的態度。

韓非乃不世出之大才,若不能為秦國所用,那最好殺之,否則縱虎歸山後患無窮。

韓非之死

一旦出使入秦,就幾乎註定了韓非不可能活著回去。韓非的目的是存韓,而秦國君臣卻恨不得立刻蕩平六國,這種矛盾根本無法調和。

所以雖然嬴政欣賞韓非的才華, 但姚賈、嬴傒等秦臣將其視為眼中釘,如芒在背不除不快。

姚賈設下圈套,韓非明知是計,卻因心繫韓國而甘願步入陷阱,最後因間人之罪被判處車裂之刑。

同窗李斯為了讓韓非免遭酷刑,便讓韓非飲下毒酒,片刻之後韓非氣絕,死在了李斯的懷裡。

等秦王的赦免令傳來的時候,韓非早已經魂歸天外。

韓非才傾七國,最後卻以悲劇收場。世人皆以為李斯嫉妒韓非,所以將他毒殺於獄中,而《大秦賦》卻從另外一個角度演繹了韓非之死。

嬴政惜才愛才,不忍處死韓非;李斯在酒中下毒,是想幫韓非減輕痛苦。韓非真正的死因,既非帝王忌憚,也非同門相殘,而是生不逢時和身不由己。

韓非最羨慕李斯

戰國末期秦國獨強,六國賢才紛紛入秦。李斯、尉繚、茅焦等原本並非秦國人,卻以外客的身份在秦國施展才華,功名利祿應有盡有。

韓非與李斯師出同門,後來分道揚鑣各為其主,他最羨慕的其實就是李斯。

李斯能夠毫不猶豫地背棄楚國,然後為秦國效力,可惜韓非不同,他是韓國宗室出身,天生就具備政治立場。

對於母國,他有著無與倫比的忠誠以及深沉的情感羈絆,這一點,李斯永遠不可能感同身受。

以韓非之才,在秦國對六國風捲殘雲摧枯拉朽的攻勢下,力挽狂瀾保全韓國也未必不可能,但是韓王親奸佞遠忠臣,對於韓非的諫言獻策,統統棄如敝履。

假如韓非不是生於韓國,不是宗室出身,他應該也能如同李斯一般,不必在乎六國存亡,一心只為個人前程,在亂世中縱橫捭闔,最終成就不朽的功業。

天下歸於一統屬於大勢所趨,韓非之所以逆勢而為,一再阻撓秦國滅亡六國,絕不是為了保住個人的貴族地位,他只是想要保護自己的國家。

明知自己的行為是螳臂當車,卻依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該是一種怎樣的決絕和無奈。

15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衛青死後,全族也隨之覆滅,到底是何原因讓漢武帝翻臉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