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一位穿著平民服裝的年輕人在樹林裡漫步,無意中走到一戶窮人的家門前,女主人讓他坐在火爐邊取暖,順便請他幫忙照看正在烘烤的麵包,沒想到年輕人沉浸於腦中思考的事,竟忘記了眼前的麵包,麵包著火了,女主人氣極了,忍不住對他大聲責罵,年輕人只好唯唯諾諾地對她道謙。

這是記載在英格蘭歷史上一個著名的典故。窮困的女主人以為年輕人只是丈夫帶回來的農場工人,沒想到眼前這位瘦弱憔悴的人,卻是王室最後一位繼承人,他的名字叫阿爾弗雷德,火爐前的他正集中精力思考:如何帶著僅剩的一批追隨者反敗為勝,將強大又兇殘的入侵者趕出家園。

看上去弱不禁風的阿爾弗雷德不僅是一位國王,他還是英格蘭的締造者,他的後裔至今仍統治著英格蘭。從長遠的歷史回望,如果沒有阿爾弗雷德,能否形成英格蘭的民族統一就會存疑,這也是阿爾弗雷德成為英格蘭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頭銜的原因。

國王與麵包的故事

英國的資深作家、UK2020(英國智囊團體)副董事、《泰晤士報》《衛報》《每日電訊報》等一線媒體長期撰稿人埃德·韋斯特(Ed West)在他的著作“《黑暗年代》——阿爾費雷德大帝與公元5~10世紀的早期英格蘭”一書中,重溫了這個歷史故事,講述了阿爾弗雷德大帝傳奇的一生,同時,埃德還在《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等歷史書籍基礎上,結合不列顛的史料研究及種種傳說,將阿爾弗雷德所處時代前後發生的事一一捋清理順,讓人得以窺見英格蘭民族的發展史和盎格魯-撒克遜文化的起源,瞭解英格蘭是如何從蠻荒走向文明、從四分五裂走向統一。

01.羅馬人撤離後,盎格魯-撒克遜人和維京人共同造就了不列顛的“黑暗年代”。

“佈列吞人在呻吟……蠻族人將我們趕到海邊,大海又逼我們面對蠻族;我們不得不在這兩種死亡方式中選擇,要麼被殺死,要麼被淹死。”

這是公元5世紀中期,不列顛尼亞的行省長官向羅馬帝國發出的最後一封求救信的內容,但他得到的回覆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處理好”,不列顛的這片土地最終被信中的蠻族人征服,蠻族人就是後來的盎格魯-撒克遜人。

英格蘭海峽兩岸的土地都曾處於羅馬帝國的軍事統治之下,到了公元4世紀末期,羅馬帝國日趨衰落,已無力掌控龐大的管轄區域,導致內亂不斷、戰火紛飛,轄內各部落為了生存在戰亂中四處遷徙。那些居住在不列顛蠻荒之地、不識字、沒有文化的盎格魯-撒克遜人趁機攻城掠地,將經過羅馬文明洗禮的城市據為己有,並逐漸紮根下來,成為新的本土民族,陸續建立了大大小小、各自分據的諸多王國。

隨著羅馬人的撤離,原先宏偉奢華的建築慢慢成為遺蹟、整潔有序的街道變得骯髒凌亂。以前人們可以在熱氣騰騰的宴會廳中享用整隻烤乳豬、喝美味的義大利葡萄酒、聽穿著精美長袍的男孩子們吟誦拉丁文的《荷馬史詩》,如今卻只能在簡陋的房舍中吃寒酸粗糙的食物、穿粗製的布衣爛裳,無人會識字閱讀;貨幣交易被廢棄,連陶器生產都終止了,人們又回到了以物易物的年代。歷史上的“黑暗年代”就此降臨。

“黑暗年代”這個說法,主要是指羅馬帝國滅亡之後,留存的歷史文字資料太過稀少,後世的人無從瞭解那個年代的真相,處於文明的黑暗之中。

不列顛的“黑暗年代”從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野蠻入侵開始。三百多年後,來自北方、掌握了先進航海與造船技術的維京海盜持續不斷地侵擾不列顛,這些手持利斧的維京人更加野蠻兇殘,以身邊農具當武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被維京人殺得片甲不留。不僅如此,維京人所到之處,原本遍地林立的修道院悉數盡毀,修士們被殺,隨著大量修士的死亡,在當時只有修士才有資格學習和閱讀的年代,文化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斷層。

“黑暗年代”不僅缺乏文明教化,人們的生活也嚴峻而困苦,長年累月處於兵荒馬亂、相互搶掠殺伐之中,還經歷了長達數年、因大型火山爆發導致的大饑荒,遭受了一場嚴重的大瘟疫。據考古得出的資料證實,在公元5世紀~10世紀這段時期,在不列顛這片大陸上,20%人的活不過18歲,人們的平均存活年齡為三十歲左右。

維京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在血緣和語言方面都有密切的關係,但三百多年前也從丹麥來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已定居在不列顛,並且皈依了基督教,而維京人仍然信奉舊神、兇殘野蠻並富有侵略性,撒克遜人將維京人的到來看作是“上帝降下的懲罰”,也算是天道輪迴、報應不爽吧。

