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歷史原因撲朔迷離,忠奸善惡,是非難辨。
今天我們說一下大明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也真的是一個奇葩,自從秦始皇一統中國以來,地方造中央的反就從來沒有成功的,漢代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還有唐朝的安史之亂,雖然聲勢浩大但最後都以慘敗收場。唯獨明朝初年的靖難之役是唯一次地方造反成功的案例。
建文帝所處的年代並不是什麼王朝末期,當時明朝開國才三十多年,正是蒸蒸日上的時候,明太祖朱元璋為他留下了豐厚的家底,把所有能夠威脅皇權的勢力幾乎殺戮殆盡。可這麼一手牌的最後為什麼還是輸了呢?
傳統的說法是這樣的:建文帝這個人就是太過於仁慈,他對前線的將領說:不要讓我有殺害叔叔的名聲喲。這才導致明成祖朱棣屢屢死裡逃生。一句話他的失敗就只是因為他人太好而已。不是他的錯,是這個世界太險惡。
這些說法基本上都出自後來朱允炆的徒子徒孫,為什麼這幫人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們是文官,歷史的解釋權就在他們手裡,雖然後來明成祖得到了江山,但是這幫人心心念唸的還是朱允炆的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太子驟亡,天上掉皇位公元1392年,朱元璋培養了一輩子的太子朱標先他一步走了,老頭傷心欲絕啊,但老天爺沒有給他多少傷心的時間,很快有一個要命的問題就擺在他面前了,朱標死了,誰來做太子啊?
朱元璋
朱標當了二十多年的太子,身邊圍繞了一個非常龐大的利益集團,文武兼備,武將方面有藍玉,傅友德,馮勝,都是開國功臣,文人方面有,宋廉,劉三吾,齊泰,黃子澄。朱元璋畢竟是熟讀歷史的,他知道,如果不趕緊做出決定的話那很快就會爆發一場奪嫡之爭。
朱標
在朱元璋其餘的兒子裡面,能夠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只有三個人,秦王晉王燕王,三個兒子裡燕王朱棣最為出色,朱元璋也有意立他為太子,這個時候太子黨劉三吾跳了出來:如果讓燕王做太子,那秦王和晉王怎麼辦呢。
對呀,一言驚醒夢中人,朱棣既不是長子也不是嫡子,如果讓他做太子,那些兄弟們很有可能會不服的,總不能把人全都殺了吧。
朱棣
想來想去朱元璋決定還是要維護嫡長子繼承製,只能在太子朱標的兒子裡選了,朱標只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朱允通,另一個就是朱允炆,朱允通是常遇春的外孫,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又是嫡長子本來是最好人選。
但是很可惜這個朱允通天生是個智力短缺的人,所以只剩下朱允炆這一個選項了,劉三吾這些人堅持維護的嫡長子也並不是出於什麼公心,心思壞著呢。
朱允炆
如果要立朱允炆為太孫的話,藍玉就必須要死,在朱標死後的第二年公元1393年,著名的藍玉案爆發,藍玉身死族滅。可是朱允炆也並不能服眾,排行老三的晉王就非常的不服,你這個黃口孺子,要資歷沒資歷,要功勞沒功勞,要輩分沒輩分,憑什麼要我給你下跪?於是他派自己的兒子長期滯留在南京。
但朱元璋是何等精明的人啊,早就看出了他的心思,要他把兒子領回家,這個朱老三還是百般推脫。而且朱允炆身邊的那個傅友德跟馮勝,與晉王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於是他們兩個也捱了朱元璋一刀。朱允炆身邊的文武兩派就瞬間失衡。武將那一邊再有沒有拿得出能夠鎮住場子的人物。這是朱允炆後來之所以失敗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也是一切禍根的開始。
