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這一期,咱們說魏國。

說起魏,第一印象可能是曹操。三國時期的魏蜀吳,最終魏得天下。而曹操的封地及後來的國號,就是來自於戰國七雄中的魏國。

在秦國崛起之前,魏國是舉世公認的霸主。在某種意義上,秦國的崛起也是吸收了魏國的營養。

魏國第一代國主,魏文侯魏斯在三家分晉之前,就已經開始人才的孵化計劃。為此後的霸主之路作出了鋪墊。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封侯,三個國家的建立標誌著戰國時代的來臨。

春秋戰國以此為分水嶺,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這三國的建立並非是周天子的意願,而是受到了魏、韓、趙三氏的脅迫。

這意味著道德時代過去,強權的時代來臨。

魏文侯的人才孵化計劃,來自於一個孔子的學生——子夏。其一手打造計程車人階層,將平民的地位拉至與貴族平起平坐。

這樣一來,人才誕生的機率高居不下。魏國的勢力蒸蒸日上。

然而,強大導致傲慢。

在魏文侯死後,人才孵化計劃依然還在,但士人的地位卻受到了極大的壓制。

第二代君主魏武侯,登基之後國民根基不穩,所以將大權交回到貴族階層。這一度惹得士人不滿,人才開始流向他國。

這些人才都有誰呢?無一不是震古爍今的人物,他們成長於魏國,最終都將屠刀砍向了自己的發源地。

第一個大才——吳起。

說起吳起,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吳起變法。他的變法強盛了一個國家和一個時期。然而,他造福的卻並非是魏國,而是楚國。

在吳起變法的支撐下,楚國的領土擴張到極限,甚至將此前的霸主魏國踩在了腳下。

吳起發跡於微末,文武並重。在文治方面唯有商鞅能與其並肩,在武功方面,只有白起和王翦能跟他並論。

然而,吳起最初卻是魏國的臣子。

強悍如此的魏之武卒,就是來自於武器的手筆。甚至在吳起離開魏國之後,依然是在七雄中爭霸的利器。

可惜,這樣一位天縱之才還是離開了魏國。

只因為一個現實的原因。魏武侯不如他父親那樣信任士人階層,貴族依然把持著大權。這讓吳起的一腔抱負,沒有了用武之地。

因此,吳起出走楚國,一度將南方的蠻夷武裝起來,與魏抗衡,甚至連強秦都感到畏懼。

可以說,吳起是魏國一手培養起來的人才,最終還是流失在外。說起來,也是莫大的悲哀。

第二個大才——公孫鞅。

公孫鞅不必多說。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發起者,一度左右了一個時代的人物。徹底超越了他的先行者吳起,一手締造了秦國無敵戰車,甚至精確到每一個零件。

以至於讓後來的秦國一統天下,橫掃六合。

哪怕是戰神白起,都是站在了公孫鞅的肩上。

然而,這樣一位大才,也是來自於魏國。

公孫鞅原本是魏國相邦公叔痤的門客,在他暮年之際,將其推薦給魏惠王。

也許是天道迴圈。公叔痤一手將吳起排擠出魏國的權力階層,等他年老時,想要彌補這個虧欠時,已經太遲了。

魏惠王繼承了父親魏武侯的血脈,一如既往地輕視士人階層,不肯將大權交給他們。

他曾這樣建議魏惠王,如果不能用公孫鞅,就必須殺掉他。足以說明,公孫鞅的大才讓做了半輩子相邦的公叔痤感到畏懼。

可惜,魏惠王沒有聽他的建議。

就這樣,公孫鞅來到了秦國,受到了秦孝公的青睞,從左庶長做起,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商鞅變法。最終,達到了當時秦國的最高爵位——大良造。

可見,魏國正在一步步瓦解魏文侯一手打造計程車人氛圍。而秦國則接受了魏國的饋贈,甘之若飴。將士人綁到了無敵戰車上,一往無前。

第三位大才——范雎。

作為公孫鞅的後來者,范雎也出自魏國,後來同樣服務於秦國。並與戰神白起站在了一個時代。

儘管在白起耀眼的光芒下,依然難以掩蓋范雎的才華。

范雎入秦時,秦昭王並沒有實權。大權掌握在國舅和太后手中,也正是因為范雎的激將之下,秦昭王成功奪回了權力,並將范雎引為股肱。

如果沒有范雎,秦昭王奪權的時機可能要晚上很久,秦國的東征也將會被拖慢腳步。

而范雎的遭遇比吳起和公孫鞅都慘。

他曾經是魏國大夫的門客,遭到誣衊暗通齊國。在這種赤裸裸的排擠之下,范雎險些喪命。後來,跟隨秦國使者入侵,用自己才華站在了秦國的巔峰。

可以說,魏國的樂善好施,又給自己樹立了一個強大的敵人。

范雎和白起站在公孫鞅的肩膀上,駕馭著秦國戰場東進,魏國大難在即。

第四個大才——孫臏。

說起戰國時代的著名人物,除了前面的商鞅、吳起、白起之外,孫臏在軍事上的地位甚至要超越白起。

為什麼?

因為他留下了一本《孫臏兵法》。這是一部惠及後人數千年的兵書,僅憑這個就能超越白起。

然而,孫臏雖然是齊國人,但最初也是在魏國出仕。還沒等他一展拳腳之時,就遭遇了一場殘酷的陰謀。

龐涓嫉妒孫臏,陰謀陷害他暗通齊國,下場比范雎要慘得多。

范雎牢記仇恨,睚眥必報,最後逼迫魏國殺掉了自己的相邦。而孫臏的復仇比范雎要猛烈得多,讓魏國遭遇了更慘重的代價。

先後兩場以齊國孫臏主導的戰爭,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讓魏國遭受重大代價,走向了最後的衰亡。

除了以上幾位人物,魏國培養的人才還有很多。可能有少部分留在魏國效力,但真正的經天緯地之才全部外流。

這不僅是魏國的悲哀,也是後世值得借鑑的教訓。

其實,培養人才並不難,在一定的人口基數下,足以誕生讓國家富強的人才數量。因此,重要的是怎麼留下並利用他們的才能。

如果放任人才外流,早晚會重蹈魏國的覆轍。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大秦賦》的李斯韓非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