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高麗王朝(二十二):高麗忠烈王1

35.高麗忠烈王

高麗忠烈王(朝鮮語:고려 충렬왕/高麗 忠烈王 Goryeo Chungryeol-wang;1236年-1308年),是高麗王朝第25任君主(1274年—1308年在位),諱王昛(朝鮮語:왕거/王昛 Wang Geo),初名王諶(朝鮮語:왕심/王諶 Wang Sim),後改名王賰(朝鮮語:왕춘/王賰 Wang Chun)。

(1)早年生涯

丙申年(1236年)二月二十六日,為躲避蒙古而遷都江華島已三年半的高麗王室傳出喜訊,太子妃金氏誕下王孫,取名為諶。當時的高麗國王是高宗王㬚,太子叫王倎,也就是後來的元宗王禃,太子妃(敬穆賢妃)金氏是樞密院副使金若先之女、抗蒙名將金慶孫的侄女,也是高麗的實際統治者、武臣政權首領崔怡(崔瑀)的外孫女。第二年七月,太子妃金氏病故,王諶繼位後追諡母親為順敬太后。

史稱王諶“性寬厚,喜怒不形於色,幼向學讀書,知大義”。王諶成長的年代正值高麗飽受蒙古蹂躪的苦難歲月,他出生時就遭逢第三次高麗蒙古戰爭如火如荼;而在高麗內部,王室喪失權柄、淪為傀儡已經很久了。王諶的外曾祖父崔怡死後,武臣政權又經歷了崔沆、崔竩兩代更迭,其後為奴隸出身的金仁俊(金俊)取而代之。己未年(1259年)四月,應蒙古的要求,高麗派遣太子倎代替高宗朝拜蒙古大汗蒙哥。兩個月後,高宗王㬚薨逝,其時太子尚未回國,金仁俊打算另立王諶的叔父安慶公王淐為王,宰樞兩府大臣加以阻止,擬定並頒佈了“軍國庶務,聽於太孫”的遺詔。金仁俊只好奉迎王諶入宮監國,八月初五行冠禮。

當然,王諶名為監國,其實與他祖父一樣,一切聽從金仁俊擺佈,只有在詔令上畫押和撐門面的作用,沒有任何權力可言。翌年四月,王倎回到江華島,即位為王,是為元宗。王諶晉升為太子,本來是天經地義之事,但是他的繼母柳氏卻對元宗進讒言說:“太孫聽說您回國,一點喜色都沒有,而且太子將來是要繼承王位的,怎麼能立權臣家族的外甥呢?”元宗聽後對王諶起了疑心,經過金仁俊的力諫,才在八月冊封王諶為太子(對蒙古稱世子)。多年後王諶繼位,便找藉口廢繼母為庶人。

(2)儲君時代

中統元年(1260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王諶迎娶宗室王絪(高麗神宗之孫,後封始安公)之女為太子妃。中統二年(1261年)四月,王諶被派往開平,祝賀蒙古大汗忽必烈平定阿里不哥及通報元宗更名為禃,這是他平生第一次來到中原。隨行人員有參知政事李藏用等18人,王諶等身著“白縠上衽袍,冠則漆紗圓頂巾,履舄皆以絲為之,帶則烏犀小革”,與史天澤、忽魯不花、王文統等蒙古高官會晤並展開筆談,“燕語甚歡”,忽必烈賜詔書及玉帶,並派侍衛將軍孛裡察、禮部郎中高逸民護送王諶一行回國。

