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集中,嬴政提出滅韓必先讓趙國知難而退,以此瓦解援韓之兵。於是,秦國大軍佯攻新鄭,突襲趙國,令其他諸國不敢援韓。面對秦國大軍,韓王安如履薄冰,最終選擇歸降了秦國。因此,在公元前230年,秦國正式消滅了韓國,這也意味著秦滅六國之戰的正式開始。在韓國滅亡之後,趙國成為秦國下一個進攻目標。

面對王翦、李信等人率領的秦國大軍,趙國太后找到在趙國的頓弱,問秦王如何才肯罷兵放過趙國,頓弱回答趙國不歸降,秦國絕不會退兵,此時春平君趙佾告訴趙國太后,李牧已經擊退秦將李信,阻住南境長城的楊端和,現在李牧正在趕往井陘攔截王翦之軍進攻邯鄲。秦國眾臣商議擊敗李牧之策,李斯提出可以不針對李牧一人,而是離間趙國群臣,令趙國內爭驟起、邯鄲人人自危、君臣相互猜忌。

最終,對於李牧這位名將,沒有敗在秦軍手中,反而被郭開等趙國大臣陷害,從而丟掉了性命。以下,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的趙國第一名將——李牧。

具體來說,李牧(?~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趙國柏仁(今河北省隆堯縣)人,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因為開篇始於邯鄲之戰,當時白起已經被秦昭襄王賜死,所以,戰國四大名將只有三位出現在這部電視劇中。而就王翦、廉頗、李牧來說,廉頗因為被趙悼襄王趙偃趕出了趙國,這讓李牧成為趙國最為依靠的名將了,甚至說是趙國第一名將也不為過。

李牧生平事蹟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李牧駐守趙國北部邊境的時候,準備了精選的戰車一千三百輛,精選的戰馬一萬三千匹,敢於衝鋒陷陣的勇士五萬人,善射計程車兵十萬人,全部組織起來訓練作戰。同時讓大批牲畜散落在山野之間。匈奴小股人馬襲擾,李牧就假裝失敗,故意把幾千人丟棄給匈奴。

匈奴聽到這種情況,就率領大批人馬來進攻趙國。李牧佈下許多士兵,張開左右兩翼包抄反擊敵軍,大敗匈奴,殺死十多萬人馬。在此基礎上,李牧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匈奴單于逃跑。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因此,非常明顯的是,李牧抗擊匈奴的戰績,自然要早於蒙恬、衛青、霍去病等古代名將。

李牧到趙國朝廷任職,約在公元前246年以後。他曾因國事需要調回朝廷,以相國身份出使秦國,締結盟約,使秦國歸還了趙國之質子。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逝世,趙偃即位,這就是《大秦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趙悼襄王。公元前244年,在郭開的讒言之下,趙悼襄王讓樂乘代替廉頗大將軍之職位,廉頗一怒之下,領軍攻擊樂乘,樂乘逃走。廉頗也就帶領自己部下,投奔魏國去了。當時,田單、趙奢、藺相如早已去世,李牧成為朝廷重臣。

公元前243年,趙悼襄王派李牧進攻燕國,攻下燕國的武遂(現河北省徐水縣西北的遂城鎮)、方城(現河北省固安縣南)。公元前242年,趙悼襄王派將軍龐煖再次進攻燕國,殺死燕將劇辛。在李牧和龐煖的輪番進攻下,燕國可謂日益衰落。當然,趁著趙國和燕國交戰的機會,秦始皇嬴政也在不斷攻打趙國。公元前235年,趙悼襄王逝世,趙王遷即位。公元前234年,秦大將桓齮攻取趙的平陽(今河北省邯鄲市磁縣東南),武城(今山東省武城西)殺趙將扈輒於武遂,斬殺趙軍十萬。

公元前233年,桓齮又乘勝進擊,率軍東出上黨郡,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趙國後方,攻佔了赤麗、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進攻趙的後方,直向邯鄲進軍,形勢危急。在此背景下,李牧臨危受命,率軍擊敗了桓齮。因為這場戰役的勝利,李牧被趙王遷冊封為武安君。在李牧之前,白起就曾被秦昭襄王冊封為武安君。換而言之,對於戰國時期的名將,武安君是一個極高的榮譽,也是其能力的重要肯定。

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軍進攻趙國,秦軍兵分兩路攻趙,以一部兵力由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北上,準備渡漳水向邯鄲進迫,襲擾趙都邯鄲,另一部分秦軍由上黨郡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企圖襲擾邯鄲的後方。面對兵力、裝備、後勤補給都佔據優勢的秦國大軍,李牧採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他部署司馬尚在邯鄲南據守長城一線,自率主力北進,反擊遠端來犯的秦軍。最終,兵分兩路的秦國大軍,被李牧分別擊退。

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為李牧連續擊敗了秦軍,這讓秦始皇不得不考慮李斯先滅韓國的建議了。在秦滅六國之戰前,王翦主張先滅趙國,李斯則主張先滅韓國,這讓秦始皇一時之間難以定奪。當然,在被李牧這位名將兩次擊退之後,攻打趙國的計劃自然需要暫緩了,這成為韓國在公元前230年走向滅亡的原因之一。

最後,公元前229年,在滅亡韓國之後,秦王嬴政派大將王翦親自率主力直下井陘(今河北井陘縣),楊端和率河內兵卒,共領兵幾十萬進圍趙都邯鄲。面對秦國大軍,趙王遷任命李牧為大將軍,司馬尚為副將,傾全軍抵抗入侵秦軍。

《戰國策·趙策四》中記載:

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李牧數破走秦軍,殺秦將桓齮。

對於《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在公元前233年攻打趙國的戰役中,桓齮因為兵敗而自盡。但是,按照《戰國策》、《史記》等正史的記載,桓齮則是在公元前229年的滅趙之戰中,被李牧斬殺的。而這,意味著王翦率領的大軍,根本無法在正面擊敗李牧,反而連續吃到了敗仗。從這一角度來看,李牧的能力,顯然不在王翦之下。

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軍在戰場上不能速勝,遂稟告秦始皇,再行反間計。於是,在郭開這位小人的陷害之下,李牧被奪走了兵權,最終被趙王遷派人殺害。只過了三個月,到了公元前228年,王翦乘勢急攻,大敗趙軍,平定東陽地區(約今河北邢臺地區),趙蔥戰死,顏聚逃亡。秦軍攻下邯鄲後,俘趙王遷及顏聚。綜上,對於李牧來說,堪稱趙國第一名將,可惜他生不逢時,如果是在趙武靈王、趙惠文王在位時,李牧不僅不會被冤殺,反而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對此,你怎麼看呢?

6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為什麼一個任何強大的國家,都是首先優待本國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