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元和二年(807年)丁亥科狀元,乃王源中是也。王源中祖籍山東琅琊,是東晉丞相王導之後裔。其祖先為避戰亂,後來遷居江東,又至咸陽。
王源中奪得狀元桂冠之後,又通過了制舉“博學宏詞”科考試,也是個雙學位狀元。
王源中初任職務為何,已不可考。步入官場數年之後,王源中被選拔做了諫官,出任左補闕。後來,又擔任過戶部郎中、翰林學士、兵部侍郎、禮部尚書等職務,仕途也算比較順利。
王源中一身正氣,是個直言敢諫之人。在做諫官時,宦官手握重權,甚至到了統領皇家禁衛軍的程度。這些宦官依仗皇帝寵信,為所欲為,經常違法亂紀。朝中百官忌憚他們心黑手辣,怕招來禍患,多數人敢怒不敢言。王源中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強烈要求皇帝剝奪宦官兵權。王源中的建議,被唐憲宗所採納。
史載王源中為官清廉,淡泊名利,對自己要求也比較嚴格,很受輿論稱頌。然而,在史籍中卻難以查到這方面的具體例證,筆者也不好亂編一氣。
王源中也有個不好的毛病,那就是他太過貪杯,並且酒量十分驚人。據傳,在唐文宗主政時期,有一次招王源中進宮議事。知道他好這一口的唐文宗,在談正事兒之前,特賜王源中御酒二十金碗,每碗容量在一升左右。王源中一氣喝光,面不改色心不跳,一點也沒影響談事兒。那時的御酒,度數大約跟米酒差不多,絕不會像如今的烈性白酒那樣。不然的話,王源中酒量再大,也是喝不了二十大碗的。
像王源中這樣的人,因酒誤事是難以避免的事情。在禮部尚書任上,有一次皇帝有事召見他。但是王源中卻大醉不起,無法前往。酒醒之後,王源中深為自己如此怠慢皇帝而懊悔不迭,立誓今後一定加強自我約束,決不再因酒誤事。但是一見了酒,王源中就故態復萌,把自己的誓言丟到了九霄雲外。看王源中這情況,基本到了酒精依賴的程度,算是一種病態了。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因酒誤事,皇帝自然會對他有了很大的看法。王源中也比較知趣,就以眼睛不好為由,申請朝廷外放自己到地方任職。皇帝樂得順水推舟,就委任他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在唐代,山南西道這一行政區劃的管轄範圍,包括陝西南部、四川東部、重慶西部的一些地區。
在山南西道節度使任上幹了一年多,朝廷又將王源中召回朝中,出任刑部尚書,旋即又讓他出任天平軍節度使。天平軍節度使的轄區,主要在山東的魯西南地區,是從淄青節度使的轄區分離出來的。在天平軍節度使任上幹了不到三年,王源中病逝於任所。
王源中有兩個同榜進士同學比較有意思,值得在此一說。
一個名叫竇鞏,是做過工部尚書的唐代詩人竇叔向的兒子。竇鞏博學多才,寫得一手好詩,與白居易、劉禹錫等人相友善,多有往來唱和。竇鞏曾長期擔任著名詩人元稹的副手,如果不是有些真才實學,他也是很難入元稹之法眼的。
雖然有才,但是竇鞏的口才卻很差,屬於肚子裡有貨卻倒不出來的那種人。作為士子名流,湊在一起談天說地是經常會有的事情,竇鞏也常參加這樣的場合。大家在那裡誇誇其談之際,竇鞏卻嗚嗚嚕嚕,只見嘴巴亂動。但他究竟說了些啥,誰也聽不清。於是,人送竇鞏外號“囁嚅翁”。竇鞏因為“囁嚅翁”而留名於史,也算是奇景一道。
另一個是大詩人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白行簡進士及第之時,剛過而立之年。進入官場後,白行簡做過秘書省校書郎、藩鎮幕府文字秘書(掌書記)等工作。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後,白行簡隨哥哥一道前往任所。白居易出任忠州刺史時,白行簡又一同西行入川。由此可見,白家兩兄弟的感情,十分深厚。
白居易回到京城後,白行簡還是跟隨其身後。進京後,白行簡擔任過左拾遺、主客郎中等職務。主客郎中,是禮部負責外事接待事務的官員,大體相當於外交部禮賓司司長。白行簡在京城任職期間,一個名叫賀拔志的官員,在年終考核時弄虛作假,偽造政績,騙取榮譽。朝廷責令白行簡複核此事,認真負責的白行簡,經過細緻調查取證,揭穿了賀拔志的舞弊事實。自感無顏以對天下的賀拔志,最後畏罪自殺。
白行簡工於辭賦,史稱其文筆頗有乃兄白居易之風範。白行簡還擅長傳奇寫作,有名作《李娃傳》傳世。白行簡比較有名的作品,還有《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文筆雖然優美流暢,但內容實為少兒不宜。因而,有人將其視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色情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