至元五年(1268年)十二月,掌權十年的金俊伏誅,林衍上臺。至元六年(1269年)四月,王諶再次入朝蒙古。在此期間,發生了林衍廢黜元宗、另立安慶公王淐的事件。七月二十三日,返國的王諶抵達鴨綠江北岸的婆娑府,靜州(今朝鮮平安北道義州附近)的一個叫丁伍孚的官奴偷偷渡江告知此事,並稱林衍欲置王諶於死地,請王諶不要入境。王諶聽說後將信將疑,隨從的大將軍鄭子璵說:“那個奴才怎麼敢這樣? 這種沒根據的謠言怎麼能相信呢?”另一隨從牽龍行首羅裕策馬上前,對王諶進言道:“事情還沒弄清前,靜觀其變再入境也不算晚,不要被賊臣騙了。”武德將軍金富允也附和此論。後經諸校鄭仁卿、告奏使郭汝弼、義州防護譯語鄭庇等的證實,世子痛哭流涕,然後不顧諸臣猶豫,決然折返開平,向蒙古求救,同時命大將軍鄭子璵曉諭國人。忽必烈聽說後,派斡朵思不花、李愕等來高麗干預此事,接著派國王頭輦哥率軍入高麗彈壓。林衍在蒙古的問責下被迫讓元宗復位,元宗也親赴燕京向蒙古解釋此事,而且請求蒙古調遣兵馬協助高麗“出水就陸”並剷除權臣林衍,獲得忽必烈的批准。在此期間,蒙古封王諶為特進上柱國東安公,並令其領兵三千入高麗,王諶辭去東安公的爵位,也沒有親自領兵。

王諶在請求蒙古干預的同時,還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就是向蒙古求婚,據說出自鄭仁卿的提議。忽必烈私下予以首肯,因而在至元六年(1269年)十一月出使高麗的蒙古兵部侍郎黑的在接受元宗宴請時,謝絕上座,說:“如今王太子已經被許可迎娶大汗之女,我們都是大汗的臣僕,而大王您是駙馬大王的父親,我們又怎敢抗禮呢?”至元七年(1270年)二月元宗入朝後,以國王名義正式提出了下嫁公主於王諶的請求。忽必烈原則上允許賜婚,但要求元宗回國穩定政局後方可下嫁,而且不嫁親女。二月十六日,元宗和王諶在蒙古兵的護送下自燕京返回高麗,同行的還有達魯花赤脫脫兒(脫朵兒)和焦天翼。元宗一行返國途中,林衍已經憂懼而死,林惟茂子承父業,欲召集三別抄抗拒元宗一行,宋松禮、洪文系(洪奎)等受元宗密旨誅殺林惟茂,元宗也宣佈自江華島還都開京,結束了百年武人時代,也意味著高麗徹底向蒙古屈服。這是至元七年(1270年)五月的事。

高麗王室還都開京後不久,江華島就爆發了三別抄之亂,王諶受命第三次出使蒙古,奏報三別抄叛亂之事。至元八年(1271年)六月,王諶及貴族子弟20人(一說28人)、衙內職員100人入質於蒙古。其時三別抄的巢穴珍島已被高麗蒙古聯軍剿平,餘部轉進耽羅(即濟州島,1273年被平定),忽必烈對高麗的忠誠非常滿意,正式宣佈將下嫁公主於高麗,該訊息於當年十月被王諶的隨從樞密院副使李昌慶帶回高麗,元宗隨即遣使上表感謝。

當時,蒙古(後改國號為大元)不斷催促高麗做好東征日本的準備,而王諶久留中原,隨從諸人都歸心似箭,於是慫恿王諶以協助東征為藉口還國,遭到薛仁儉、金㥠的反對而一度作罷,但在林惟乾的堅持下,王諶上書元中書省,請讓他回國主管東征籌備事宜,以報效元朝,忽必烈同意王諶回國,並讓斷事官不花、馬絳偕往。至元九年(1272年)二月王諶回到開京時,已是辮髮胡服的蒙古人裝束,高麗官民看到王諶這副打扮無不嘆息,甚至還有流淚的。王諶在五月向諸道各派三人去視察出產軍糧的田地,十二月二十三日啟程赴元。等待他的將是一份“大禮”。原來,忽必烈起初表態不嫁親女,但鑑於當時處於東征日本的前夕,為了籠絡高麗,最終還是決定將親女兒嫁給王諶。至元十一年(1274年)五月十一日,王諶迎娶了比自己小20多歲的忽必烈之女忽都魯揭裡迷失公主(後封元成公主、安平公主,追贈齊國大長公主,諡莊穆王后),他的原配王氏則被迫幽居別宮。

