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很無賴也很無奈
上接前文。
承宗在關四年,前後修復大城九、堡四十五,練兵十一萬,立車營十二、水營五、火營二、前鋒後勁營八,造甲冑、器械、弓矢、炮石、渠答、滷楯之具合數百萬,拓地四百里,開屯五千頃,歲入十五萬。
先補一下孫承宗在遼東復地四百里,修築寧錦防線的功績。
危機時被拖來處理危機的叫做救火隊員,當後金大軍逼近北京時朝臣想到的救火隊員是孫承宗。
不是崇禎想到的哦,明史說是因為王在晉崇禎元年當兵部尚書時從中作梗崇禎才沒有啟用孫承宗。然而碼字的查了查,王在晉‘坐張慶臻改敕書事削籍歸’,可是正主主犯張慶臻怎麼處理的呢?
罰俸三年。
咦?怎麼從犯王在晉丟官罷職,而主犯張慶臻卻僅僅是罰俸?
而且張慶臻後來還再掌左軍都督府事,顯然崇禎還是很欣賞他的。
不過王在晉也屬於順帶的,真正崇禎要收拾的是那個敢於任事的次輔劉鴻訓。
劉鴻訓這人基本不見現在的文章有提及,因為他基本上沒涉及到什麼重大事件。但碼字的認為這人其實很重要,崇禎對他的態度已經決定了袁崇煥下獄後的所有事情。
劉鴻訓是崇禎處理了閹黨後才招入閣的,崇禎為啥這麼快就討厭起了他呢
劉鴻訓不知好歹啊,既說皇帝年少衝動又幫袁崇煥請求發軍餉。
於是天啟七年(1627年)十二月才入閣的劉鴻訓,當時首輔李標眼中自己的接班人,在崇禎元年(1628年)十月便被罷免了。
劉鴻訓被貶戍代表著東林與崇禎蜜月的結束
其後崇禎還覺得不解恨還將劉鴻訓發配邊疆,在戍所熬到了崇禎七年(1634年)五月劉鴻訓病逝了。
劉鴻訓這人其實是崇禎超擢的,雖然是庶吉士出身可他老人家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金榜題名時已經48歲了,而且他入閣之前最高也就是一個四品少詹事(實際上的帝師,不過天啟無子只是個預備老師)。
無疑劉鴻訓這個人是崇禎當做帝黨代言人專門培養的,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就算是為國分憂,在崇禎眼裡都已經是東林同路人,劉鴻訓被貶戍其實就是崇禎對東林動手的訊號。
所以孫承宗沒有被起用根本不是什麼王在晉從中作梗,王在晉跟閹黨走得近崇禎怎麼會不知道呢?他用王在晉無疑就是為了阻止孫承宗被起用,一個韓爌都讓崇禎覺得喘不過氣來,還來一個更難對付的孫承宗,你要崇禎大帝如何才能乾綱獨斷呢?
不過崇禎要收拾劉鴻訓時,王在晉這個擋箭牌也得一起才不能顯得他崇禎大公無私啊,所以崇禎毫不猶豫地把王在晉給收拾了。
從劉鴻訓這件事我們不難看出,崇禎對他認為背叛了他的人會有多狠。
孫承宗是何等的人精啊,崇禎這點小算盤他能看不透嗎?
