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自古以來,在封建的王朝中,最為尊貴,且擁有著國家最高權力的人,莫非皇帝。天子掌國政,將國家的最高權力拿捏在手,這是大家都公認的事情,但是,在歷史上,倒是有過這麼一個官職,所擁有的權力比皇帝都要大,這個職位被稱作是“攝政王”。
所謂“攝政王”,其實就是代理皇帝行使相應的最高領導權,主要是為了輔佐不可正常理政的皇帝,譬如:皇帝過於年幼、皇帝患病、皇帝神志紊亂或臨時不在等等,都會需要一個人幫著自己處理國家大事。不過,擔任“攝政王”的要求是相當高的,因為要直接操縱國家的最高權力,所以,在人選上定是不可馬虎的,否則,一不小心,國家便可能轉向他人手中了。因此,歷來在選擇攝政王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從皇親戚族中進行挑選。
“攝政王”在歷史上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了西周,但是,公元前1043年,武王姬發便與世長辭,留下了尚且年幼的周成王姬誦。當時,周公為了維護周王朝的政權,輔佐年幼的周成王登基,並且替代周成王處理朝堂之事,雖說在這個過程中遭受了不少的非議,但是,在周公的輔佐下,西周的中央集權大大的加強,國家的政權也得到了穩固。
後世,在漢朝的時候,著名的“攝政王”便是王莽,對當時的漢平帝以及孺子嬰進行了輔佐,只是,在王莽輔政期間,並不是十分地忠誠,最後篡位代漢,還是引起了不少的紛爭。後世也吸取了這個教訓,一直到清朝的時候,“攝政王”才又真正意義上重現歷史的舞臺。在整個清朝的歷史上,自從公元1636年開始,一直到公元1912年清王朝退出歷史的舞臺,整整12代帝王,享國276年。在這期間,就曾出現過兩個有名的“攝政王”,一個是多爾袞,另一個是愛新覺羅·載灃。
公元1643年,皇太極離世,當時的九皇子福臨(後來的順治帝)尚且年幼,公元1644年,在多爾袞的輔助下,清軍入中原,此時的多爾袞,手上的權力是相當大的,只要他想,皇位基本上就是他手邊的事情。不過,當時的清王朝,因為“八旗”的存在,在權力上有很大的牽制作用,所以,多爾袞倒是一直很安分,沒有對皇帝作出忤逆之事。公元1650年,多爾袞在塞北狩獵時離世,不過順治帝在他死後,依舊追封他為“清成宗”,這也側面表明了當時的多爾袞的位高權重,和皇帝無疑。
公元1909年,清朝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登基,當時,溥儀不過才3歲,就被塞上了皇位。溥儀的生父是愛新覺羅·載灃,因為皇帝沒有子嗣,所以被慈禧抱進了宮裡,最後成為了一個傀儡皇帝。溥儀在位期間,載灃作為溥儀的生父,成為了當時的攝政王,輔佐年幼的溥儀管理國家政事。當時的溥儀不過才3歲,所以,說到底,載灃才是那背後真正的皇帝。一直到公元1912年,清王朝退出歷史的舞臺,載灃才算將自己“攝政王”的職位卸下。
不過,這“攝政王”一職聽起來雖說是極為榮耀的官職,但是實際上,所承受的壓力也是相當大的,不僅要遭受非議,還要對相關的事情負責,稍有不慎,就會被人指責,也不是什麼好當的官,不知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