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世紀70年代以後,蘇丹成了英國的勢力範圍,蘇丹人民受著埃及蘇丹和英國殖民者的雙重壓迫,一支以馬赫迪為首的人民起義軍誕生了,“寧拼千條命,不繳一文稅”,“建立普遍平等、處處公正的美好社會”的口號,響徹了整個蘇丹大地。

馬赫迪是一位富有軍事才能的起義軍領袖,他知道自己的部隊裝備差,人員又都缺少戰鬥經驗。因此,他果斷地把隊伍拉進地勢險要、群眾基礎好的卡迪爾山區,成功地粉碎了政府討伐軍接二連三的圍剿。並以該地為根據地,不斷壯大隊伍,作好進攻的準備。1882年,馬赫迪親率起義軍走出山區,向政府軍發起了攻擊。1883年初,他攻佔了蘇丹的第二大城市烏拜伊德,震動了全蘇丹,把全國武裝鬥爭形勢推向高潮。英國殖民當局和赫迪夫政府為了挽回這一局面,調集了一支裝備精良,包括步、騎兵和炮兵在內共1.2萬人的遠征軍,向馬赫迪起義軍發動了猛烈地進攻。戰鬥開始於1883年11月5日,馬赫迪巧妙地採用一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戰術,先把敵人誘至烏拜伊德以南的希甘,然後一舉把遠征軍緊緊包圍了起來。在起義軍的猛烈攻擊下,遠征軍的司令官希克斯被當場打死,遠征軍這支部隊也徹底垮了。從希甘戰役勝利以後,敵我雙方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起義軍的實力超過了敵軍,促進了國內民族民主聯合陣線的形成。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汶上縣歷史名人——十七史百將傳馬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