晉王
洪武駕崩,文官翻身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在臨走之前他順手帶走了那個不省心的兒子晉王,雖然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是朱元璋乾的,但是晉王的死亡時間實在是太過於離奇了,就在朱元璋死前的幾個月,而且之前還是生龍活虎,這人說沒就沒了。
不過朝廷上下似乎並沒有多少的悲傷,說不定還在家裡偷偷開香檳慶祝,這老頭終於死了,壓制了我們三十多年,再也不用天天喊打喊殺了。朱元璋對文官狠哪,貪汙幾貫錢就要剝皮,老傢伙精明過人,又是開國皇帝,文官集團也拿他沒辦法,但自古以來這些反對派在拿現任皇帝沒有辦法的時候往往都會把罪惡的觸手伸向繼承人,太子朱標從小就被他們灌輸了許多夾帶私貨的東西:什麼要仁愛呀,要寬厚啊,不要喊打喊殺,貪汙幾個錢沒什麼大不了的,士大夫才是國家的精英,老百姓不算什麼。
太子朱標也是個可憐人啊,在這幫傢伙的連蒙帶騙之下,經常跟自己的老爸朱元璋發生衝突。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朱標突然間就死了,幾十年的心血全都白費了。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就要努力,在朱元璋想要立朱棣做太子的時候,劉三吾就果斷跳了出來。
因為他們已經找到了一個更加合適的人選了。這就是朱標的兒子朱允炆。朱允炆也重複了他老爸的悲劇被這幫人洗了腦,剛一上臺就把朱元璋的嚴刑峻法全都廢除了,這些嚴刑峻法可不是衝老百姓去的,而是專門針對這幫官員的。
劉三吾
瘋狂的文官壓抑了三十多年,這次肯定要好好的連本帶利補回來,他們對朱允炆說要當個好皇帝啊,就要減稅,最好免稅,這就是仁政,對士大夫要好,不要太嚴格嘛,這就會成為明君。
這還不夠,在朱元璋留下的權力格局中,還有兩股勢力可以制衡他們,第一就是藩王,第二就是武將,這幫人怎麼看怎麼不順眼,削蕃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這幫人真是一群政治暴發戶啊,做起事情了一點分寸都沒有,你說藩王威脅到中央,那隻要奪取他們的兵權不就行了嗎,可是這還不夠,你還非得逼的人家全家自焚,把人家投入大牢生不如死,那就太過分了。
如果真的只是奪權,朱棣未必會造反,可這幫人不但要權還要命。
進擊的文官
對於武將的打壓他們也是不遺餘力的,朝廷裡壓根就沒有武將說話的資格,就連朱棣那個六親不認的大舅子新生代武將頭子徐輝祖都被雪藏不用。這麼做最後的惡果就是朱棣的成功逆襲。
憤怒的軍方本來朝廷的基本盤遠遠比朱棣強,雖然屢戰屢敗但是明成祖朱棣根本就威脅不了朝廷的安全,這就是實力雄厚帶來的好處,你可以輸一百次但只要贏一次就行了,朱棣一直在山東打的頭破血流,還是寸步難行。最後一次朱棣決定繞開山東,那他之前為什麼不這樣做呢?
沒辦法,根本不能繞開,你如果不把它打下來你的後勤就不能保證,但是這一次朱棣也不要什麼後勤了,直接一劍封喉直取南京,被文官欺負慘的武將紛紛開城投降,朱棣兵臨長江。
其實這個時候朱棣的處境是非常危險的,他根本就沒有後勤更沒有戰船,怎麼渡江?長江水師只要往水裡一縮,朱棣就拿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各路勤王大軍就會把他圍在長江邊,沒有後勤的朱棣,只能閉目待斃。可是長江水師也被欺負慘了,直接充當運輸大隊把朱棣的人馬運過長江。
靖難之役
大明文官集團侵蝕皇權的第一次努力宣告失敗,但他們還會再回來的,下一次他們會把罪惡的觸手伸向朱棣的兒子。只是可惜了朱允炆,一手好牌硬是被豬隊友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