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經·開宗明義》
古人非常珍視自己的身體,認為身體是父母給的,不敢輕易傷害。同時,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分,也都有各自的作用,例如手部可以幹活,腳可以走路,就連手指上的指紋也有其用處。
每個人的指紋幾乎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審理各種案件的時候,指紋就發揮了作用,它可以證明一個人是否為兇手。在古代時候,沒有發達的指紋技術,可是犯人們犯罪的時候,依舊得要簽字畫押,這又是為什麼呢?專家告訴我們,其實這就是古人的智慧。
指紋就是我們手指表皮上突起的紋路。據瞭解,在每個人出生後的第3~4個月開始,就會長起指紋,6個月就形成了成熟的紋路。隨著時間的流逝,指紋會伴隨著我們的成長而變大,但紋路卻不會發生改變。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兩個人的指紋可能會重複的機率是非常小的,大概只有150億分之一,因此可以基本忽略不計,如今,指紋更是被稱為人體的身份證。
其實早在西周時期,祖先們就已經發現指紋的用處,但古代社會中沒有發達的先進技術,指紋也沒有被廣泛應用。隨著時間地推移,指紋才慢慢被運用到文書契約、家庭等場合中。
根據相關記載,在2200年前左右,指紋就已經被應用到刑事案件當中。當然,這也有史可證,在1975年,某考古隊就曾經與湖北發現了12座墓葬,這些墓葬是從戰國末期到秦朝時期。當時,在第11號墓葬中,考古專家發現了很多竹筒,這些竹筒記載著法律文書和刑事偵查的方法,其中記錄了這樣一則情況:案子審理者,在洞內、房屋內都發現了手和膝蓋的印記,這是當代人第一次發現古人對於手部勘探的記錄。
在宋代時期,也都有很多資料證明,手印已經成為了刑事物證,例如在宋史當中,就記錄了這樣一則案件:一個叫龍聿的人,曾經與周某賭博並且勝利了,最後他讓周某上來抵債,又讓周某的母親立下字據並按上了自己的手印。
周某的母親得知此事,將龍聿告上公堂,結果官吏發現,字跡上確實有周某的手印,因此沒有再追究龍聿的責任。可見當時官員在處理刑事案件時,就已經將手印作為證據,在審理案件中作為重要的訊息。
與此同時,手印還可以作為結案或審查的工具。“水滸傳”中曾經有這樣一則片段:武松為了查清西門慶和潘金蓮之間的事情,逼迫要潘金蓮和王婆在口供上簽字畫押,這也能說明手印在古代刑事案件中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元朝還有這樣一則故事:浙西廉訪副使潘澤在審查案件時,發現一個富豪將另一家人當成了奴隸,多年來這案件都沒能夠調查清楚。在複審時。這位浙西廉訪副使透過指紋地比對,證實案件中存在著疑點,於是得出結論:這位富豪用成年人的指紋做偽證,最終這位富豪敗訴,也為窮苦人家伸張了正義。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魏書·任城王傳》
做壞事的人,終究會受到法律的懲罰。古時候刑事偵查工作很費力,但充滿智慧的古人,卻能夠發現每個人手印的不同之處,為審理案件帶來強有力的依據。
由此可見,我國的古代人很有智慧,雖然古代社會的生產力比較低下,沒有先進的科學儀器,但並不妨礙古人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古代社會的人發現了指紋的與眾不同之處,無形中也為人類歷史發展的程序,作出了貢獻。
如今,指紋也被應用到很多的領域中,例如手機指紋解鎖、防盜門指紋識別等。指紋是每一個人獨一無二的身份象徵,可以在很多場合中作為重要的依據,我們也應當小心各種騙局,不要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簽字畫押,以免落入不法之人的圈套,讓自己陷入麻煩中。當然,伴隨著人們對於指紋的重視程度的越來越高,相信大家都能夠甄別,不會輕易上當。
參考資料:
《孝經·開宗明義》
《魏書·任城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