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的冬天,對德國來說就是忙著防守被撕成碎布的防線,而對蘇軍來說,1941年的冬天則代表著不顧一切的向侵略者發起反擊。
但由於此時蘇德兩國的實力並沒有出現明顯差距,註定了蘇德戰場上的這種情況不可能持續多久。
最終,等到1942年的春季到來,融化的積雪讓路面變成難以通行的泥沼之後,雙方不約而同的偃旗息鼓,各自整頓兵馬,準備等到路面乾燥以後再大打出手。
到了這個時候,前線蘇軍雖然還沒有能戰勝德軍的實力,但是靠著莫斯科戰役以及冬季反攻的偉大勝利,前線蘇軍已經穩住了陣線,形勢已經比1941年10月初的時候要好了不少。
而就在這個時候,斯大林同志腦內靈光一閃,又覺得自己行了。
我們都知道,1941年南線蘇軍在發動冬季反攻之後,成功的在南線德軍的防線上留下來一個突出部,即“巴爾文科沃突出部”,也叫“伊久姆突出部”。
這個突出部可不得了,在它西北方不遠處就是對蘇聯來說至關重要的哈爾科夫,如果蘇聯西南方面軍能夠從這個突出部向前進攻,收復哈爾科夫,把戰線推進到基輔一帶,如此一來,既可以為日後的反攻建立一個穩固的前線陣地,同時烏克蘭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也可以極大的改善蘇軍的後勤供給情況。
雄心勃勃的鐵木辛哥對這次攻勢行動勢在必得,原因是他認為在1941-1942年的冬季反攻中,他的部隊已經給與了南線德軍巨大的打擊,目前南線德軍就是一座搖搖欲墜的大房子,只要他過去踢一腳,馬上就會崩塌。
可沙波什尼科夫、華西列夫斯基以及朱可夫都不贊同鐵木辛哥的提案,他們目前德軍並未遭遇重大打擊,傷了筋但是沒動骨,很有可能會在春季泥濘期結束之後重新進攻莫斯科,在這種情況下,從莫斯科正面抽調大量兵力南下實在是風險太大了。
就在兩種態度爭執不休的時候,斯大林站了出來。
不得不說,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大大鼓舞了蘇聯軍民抵抗的信心,就連剛剛在4個月前憂心忡忡詢問朱可夫能不能守住莫斯科的斯大林同志,也被這次偉大的勝利鼓舞了。
斯大林樂觀的認為,打仗麼,不就是那麼回事,雖然我自己沒有實際指揮過前線作戰,但是看朱可夫指揮的那麼輕鬆,想來也難不到哪去,我上我也行。
再加上,連小鬍子這樣一個一戰下士都可以把部隊指揮的這麼好,難道我斯大林在指揮上還要比他差嗎!
於是斯大林堅定的拒絕了沙波什尼科夫採取守勢的決定,同意鐵木辛哥在南線發起一場戰略反擊,並且大手一揮,給西南戰略方向補充大批援軍,包括10個步兵師、26個坦克旅和10個炮兵團,已經大量用來彌補現有缺編部隊的新兵。
得到了援軍的鐵木辛哥相當高興,當即決定在4~5月份就發起反擊。
反擊計劃也很簡單,就是從北頓涅茨河上的橋頭堡和巴爾文科沃突出部同時出擊,形成鉗形攻勢,一舉擊敗南線德軍,收復哈爾科夫。
到了5月12日,鐵木辛哥已經集結了超過76萬人的龐大部隊,包括整個西南方面軍,以及南方面軍下屬的第9和第57集團軍,擁有1200餘輛坦克、1.3萬門各式火炮和近1000架各式戰機。
兵員之多,聲勢之浩大,完全可以和朱可夫在莫斯科發起的反擊相媲美。
鐵木辛哥對這次反擊勢在必得,相信在自己重兵砸下的鐵拳面前,南線德軍這座搖搖欲墜的危樓肯定不堪一擊。
於是在5月11日,蘇軍收復哈爾科夫的行動就是鐵木辛哥和斯大林熱切的期待下開始了。
就在這時,一個令鐵木辛哥和斯大林萬萬沒想到的事情卻發生了。
由於對於莫斯科的進攻失敗,希特勒撤掉了布勞希奇陸軍總司令的職務,自己掌管東線戰事,把主要的進攻方向從莫斯科轉移到了高加索地區。
