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美國西部掀起一陣淘金熱,資本家紛紛組建採礦公司,隨著採礦公司越來越多,資本家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缺乏便宜好用的勞工。
他們本國人要的薪水高,還要求要有休息時間,資本家都是吸血鬼,只能進不能出,就把貪婪的魔爪伸向中國,以“招人”為名義誘使晚晴中國人簽下賣身契,把中國人拉去美國當廉價勞工,這些受騙的中國人就是“豬仔”。
中國勞工去到美國迎接他們的就是眼中超負荷的體力勞動,還沒有工錢,身強體壯的勞工來到這裡用不了多久也會被折磨得皮包骨,很多勞工都死在美國。中國勞工不一定都去了美國,還去到了其他歐美髮達國家,比如法國。
中國勞工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出現在法國,被那些衣著華麗的法國上流人士嫌棄,中國明白自己是來掙錢的也就不理會那些人的嘲笑,夢想著有一天賺到大錢回家。天下資本家都是一家人,法國對中國勞工的行為和美國都是一樣的,強逼著中國勞工做繁重的工作,卻不給相應的報酬,中國勞工是來到了法國才知道,法國並不像在國內時吹得那麼好,他們幻想著也許有一天清政府會來救他們。
1914年一戰爆發,法國的日子也不太好過,他們在戰爭中犧牲了大量男性,留在國內的都是些婦孺,急缺男性。如果沒有男性,法國將面臨著國家無法正常運轉,下一代出生率大大降低,未來勞動力短缺的現象。
與此同時,英國也面臨這個問題,兩個國家都被男性人口過低的事搞得一個腦袋兩個大,這是他們注意起了中國勞工。法國政府為了能留住這些中國勞工,就讓法國單身女性主動去認識中國勞工,只有中國勞工在法國落地生根了,他們就算有機會走,也會念在法國後代的份上留下來。
這下好了,法國因為缺少男性,中國勞工一下從被萬人嫌的底層角色變成了“香餑餑”,法國單身女性不得不服從法國命令,並且她們也要為自己著想,法國婚戀市場僧多肉少,不趁自己年輕時找個合適的中國勞工,難道還要等老了再找?
英法一戰從山東等地招到14萬勞工,這14萬中國勞工裡有10萬人去到英國,剩下的4萬去到法國,在法國的4萬中國勞工被當地女人搶售一空,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法國妻子,他們很快就結婚生子,提升法國出生率。
美國壓榨中國勞工到死,都沒有給予中國勞工尊重,還在1882年5月6日通過了美國第一個限禁外來移民的法案“排華法案”,法國也壓榨了中國勞工,讓中國勞工冒著生命危險去給法國挖戰壕、搬子彈等等。
但法國後來的人意識到中國勞工曾給法國做出了貢獻,他們為了感謝那些中國勞工,1998年在唐人街修建了一尊雕像。
為了討生活,中國還是有很多人出海打工做生意,現在去海外務工的人已經不是過去的“豬仔”,他們是名正言順的出去打工。中國人是出了名的勤奮,去到國外依然保持拼命三孃的精神,忙到夜裡12點,外國人的商鋪都關門了,他們還開著門迎客。這些在海外打工的中國人遭到外國人欺負也不需要害怕了,因為有祖國母親和中國大使館做他們的後盾,如果100多年前的“豬仔”看到這些,應該會感嘆生不逢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