02. 阿爾弗雷德意外登上王位,他的成長史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與維京人之間的戰爭史。

不列顛的眾多王國經過不斷的兼併戰爭,最後剩下四大王國,維京人到來之後,征服了其中三個,只有韋塞克斯王國還保持著獨立。

公元849年,韋塞克斯國王最小的兒子出生了,他就是阿爾弗雷德,他上面有四個哥哥、一個姐姐。這個最小的兒子不僅身體孱弱,還讓人感覺有些神經過敏,他從未被寄予當國王的期望,所以也沒接受傳統的王室訓練。在他小時,曾跟著父親進行過兩次往羅馬的朝聖之旅,給他留下深刻印象,讓他永遠記得,基督教不僅與文明相連,還與一系列文化如哲學、法律及很重要的讀寫能力相關,從那時起,他就成為了一個非常虔誠的基督徒。

阿爾弗雷德大帝肖像畫

在那個黑暗年代,死亡成為一件習以為常的事,阿爾費雷德的三個哥哥不幸陸續早亡,22歲的阿爾費雷德於公元871年登上了王位。“維京雄獅”在威爾頓擊敗了阿爾費雷德率領的軍隊,他向維京人支付了“丹麥金”才得以離開。之後,阿爾費雷德與維京人多次交手,也曾與維京人講和,但維京人一再違背誓言,不斷髮動侵略戰爭。878年1月的某天,維京人入侵王室大本營,阿爾德雷德幸運地逃了出來,他帶著僅剩的一批隨從來到沼澤遍佈的阿塞爾內島,在這裡遇到了窮女人、發生了烤麵包的故事。

阿爾弗雷德當時思考的不僅是如何拯救韋塞克斯,而是整個英格蘭。在經歷了數個月的躲藏、孤立無援、被女人責備之後,阿爾弗雷德終於時轉運來,他召集到了成千上萬人,重新組建了自己的軍隊,之後在愛丁頓之役中,阿爾弗雷德打敗了維京人,並與維京人簽訂協議,維京人認可了阿爾弗雷德的統治權,從此不列顛一分為二。阿爾弗雷德贏得了難得的喘息機會,他利用這段休戰時期,為英格蘭建立了最初的基本制度。

03.阿爾弗雷德“大帝”的豐功偉績。

阿爾弗雷德不僅擊退了維京人,還給英格蘭帶來了文明。他建立了英格蘭第一套法律系統,建立了第一支海軍,構建起一座座城堡形成了城市網路,設定了全國性的歷法,讓全國各地的人可以以統一的時間記錄重大事件;他還在全國推行貨幣標準化並提高了貨幣的質量。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就是英格蘭的“秦始皇”。

阿爾弗雷德直到二十多歲才學會自己閱讀,之前一直是讓修士讀給他聽,之後,他抓住一切可能的時間看書學習,在四十多歲時他又自學了拉丁文。阿爾弗雷德還親自將重要的書籍從晦澀難懂的拉丁文翻譯成簡潔易讀的英文,他翻譯的著作不僅有教會方面的內容,還包括哲學家波愛修斯的《哲學的慰藉》。

阿爾弗雷德深知文化學習的重要性,他在全國興建學校,建立了分科教育制度,他要求地方事務官都必須學會認字讀書,他還效仿海峽對岸的法蘭克,建立了宮廷學堂專門教導貴族子弟。

為提高英格蘭人的整體文化水平,阿爾弗雷德還從其他地方招攬了很多學者,鼓勵更多有學問的人來韋塞克斯王國定居。他開啟了《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的編寫,這部書用英文記錄,記載了盎格魯-撒克遜第一次入侵不列顛以來到黑暗時代所有已知的歷史。除此之外,阿爾弗雷德還有其他獨創的設想和發明。

阿爾弗雷德還改革了稅收制度,他將王室獲得的稅收一分為三,一份用於軍隊和衛兵;一份分給手下的能工巧匠;第三份分給了來到他宮廷的異族人,“任何出現在本國的外國人,我們都給予他們錢財。” 這第三份稅收分法真是太慷慨大方了、令人心動,讓阿爾弗雷德的宮廷容納了諸多異族人。只是那個時代戰亂頻繁、維京海盜四處搶劫,大多數人出門遠行還得顧慮是否有生命危險。

在他統治期間,阿爾弗雷德擊敗了捲土重來的維京人,讓王國得到了一段時間的和平。在他50歲生日前夕,他離開了人世。

阿爾弗雷德曾寫道:“人不應指望生活過得容易。” 這正是阿爾弗雷德一生的寫照,他的人生充滿了艱辛與戰鬥,沒有片刻輕鬆。

寫在最後:

國王與麵包的故事早已成為英格蘭的民間傳說,英國的學生們都會學到這個故事。

在阿爾弗雷德身上集中了英格蘭人的所有高貴品質,他勇敢、堅毅、好學。阿爾弗雷德奠定了英國的各項制度,並延伸到所有采用盎格魯-撒克遜政治體制的國家;他在英格蘭傳播了拉丁語和拉丁文化,並將英格蘭文化與歐洲大陸文化溝通與交流。

阿爾弗雷德留下的“遺產”,讓他無愧於“大帝”的稱號。

1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說說明朝的一些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