德軍總參謀部為此制定了“藍色行動”,在整個春季都忙著用鐵路往南線補充兵力,其中第一階段的“腓特烈行動”就是用第六集團軍和第一裝甲集團軍清除巴爾文科沃突出部,消滅蘇軍在這個突出部裡的第9和第57集團軍,為下一步行動提供較好的戰略態勢。
也就是說,此時蘇軍面前的南線並不是什麼危樓,而是東線德軍最硬的一塊鐵板。
於是,等到5月11日戰鬥爆發時,正在準備從巴拉克尼亞對蘇軍後方發起進攻的德國第六集團軍先是被蘇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蘇軍在三天內就往前突進了50公里,兵鋒直指哈爾科夫,迫使保盧斯把自己手下的兩個裝甲師投入戰鬥,才勉強擋住了蘇軍的進攻。
面對這種惡劣情況,第六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和第一裝甲集團軍司令克萊斯特先是眉頭一皺,覺得不太好處理,要不要叫增援。
但是回過頭來一看,好傢伙,為了完成鐵木辛哥的進攻計劃,原本計劃消滅的蘇軍第9、51集團軍不僅沒有從巴爾文科沃突出部裡撤退,反而往前走了一大步。
到嘴邊的肉自己跑進嘴裡來!
保盧斯和克萊斯特,以及當時的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博克元帥當即決定,提前發動腓特烈行動,吃掉這個突出部裡的蘇軍。
5月17日,克萊斯特的第一裝甲集團軍群率先在巴爾文科沃突出部以南發起進攻,第14和第16裝甲師輕鬆的粉碎了沿途蘇軍的防禦,不斷的向南線蘇軍反擊部隊的背後前進,當天就突進了40多里。
與此同時,第六集團軍下屬的兩個裝甲師也組成一個快速叢集,火速南下和克萊斯特匯合,封鎖蘇軍退路。
到5月23日,南北兩路德軍在巴拉克尼亞地區匯合,徹底封鎖了在巴爾文科沃突出部內所有蘇軍部隊的退路。蘇聯第6集團軍、第57集團軍全部和第9、38集團軍的部分兵力成為甕中之鱉,遭受了軸心國軍隊四面八方的圍攻。
5月29日,包圍圈裡的戰鬥基本結束,此戰,德國一共消滅了蘇聯20個步兵師、7個騎兵師和14個坦克旅,擊斃7.5萬人,俘虜23.9萬餘人,擊毀和繳獲1249輛坦克、2000餘門各式火炮,外加600餘架戰機。
蘇軍在莫斯科戰役結束之後好不容易保留出來的預備隊被消耗殆盡,此後南線德軍一路勢如破竹,蘇軍節節敗退,一直退到斯大林格勒才勉強挽住陣腳。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戰後總結上,在蘇軍內部還爆發了一場頗為有趣的甩鍋大戰。
鐵木辛哥和巴格拉米揚把失敗的責任推到當時就在克萊斯特正面的南方面軍和第9集團軍身上,說要不是這些人沒能擋住克萊斯特,我軍怎能大敗!
然而南方面軍司令馬利諾夫斯基也不是吃素的。
看到這兩傢伙有功勞就搶著上,失敗了就把鍋甩給自己,也生氣了。
直接去找斯大林告狀,說當時他的部隊已經被調去配合西南方面軍進攻了,僅剩的預備隊擋不住德軍很正常,所以這個鍋該由制定計劃的人來背,誰讓他們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不考慮清楚的。
在那種情況下,馬利諾夫斯基說的是誰明眼人都知道。
但無論這些怎麼爭論,但就是沒有一個人把鍋甩到斯大林的頭上,說如果不是斯大林同志你不聽沙波什尼科夫這種好同志的建議,我軍怎麼會輸的這麼慘?
畢竟當時在蘇聯還沒有人有膽子敢指責最高統帥。
不過斯大林同志自己倒是看的很明白,知道自己的確沒本事吃微操這碗飯,索性不再插手軍事指揮,讓手下的將軍們放手去打,自己則專心負責後方生產和物資調配。
曼施坦因、保盧斯、傅作義、王耀武等諸多名將流下了羨慕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