(3)駙馬國王

就在王諶迎娶元朝公主一個月後的六月十八日,高麗元宗薨逝,身在元朝的王諶被群臣遙尊為王。七月,忽必烈派上都留守事張煥冊封王諶為高麗國王,然後王諶和元朝詔使返回高麗,八月二十六日袍笏受詔後,改換黃袍,在康安殿即位為王,是為忠烈王。忠烈王回國即位時沒帶上公主,於是忠烈王派樞密副使奇蘊去元朝接公主來高麗,隨後親至已歸屬元朝的西北面(東寧府)迎接公主,十一月五日忠烈王與公主同坐一輦進入開京。公主的下嫁不僅意味著高麗受到了蒙元帝國的保護,更標誌著武臣政變以來高麗王權及政局的重新穩固,因此高麗的父老們歡呼雀躍道:“沒想到這個國家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戰火摧殘,終於等到了太平的年代啊!”

當然,這一切並不是元朝白給的恩惠,作為交換條件,高麗必須服從元朝的調遣。忠烈王即位後不久,元朝就以高麗為基地發動第一次進攻日本的戰爭(文永之役),高麗方面以金方慶為元帥,領兵8000人助攻。元朝和高麗聯軍雖然在戰場上佔上風,卻因準備不充分而倉皇撤退,途中遭遇風暴,損失慘重。戰後忠烈王派金方慶、印公秀出使元朝,請求罷兵,但元朝繼續讓高麗打造軍艦、製造武器。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月,因消滅南宋及平定西北叛王等因素,元朝令高麗暫停討伐日本的籌劃。

除了配合東征外,忠烈王即位後還從其他方面深化了對元朝的從屬關係,全面建構起駙馬國的體制。元宗還都開京後,蒙元所遣的達魯花赤全面監視高麗,使元廷得以充分了解高麗內情並施以干涉。至元十二年(1275年)十月,忽必烈遣使就禁止同姓結婚、貢女、改官制等事項曉諭高麗。忠烈王立刻挑選良家女入貢元朝,同時降格接軌元朝官制,將中書門下省與尚書省合併,稱僉議府;樞密院改稱密直司;御史臺改稱監察司;六部改為典理、軍簿、版圖、典法四司。次年又在達魯花赤石抹天衢的要求下改“朕”稱“孤”,改“宣旨”稱“王旨”,改“赦”稱“宥”,改“奏”稱“呈”。另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剃髮易服。忠烈王在繼位前已剃髮易服,元宗時也有主動剃髮易服之議,不過未被元宗採納。忠烈王繼位後,在迎接元成公主時只帶著已剃髮的大將軍樸球等和史官前去,宰樞級別的高階官員宋松禮、鄭子璵等嗅到風聲,迎合上意,主動“開剃”。至元十五年(1278年)二月,忠烈王正式命令高麗全境“服上國衣冠、開剃”,只在迎詔賀節時穿高麗舊服。後來忽必烈聽說此事,非常吃驚,說:“人家說我禁止穿高麗服,哪裡是這樣?你們國家的禮儀怎麼就急著廢除了呢?”儘管沒有跡象顯示這是持久硬性的政策(聯絡到隨後忠烈王的入朝來考慮,這一政策本身可能就是為了達到使元朝從高麗撤軍及撤銷達魯花赤等目的而討好元朝的臨時性、功利性的舉措),但忠烈王下令剃髮易服使蒙古髮式和衣冠全面匯入高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外忠烈王還設定“鷹坊”,強迫高麗各地百姓捕養老鷹來進貢元朝。忠烈王曾有意廢止鷹坊,被出仕高麗的蒙古人印侯(忽剌歹,元成公主的陪嫁隨從)阻撓,於是該制度一直延續到朝鮮王朝時期。

