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一戰是日本繼甲午賠款後得到的第二桶黑金。

藉著列強在歐洲火併的契機,日本大肆侵吞英法在遠東的市場,併為歐洲提供戰爭商品,大發其財。

一戰前日本是一個債務國,負債達12億日元;一戰後,日本一變成為擁有28億日元的債權國;1914年日本的出口總額不足14億日元,而1918年出口總額達68億多日元。

從1916年到1919年日本對華出口增加了159.6%,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佔比從1913年的23%增加到1918年的43.5%。

一戰後,日本工業產值更是一舉超越農業,成為真正的工業國,軍事實力大幅攀升,海軍成為僅次於英美的世界第三強。

但日本成也一戰,敗也一戰,經濟大躍進在戰後遭受反噬:1919巴黎和會後,歐洲列強紛紛迴歸遠東,奪回被日本鯨吞的市場,並用貿易保護政策,將殖民地市場對日本關緊。

巴黎和會

戰爭雲散,出口市場嚴重縮水,日本國內狹窄的內需不足以消耗被一戰培養的過剩商品,經濟部門不得不緊急貶值日元,刺激出口;並在國內市場搞金融寬鬆政策,挽救失去訂單、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

誰知日元貶值沒有帶來出口的增長,反而引發嚴重的輸入性通貨膨脹;金融寬鬆政策,則導致投機泡沫越吹越大。

1927年,日本爆發銀行危機,金融泡沫破碎了:37家銀行倒閉,民眾蜂擁擠兌,社會劇烈動盪,政府緊急向英美銀行借債,算是勉強穩住了經濟形勢。

誰知,不到2年,1929大蕭條爆發了,英美自顧不暇,美國資本借貸斷流,英法實行了更嚴厲的殖民地貿易保護政策,日本舊傷未愈,又加重病。

1930—1932年,日本全國的失業率達到整個工業界勞動力的15%,城市的失業率更高達32%,數百萬人流浪街頭,飢寒交迫。

經濟危機必然引發社會危機,日本民眾對自由資本主義怨氣沖天,多地發生了農民暴亂,共產主義思潮湧起,激進的大學生和工人舉行多次大罷課:反飢餓,反剝削,反自由資本主義。政府強行鎮壓,逮捕上千人,被懷疑是共產黨的數百個左翼分子,立即拷打致死。

日本政府內部,也對原教旨自由資本主義導致的生產過剩、資源浪費、市場無序競爭進行了反思,但日本作為一個有著森嚴等級制度、強調天皇統治和精英政治的國度,絕難忍受共產主義對天皇制度染指,更不會對賤民們均貧富。

於是,日本為了度過大蕭條,採用了兩條重要經濟戰略:

第一條經濟戰略:將自由資本主義轉型國家資本主義,施行供給側改革,收購、破產、重組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將經濟資源集中在三菱、住友等八大壟斷財團組織,並通過商工省成立“產業合理配置局”,指導經濟朝著國家預想的方向發展,以避免自由競爭導致的生產浪費和經濟危機週期律。

第二條經濟戰略:奪取海外市場,正如前文所述,戰後英美法重返遠東,奪回了一戰時日本鯨吞的市場,並在大蕭條後,對控制下的殖民地施行更嚴格的貿易保護,在加上1931年,中國國民黨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日本非常害怕這會挑戰日本在遠東的領導地位。

1920年代的日本地鐵

當時的日本軍閥和右翼分子認為,要度過大蕭條,必須要控制中國東北,該地區礦藏豐富、土地肥沃,市場廣闊,不僅可以紓解日本就業困難和人口壓力,石原莞爾更把東北是為一個人類試驗所,建立一個公平正義、秩序良好的社會,並免受資本剝削、人人效忠國家。

然而,日本嘴上說的好聽,最終的目的還是為日本過剩的生產力尋找一個產品傾銷市場和廉價原材料供應地,且他建立的公平正義的社會,是以3000萬中國東北人民被奴役為代價的。

於是,1931年,日本關東軍以抵禦蘇聯共產主義拿下的口號下,一舉侵佔了東北,聞聽此訊息:政府高層群情激奮,一般民眾也歡欣鼓舞,報紙大量報道日本軍隊的進展,新聞短片及收音機爭相播放戰場上的各種情況,而且充滿煽動性。昔日的左翼共產分子亦改變其論調,稱佔領東北並非是帝國主義行為,因為它可以紓緩失業壓力,有利於整個國家。

為了歌頌日本帝國取得如此耀眼的成功,流行歌曲譜寫新詞,歌舞伎改演新劇,甚至餐廳亦擺出新選單, 以示慶祝。

“1931年的軍事行動”像一股“神風”,掃清了社會上的各種不滿情緒,帶來了空前的團結。

有了東北這個3000萬人口的專營傾銷市場,日本從大蕭條中復原速度堪比神速:從1931年到1934年, 它的工業產量在這段時間內增長了82%;從1930年到1936年,日本的對外輸出亦增長了近一倍。日本不但成為世界主要棉產品出口國,亦開始製造各色各樣產品,種類由玩具、輪胎到單車,甚至是簡單的電氣產品,它們大舉進入美國百貨公司及亞洲市場。

有人認為日本從1930 年到1936年經濟增長了50%。1937年,日本最知名的經濟學者有澤廣巳 便認為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的表現簡直是“經濟奇蹟”。

而日本在解決大蕭條時,確立的國家指導型市場經濟以及發展出的電器產業,在二戰後被完成的儲存了下來,成為日本經濟崛起,電器產品在全球攻城略地的重要基礎,延續至今。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徐庶離開劉備投奔曹操:患難之時,方能看清一個人的真實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