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西山十戾排第一是個什麼動物呢,是獾,在老年間,獾可算的上是一個稀奇玩意兒,無論是獾皮還是獾油,甚至獾子肉都只是權貴才能夠享用的東西,所以老百姓就說獾喜歡追隨權貴,而且還盡心為主謀事,忠誠如狗,所以洪承疇原本是明朝的大將,最後卻背棄舊主,追隨在皇太極左右,成為了滿清的忠臣。

當然這個只是一個民間傳說而已,歷史上的洪承疇是什麼樣的呢?

洪承疇生於1593年10月16日,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萬曆四十四年考中進士,在明末升任陝西三邊總督,到了崇禎年間還當了薊遼總督,可是在松錦之戰後,就投大清,而且還不遺餘力,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最後還任命為招撫南方總督軍務大學士,1665年,洪承疇逝世,康熙頒佈御詔,贈少師,諡號“文襄”。

我曾看過一期《老梁故事匯》,其中就講到了洪承疇,講到最後就是說,洪承疇降清是順應歷史潮流,這一點,我還真不贊同,令狐以為,洪承疇所作的一切,不論放到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都被人稱為叛徒,你看即使是他最後玩命效忠的滿清集團,不也還是把他寫進《貳臣傳》之中了麼?

其實史學界關於洪承疇的評價,一直就存在爭議,基本上就是現實利益與正義原則的衝突,我曾說過評價歷史人物,不能開上帝視角,其實翻過來講,歷史人物也應該符合當時的價值觀,大明時期講的是儒家思想,儒家大義中最精華的就是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當然你現在可以說是愚忠,可是在當時那個環境下,作為忠臣良將,骨子裡刻著的就是這些,就像我之前曾說過,平日甩袖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文死諫,武死戰,所以洪承疇真的是儒家千年歷史上最壞的一個反面例子。

其實作為一名武將來講,洪承疇的能力確實是很強悍,從整個松錦戰役過程來看,雖說顧頭不顧腚,但是後金打得也很吃力,濟爾哈郎指揮右翼被打的三旗潰逃,正紅旗前鋒,尼葛裡巴圖丟盔解甲,單騎逃走、鑲藍旗將領,溫察棄陣敗逃、鑲紅旗將領,阿剌穆身負重傷為部下救出,棄陣敗逃,到了崇禎十四年,皇太極與洪承疇的PK,戰術上倆人也只能說是五五開,皇太極甚至略處下風。

雙方於二十一日早晨開始大戰,殺至僵持不下,之後明軍分兩部佯敗退走,本部大陣向松山撤退,騎兵數千向杏山方向退去,清兵追趕騎兵不及,便主力追擊明軍大隊而去,在追擊中,明軍大隊突然回身反殺,清軍後陣也突然出現了明軍突襲,僅距皇太極百步之遙。情急之下,皇太極下令各部轉戰,並親自高舉皇蓋,率數名親隨,往來各部之間,指揮佈陣,穩定軍心。隨後明軍退走,然而從徵的朝鮮世子說其實是皇太極“遇伏而退”,主動撤走,所以說洪承疇在打仗方面是把好手。

松錦之戰的失敗,他確實不是主要責任,是由許多客觀情況導致的,主要是被俘後,他做出的選擇。一般被俘後就四個選擇:殉節;暫時投降,日後逃跑;當活死人,不再作為;努力替新主子幹活。

懼死投降是人之常情、尚可宥之,可洪承疇偏偏選了最後一個,如果他沒有寫下“君恩似海,臣節如山”這句話,降就降了吧,反正降清的也不止他一個,錢謙益雖然留下皮癢水涼的“千古佳話”,可人家好歹也暗自資助過反清運動,還有就是軍閥做派的祖大壽,一直身處明清對峙的前線,困境中降了又叛,叛了又降,一有機會就跑回南邊,把皇太極氣得發誓要弄死他,松錦之戰,錦州被圍兩年,彈盡糧絕,真的是盡力了,祖大壽實在帶不動了,才徹底投降,降清後,祖大壽除了給吳三桂寫了一封招降信,直到病死,再沒有給清朝出過一策,效過一力,這兩人雖然也被嘲笑,被批評,但是至少與洪承疇比起來,他們的批評輕得多,最多不過是沒骨氣,貪生怕死。

如果就為了保命,他有前車之鑑,但他為什麼非選第四種呢,因為洪承疇本質上最看重的是自己要做事,要成就功績,至於忠誠與否,那是附加值,如果自己成就功業,恰好又與忠誠一致,那就做大忠臣;如果不一致,那就拋棄忠誠,這也就註定了他和祖大壽等人的不同,所以他不僅僅是缺少骨氣的問題,而是赤裸裸的帶路黨,對大明國人舉起屠刀。

生死關頭,洪承疇被范文程一番勸說,也有說是孝莊色誘,那完全是野史演義,不可信,然後在皇太極一番禮賢下士的表演,他便背棄家國,剃髮留辮,屈節以事胡虜,和大明從此一刀兩斷。等到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攝政,洪承疇和范文程一道,力主滿清進取中原,為之殫精竭慮,出謀劃策。等到多爾袞死後,順治親政,對洪承疇恩情隆握,推心置腹,他自以為得展經綸,一施抱負,為滿清奔走四方,更是不顧苦辛。

洪承疇為江南經略時,大肆捕殺抗清義士,黃道周、金正希、陳子龍、夏完淳等都是慘遭其殺害。 當南明名將李定國連戰連捷,收復廣西、湖南大部分地區,更打破八旗軍野戰無敵的神話,南明局勢一片大好,清廷一度驚慌失措,打算放棄西南七省,和南明講和,這時又是洪承疇力主,非滅南明不可。

垂暮之年的洪承疇臨危受命,為滿清西南五省經略,他建幕府於長沙,修築千里長牆以拖待變,百般分化,千種利誘,招降納叛,步步為營,歷時數年,終於拖到孫可望與李定國失和內訌,自相攻伐,而後招降孫可望,趁機進取雲貴,會攻昆明,生生替滿清將一度崩壞的局面翻轉過來,最終統合大軍剿殺南明,平定西南各省。

洪承疇以風燭殘年之身,苦心經營,殫精竭智,不惜以老病之驅,舍馬步行,行走於沼濘崎嶇之中,一心只為剿滅南明王朝。誅心而論,洪承疇圖的就是,只要前明不得死灰復燃,大清朝成了中華正朔,便可封住當時和後世的悠悠之口,讓自己的投降變成所謂的“順應天命”。

人如果有才而無德,其實比無才無德還恐怖,因為他們既有迫切的成事慾望,又沒有道德底線,還偏偏有能力,這種人什麼事都能幹出來。任何一個穩定的朝代都不可能宣傳這種行為。

洪承疇出賣的不只是大明王朝,背叛的不只是崇禎皇帝;他出賣的是整個華夏神州,背叛的是人之為人最起碼的良知和底線。只可惜機關算盡太聰明,清朝也並沒把他當做功臣,滿清對他不爽,可不是他死了以後才人走茶涼,是在他還活著的時候就已經不願意搭理他,所以在乾隆修史,洪承疇也被寫進了貳臣傳。

最後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小的時候,有一次我問我爸,“汪精衛是誰?”,我爸切菜的手都沒停,“大漢奸!”接著我又問,“那洪承疇是誰?”我爸切菜的手停了,隨即惡狠狠的剁下一刀,“他就是個傻13!”

6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黃包車上的罪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