(4)從元徵日

忠烈王非常重視與元朝的關係,曾對群臣表示:“朝覲,諸侯享上之儀;歸寧,女子事親之禮。”因此在至元十二年(1275年)請求來年親朝,後因故被忽必烈叫停。至元十三年(1276年)十二月,有人向達魯花赤石抹天衢投匿名書,誣陷宰相金方慶等43人謀反以及忠烈王的原配貞和宮主詛咒元成公主,柳璥等高麗大臣向元成公主求情,公主遂命不再過問此事。一年後,又發生了韋得儒、盧進義、金福大向駐紮高麗的元東征都元帥忻都誣告金方慶謀反的事件,忻都通報忠烈王並逮捕金方慶等,忠烈王及公主都清楚金方慶是冤枉的,打算只以其部下韓希愈等藏甲之罪杖責後釋放,但東征副元帥洪茶丘(洪福源之子)與金方慶有隙,堅持迫害金方慶到底,以致驚動忽必烈,最後金方慶被流放大青島。經過金方慶事件後,忠烈王更感到與忽必烈直接溝通的必要性,正好忽必烈也令其入朝奏明,由此在至元十五年(1278年)四月,忠烈王和元成公主及世子王謜(高麗忠宣王)浩浩蕩蕩地踏上了朝覲元廷之路,這是忠烈王即位後第一次親朝。

六月九日,在忠烈王一行抵達上都開平府前,皇子脫歡和忙哥歹公主代表忽必烈和察必皇后出城三十里迎接,並在開平府東門外設大穹廬來接待忠烈王一行。六月十七日,忠烈王與公主謁見忽必烈,忽必烈為女兒、女婿設宴慰勞。忠烈王向元中書省辯解了金方慶等事件,七月三日就高麗與元朝的外交懸案與忽必烈深入交換了意見,忽必烈先同意了忠烈王提出的召還洪茶丘的請求,進而允許撤走讓高麗上下頭疼的駐高麗元軍。隨後忠烈王又上書中書省,控訴駐高麗達魯花赤的種種不是,忽必烈乾脆慷慨地表示撤回駐高麗達魯花赤(但保留駐耽羅達魯花赤)。七月二十二日,忠烈王與元成公主辭行,九月二十四日回到開京。此次親朝收穫頗豐,特別是解決了令高麗頭疼的達魯花赤問題,所以高麗百姓都“頌德感泣”。同年十二月,忠烈王因一些遺留問題再次親朝。

在首次親朝的過程中,忠烈王還主動表現出對從徵日本的積極態度。至元十一年(1274年)的東征之役結束後,日本對元朝就愈發強硬,不僅拒絕稱臣納貢,還屢次斬殺元朝所派使者,因此忽必烈在崖山海戰後便策劃第二次進攻日本,高麗再度成為戰爭基地。至元十七年(1280年)八月,忠烈王奉旨第三次親朝,便是參與討論遠征日本的事宜。在此情況下,元朝下令將徵東元帥府擴大為徵收日本行中書省(簡稱徵東行省或日本行省),同年十二月,忠烈王被拜為該行省的左丞相,地位僅次於右丞相塔剌海。至元十八年(1281年),第二次元日戰爭(弘安之役)爆發,忠烈王再派金方慶等協助元軍討伐日本,他本人作為行省負責人之一,也親往合浦(今韓國慶尚南道馬山市)閱兵督戰。這次精心策劃的討伐由於颱風(神風)而化為烏有,高麗與元軍大敗而還。

元軍征服日本雖然失敗,徵東行省卻被保留下來了。至元十九年(1282年)正月,元朝撤銷徵東行省,但忽必烈仍不甘心討伐日本失敗,又在至元二十年(1283年)復設徵東行省,以忠烈王為左丞相,企圖第三次進攻日本,後因元朝民間疲敝而放棄該計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正月忠烈王親朝時元朝收回其徵東省印。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五月,以乃顏之亂為契機,元廷強化了對東北地區的經略,正式將徵東行省常設化,任命忠烈王為該行省的平章政事,翌年二月升格為行省左丞相,從此高麗國王兼任徵東行省丞相成為定製。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君王想“泰山封禪”究竟多難?為何歷史上只有六位皇帝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