然而時年已經66歲的孫承宗在接到崇禎萬不得已的求援後沒有推脫,值此國家危難之秋那點個人恩怨孫承宗不會放在心裡,他義無反顧地向危機四伏的北京城策馬疾馳而去。
網上無數文章各種黑東林只搞鬥爭不幹事,然而明朝大廈將傾之時偏偏跑進去試著維護這座大廈的就是孫承宗這樣的東林黨人。
後金入關後各軍進軍圖
我們都知道祖大壽率軍東歸的事情,孫承宗為此專門跑到了山海關去見了已經出關的祖大壽。
但是他並不僅僅是為了見祖大壽,他還有一件更加急迫的事情得去做。
後金軍是穿過哈喇慎的地盤從大安口等地入關的,但是皇太極並不想原路返回去。
於是後金軍從北京城下一路東進,連克遷安、灤州、永平府(既著名的盧龍)。
後金的目標很明確——山海關。
皇太極這個人雖然是一個很能忍的人,但是其實他是一個一急就臉紅的急性子。
皇太極這次想幹一票大的。
拿下山海關不但可以大軍從最短的路程返回瀋陽以免夜長夢多,而且還能截斷寧錦防線與關內的聯絡一舉拿下整個遼西走廊,同時以後後金便能一步步蠶食華北徐圖天下。
可是在山海關前他要直面的對手不是梁廷棟,而是孫承宗。
分兵攻撫寧,(祖)可法等堅守不下。大清兵遂向山海關,離三十里而營,副將官惟賢等力戰。乃還攻撫寧及昌黎,俱不下。
孫承宗收復四城示意圖
孫承宗一早就預判到了皇太極這小子會有這圖謀早早跑到了山海關開始佈置起來,最終皇太極沒能完成攻打山海關第一人的榮譽,把這個榮銜留給了李自成。
孫承宗傳這裡提到了後金軍與明軍在山海關外三十里外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野戰,正是這一場野戰暫時終止了後金的東進步伐,而從孫承宗傳記中看這一場野戰的明軍主力無疑是祖大壽帶來的三萬遼東步騎。
此戰後皇太極不得不帶領後金主力原路從哈喇慎的口外返回遼東,畢竟北京城此時各地的援軍已經高達了二十萬之巨,萬一它們東進襲取遵化那本來想斷遼東軍後路的後金軍自己的退路可就斷了。
在京畿一帶飽掠後的後金軍主力撤退回遼東了,但是遷安、灤州、永平府以及之前就被攻佔的遵化,這四城可都還在後金的掌握中,山海關與內地的聯絡依舊被後金截斷。
歷史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獎勵,這會孫承宗手握祖大壽的三萬遼東精銳,而紅夷大炮本來就能當攻城炮用。收復四城不說手到擒來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畢竟駐防的後金軍雖然每城有5千,可那主要都是後金招攬的偽軍比之遼東軍戰力那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孫承宗的人生頂點最後的輝煌
於是明朝對後金唯一的一次攻城戰的戰功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孫承宗的頭上。
可是細讀史書諸位會發現這時的孫承宗並沒有急於收復四城,一直到後金軍主力撤出關內近四個月後才對四城發起了攻擊。
為什麼?
讀孫承宗傳後碼字的有一個疑惑揮之不去,為何《明史》沒有任何孫承宗為自己的得意門生袁崇煥求情的記錄呢?
不過求情有用嗎?
求情沒用,實績才能挽救自己學生的性命,這點孫承宗很清楚。
如果北京城的大軍能收復大安口和遵化,這時山海關的孫承宗再出兵收復遷安、灤州、永平府,那麼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恐怕就插翅難逃了。
馬世龍的建議也是先取遵化關門打狗,但是孫承宗卻選擇了穩妥為上步步為營,因為此戰關係重大他不能出任何紕漏,成敗將決定袁崇煥的生死。
而且先取遵化要京城那邊各地援軍的配合,孫承宗對這些軍隊的戰鬥力根本不抱任何指望。
一旦遵化久攻不克後金援軍趕來,一個情況就必然會出現了,這種情況變數太大孫承宗以及其他遼東名帥們一直都在避免遇到。
更何況要換袁崇煥活命遼東軍的戰功就一定要大才行,因此孫承宗也不願意其它地方的軍隊來分享戰功。
不難想見這近四個月的時間裡孫承宗不但給北京城去奏章說明自己收復四城的戰略,也向崇禎提出了以戰功換取袁崇煥性命的建議,而這個建議無疑也是祖大壽為代表的遼東軍對於收復四城開出的價碼。
孫承宗的所為對於崇禎來說算是要挾了
崇禎對此是什麼態度呢?
