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東漢光武帝劉秀生長於民間,深知百姓疾苦。打仗有勇有謀,昆陽一戰幾近封神。稱帝后兢兢業業、“樂此不疲”,且不殺功臣、不搞封禪,在位33年選賢進能,休養生息,生民復甦。後世稱讚漢光武帝劉秀為“一代明主”,認同者眾。

劉秀在位時,制定了一項政策,旨在選拔良才,培育社會楷模。結果卻適得其反,竟導致寡廉鮮恥的偽君子層出不窮,對後世造成嚴重不良影響,流弊深遠。是何政策,有如此“殺傷力”?

劉秀稱帝后,欲消弭前朝、特別是王莽政權高舉的“五德終始說”大旗,提出了一個響亮的政治口號:表彰名節。表面上,此舉意在選薦“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之人;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在於,要把忠臣不事二主,死心塌地忠於一姓天下,渲染為天經地義之事。

是否有名節,很難“標準化”評測,只能由舉薦之人主觀估量而定。而當時的所謂“名節”,實表現在人與人的交際關係上。東漢重視的人際關係有五,即君臣、父子、師弟(老師與弟子)、兄弟、朋友。

如何在處理這五種關係中“脫穎而出”“出類拔萃”,並因此聲名遠播而被舉薦或選拔?由於“競爭者”太多,必須另闢蹊徑、劍走偏鋒。當“名節”成為競爭之目標,虛偽造作則隨之而生、難以避免。

對於東漢尚名節的原因,清代史學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卷五《東漢尚名節》中,一語中的:“蓋當時薦舉、徵辟,必採名譽,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以赴之,好為苟難,遂成風俗。”說白了就是:有了好名聲,便可以藉此升官發財。

為了走上“捷徑”,駛入仕途的“快車道”,東漢士人“全力以赴”博得名節,無所不用其極。現選取一些“特立獨行”之事蹟,看看他們有多麼瘋狂,又是何其荒誕!

服喪求名

西漢初期,頗重孝道。但是,為逝去的父母服喪,基本不會達到三年。西漢末年,有人為父母服喪滿三年,而名動天下。當時,宗室中若有服喪三年者,即可加官進爵。到了東漢,服喪三年已是常態,很難因此成名獲利。

於是,有人動了歪心思:為母服喪三年之外,聲稱對先父未盡孝道,多補三年,共服喪達六年。更有甚者,除父母外,對祖父、祖母、七大姑、八大姨等,均要補上“年限”,服喪二十餘年而不止。

另外,還有為舉薦自己去做官的恩人(恩主)服喪者。其中,部分人頗懂“捨得之道”,特意棄官而去,為恩主服喪。憑藉此舉出名後,取得更大“進步”。

兄弟讓爵

當時,身有爵位的父親過世後,可由其長子繼承爵位。而在得名可獲利的大背景下,繼承爵位的長子,一般都會請求皇帝恩准,把爵位讓給弟弟。皇帝可能批准,也可能不批准。為何“讓爵者”氾濫呢?

趙翼分析道:“夫以應襲之爵,而讓以鳴高,即使遂其所讓,而已收克讓之名,使受之者蒙濫冒之譏。有以處己,無以處人。況讓而不許,則先得高名仍享厚實,此心尤不可問也。”

就是說,讓爵成功,讓爵者不僅可“得高名”,而且“仍享厚實”——其所能享受的“政治待遇”並無實質影響;讓爵失敗,便可宣稱繼承先父爵位,實屬“被逼”無奈,由此獲得好名聲。讓爵之徒的奸猾心態,可見一斑。

互讓遺產

當時,一位叫李充的人,與兄弟六戶同居。李充老婆省吃儉用,存了點私房錢。其他兄弟主張把這筆錢一起分了,李充竟然允諾。他召集家人開會,不僅把老婆的私房錢瓜分殆盡,還當眾痛斥老婆藏錢。李充憑此名聲鵲起,並被選拔為官。

還有一位叫許武的,為了讓弟弟成名,謀劃出一條“妙計”。他主持分家,將良田和大房子都據為己有,而把“不良資產”都拋給弟弟。暗中告訴弟弟,不僅要做到不吵不鬧、不爭不搶,而且繼續敬兄愛兄、情深意切。透過許武的精心“策劃”,弟弟一舉出名,被舉為孝廉。

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弟弟“成功”後,許武召集家人宗親開會,哭著懺悔自己當初的不講究、不地道。而後,他把侵吞的肥田廣宅悉數還給弟弟,唱了一出“左手倒右手”的好戲。許武本人,也憑藉此事名聲大噪。

擅報私仇

當時,無視法紀、擅報私仇的事例很多。有因為兄弟被殺,光天化日之下,手刃仇敵者;有為朋友“兩肋插刀”,報其殺父之仇者;有為恩主報仇,而殺其仇敵者……

縱觀東漢士人所熱衷的“名節”,大致有三個特點:

其一,過於重視人際關係,忽視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和法律道德,所以才會驚現“殺人妾子”“斬人父屍”等怪象。

其二,為了出名彰顯“忠義”,只是對父母、兄弟、恩主等個人的忠義,已然變了味兒。在此思想主導下,主從的關係可以超越一切關係,恩主的恩仇則成為一己的恩仇。

其三,將“好名聲”作為競爭的目標和博取利祿的手段,因此虛偽造作,不擇手段。

在東漢“創始人”劉秀的主導下,東漢時期的知識分子大多追名以逐利,加之其學術思想捲入支離破碎的古今文之爭,陷入神秘色彩濃厚的“讖緯之學”,致使一大批寡廉鮮恥的偽君子成為社會楷模。

誘導士風走上這條道路的始作俑者,乃東漢光武帝劉秀。他的政策可謂成功,“五德終始說”被徹底消滅。代之而興的,卻是一個頹廢迷惘的知識分子群體。這些人,遊離寄生於是非不分、虛誣詐偽的世界中。

長此以往,大部分東漢士人只知有家庭、朋友、師生,卻沒有多少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更嚴重的後果是,這些本應作為推動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中流砥柱”,均熱衷於空談和“清議”,漠視“實幹興邦”,將治國平天下的大義、個人對社會國家的責任等至理,一一拋到九霄雲外。一如現在的某些“公知”。

如此,終致中國再一次分崩離析,陷入第二次“大分裂”。而興亡更替,最苦者,是天下蒼生。

-完-

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那麼多小嬌妻不愛,皇太極為何只寵小寡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