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實際上可以稱之為是“歐洲大戰”。主要是以歐洲國家參戰居多,而戰爭期間。歐洲的各個主要大國基本上都被掏空,陷入了兵員銳減且國內勞動力不足的窘境。

因此一戰的各個協約國,都將自己的目光對準了遙遠且貧窮的東亞,更準確的說,是人口居多的中國。他們企圖用中國裡面充足且廉價的勞動力,來補全自己國家人口內部勞動力不足的窘境。

而這些勞動力可以在他們的國家擔任戰爭後勤工作,解放他們國家的後勤人員。讓更多的本國青壯年可以走向戰場,奪取勝利。而當時的北洋政府左右為難,並不想參戰,但又害怕自己會受到這些協約國的責難。

於是他們想到了一個兩全的辦法,就是“以工代兵”,在中國建立了一個“勞工海外輸出公司”。以勞工招募的名義,在中國大地上招募青壯。並簽訂了3-5年的勞工協議,表示到期就可以歸國。

中國的青年們並不知道這只是北洋政府以及協約國耍的一個把戲,他們誤以為自己真的只是過去當工人的。但沒有想到的是,當協約國將他們帶去國外之後才發現,他們無一不是被安排在最前線。

他們擔任的確實是後勤工作,從挖戰壕到修戰爭工事,再到野戰救護,埋屍,押運糧草彈藥。無一不是在戰場的最前線,做的最繁重最危險的工作。而這與他們簽訂協議時告知的在工廠當工人,一點都不一樣。

但與別的國家相比,被送往法國的中國勞工,也許較為幸運。因為法國作為打的較為激烈的參戰國,在戰爭中損失了太多計程車兵。導致國內的勞動力緊缺,且要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急速上升以及國內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因為國家的青壯年大多都被送上了戰場,男性大多都在戰場上損失了生命。為了保持法國人口的穩定增長以及延續,法國政府將目光看向了來自中國的勞工。1919年,法國出臺了一個新政策,即鼓勵法國的女性與來自中國的勞工結合,以此提高人口增長率。

在這樣政策的安排之下,只要中國勞工想,就可以和法國的女人結婚,並在法國安家立業。也因此,大量的中國勞工選擇了與法國女性結合,在政策的有待之下。過上了安穩且富足的生活。

但還有更多的中國勞工,因為在國內已經安家置業,亦或者是純粹放不下祖國,選擇在法國政府的幫助下,回到中國。而現今在法國的Noyelles-sur-Mer,有一個歐洲最大的中國人墓群。

裡面安葬的,都是一戰時期在法的勞工。大概有850人之多,而其中的每一座墓碑,都是在向東方遙望。一戰中倖存的一些勞工選擇了長途跋涉回到中國,而一些人則是就地留在了法國。但無法否認的是,他們終究都在思念著自己的祖國。

15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世襲罔替的和碩怡親王,深受雍正信任,到清末他的後代怎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