從遼東軍5月才發起收復四城的進攻不難想見,崇禎是不太願意地所以才拖了這麼久才答應。
在得到崇禎的回覆後,孫承宗指揮遼東軍發起了收復四城的攻勢。
五月十日,(祖)大壽及張春、邱禾嘉諸軍先抵灤城下,世龍及尤世祿、吳自勉、楊麒、王承恩繼至,越二日克之,而副將王維城等亦入遷安。我大清兵守永平者,盡撤而北還,承宗遂入永平。十六日,諸將謝尚政等亦入遵化。四城俱復。
從五月十日到五月十六日,七天時間遼東軍便收復了四城,高興地崇禎跑去告太廟。
收復四城也是東江最後的輝煌
關於收復四城有一點要特別提出來,遼東軍大舉進攻四城時遼東的後金卻並沒有出兵錦州進行牽制,這可是東江軍的功勞。
毛大帥被剁掉了的東江軍這一次沒有再當看客,他們此時主動出擊進攻遼東沿岸各地,真正地發揮了一次牽制的作用,使得後金無力向錦州出擊只能派貝勒杜度從遼西繞道哈喇慎的地盤去赴援。
結果自然是杜度半路就遇到了逃回的阿敏。
不知為何東江軍的這一次卓越表現卻被明粉們集體無視了,他們寧可宣揚東江軍因為毛大帥沒了而叛變是可以原諒的,卻不肯表彰下東江軍這一次為大明朝收復失地做出的卓越貢獻。
但是這也是東江軍最後的輝煌了,因為從袁崇煥崇禎二年(1629年)12月下獄後,東江軍就成了沒人管的苦孩子,運送他們軍餉的船隻再也沒有靠岸,而東江軍中最精銳的建州兵可是拿錢辦事的僱傭兵。
四城收復了,可是袁崇煥卻在不到三個月後被殺了,孫承宗還是不懂青年皇帝崇禎對袁崇煥的最大顧忌是什麼啊。
遼東軍軍心越向著袁崇煥,在崇禎看來袁崇煥就越要殺啊,反正孫承宗無論如何都會安撫遼東軍。
其後發生的事情也說明了崇禎和孫承宗為袁崇煥的事情討價還價過,收復四城後崇禎的一切賞賜孫承宗全部推掉了,還連番上書乞休。
為什麼?
不就是因為崇禎食言在8月殺了袁崇煥嗎,而且還將袁崇煥全家流放。
袁崇煥無子於是崇禎就把袁崇煥的兄弟妻子流三千里,崇禎這人是做事就要做絕了。
這裡碼字的要特別說明一下,袁崇煥的兄弟妻子不是流三千里而是流萬里,從廣東流放到了遼東給軍人為奴,後來清軍盡取關外之地後這些袁崇煥的兄弟妻子又淪為了八旗的包衣。
這就是現在網上攻擊袁崇煥家族後代是滿遺的由來,無外乎就是鍵盤明遺們認為漢人個個該為他們心目中的漢家正統明朝死節,可是他們不想想真要個個死節他們的清朝祖宗難道是石頭裡蹦出來的?
套用這位大佬的一句名言
鍵盤明遺們一樣是金錢鼠尾的後代,真是數典忘祖啊。
明朝將袁家人流放遼東,這些無辜者被清軍掠去當了奴隸後代因此入了旗,那是明朝無能與袁家人何干,袁家人憑啥為賣了他們的明朝死節?
用這個理由攻擊袁崇煥的那幫人,說他們是畜生簡直是侮辱了畜生。
崇禎目的很明確,希望有人能站出來表示他能擔大任,這樣就能將孫承宗這尊大佛送走了。
結果崇禎很鬱悶,朝臣們集體反對接受孫承宗的辭呈。
周延儒、溫體仁、梁廷棟這次都不敢支援崇禎,他們都是人精,知道誰支援誰就得接過孫承宗的職務去關外直面遼東軍的大刀片子去。
遼東軍雖然不想造反,但是給自家的袁大帥出口氣他們還是敢的。這幾個敢去遼東,遼東軍那些丘八們有一萬種方法讓他們得到哀榮。
這些崇禎忠實擁躉們忠君愛國的前提還是得小命能保不是嗎?
這幫傢伙還真是鍵盤明遺們的祖宗。
在崇禎低聲下氣地下旨寬慰後,孫承宗做了一番思想鬥爭還是覺得不能跟皇帝徹底鬧掰,也擔心大明的未來,於是在崇禎四年(1631年)正月他終於最後一次踏上了遼東的土地。
然而這一次孫承宗卻走向了他人生最大的爭議。
下篇大家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