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41年12月,美軍在珍珠港遭到日軍重創,經過半年多時間的恢復,於1942年8月開始反攻。至1944年2月,突破日軍在太平洋地區的第一道防線,逼近日本“絕對國防圈”。此時,日本軍隊由於長期的戰爭消耗,戰線又拉得太長,人力物資極端缺乏。在太平洋上,日本海、空軍在作戰中一再失利,與美軍對比已處於劣勢。在這種極為有利的形勢下,美軍由“逐島進攻”改為“越島進攻”,決定越過日軍在中太平洋地區的一些海、空基地,首先進攻馬里亞納群島。塞班島登陸戰役是這一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必爭之地

馬里亞納群島位於馬紹爾群島和菲律賓群島之間,由16個火山島和珊瑚礁島組成,為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1年所發現,曾被稱為“海盜群島”,1565年被西班牙正式佔領,改稱“馬里亞納群島”。塞班島是馬里亞納群島中的第二大島,地處西太平洋中心,南北長約23公里,東西寬10公里,居民28000餘人。島的中、北部多為山地,中部塔坡巧山高474米,能俯瞰全島,戰術價值極高。南部及西部沿海比較平坦。東、南、北三面海岸大部是峭壁,不便於軍隊行動,西部近海水域雖然珊瑚礁較多,但沿岸地勢低平,便於部隊登陸。該島西南6公里處為提尼安島,島上有機場、港口。由於距離塞班島很近,炮兵火力可以直接打到那裡。

塞班島是日軍在太平洋上的重要海、空軍基地之一,也是日軍第二道防線上的重要一環。島上設有兩個空軍機場和一個海軍航空站、一個軍港。日軍就是以該島和關島、提尼安島等控制著中太平洋的海空航線,鞏固對菲律賓和南洋的佔領,保障其本土與南洋的交通線,並作為中間補給基地。美軍攻佔塞班島,等於從日軍絕對國防圈上撕開了一個缺口,此後既可以把進攻矛頭指向菲律賓,亦可指向臺灣或帛琉群島,還可直趨日本。日軍則將其視為重要的“防波堤”,失去該島,不但影響到其“大東亞共榮圈”的穩定,而且對其本土防禦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塞班島在戰略上具有重要地位,成為美日攻防雙方的必爭之地。

廟算在先

攻佔塞班島在內的馬里亞納群島,是美軍在太平洋實施的系列戰役之一。

根據照相偵察提供的材料,美軍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準備於1944年6月15日開始登陸。方案得到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認可,並確定行動的密語代號為“徵糧者”戰役。

3月28日,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確定了戰役計劃中的有關兵力部署問題。登陸部隊和輸送、護航艦船編為聯合遠征軍,特納將軍任司令,下轄北部登陸編隊、南部登陸編隊和留船待命預備隊,米徹爾海軍中將指揮的快速航母部隊和胡佛海軍中將指揮的部分岸基航空部隊提供海上和空中掩護與支援。以上三支部隊由第5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統一指揮。北部登陸編隊擔任塞班島登陸作戰任務,由特納將軍親自率領,其地面部隊為第5兩棲軍,下轄第5兩棲軍的陸戰第2、4師,步兵第27師作為預備隊隨留船待命預備隊行動,共約67500餘人。

日本海軍首腦認為,加強“絕對國防圈”的最好辦法,是在各主要島嶼上建立航空基地,以便進攻者來襲時,隨時可以集中岸基航空兵和航空母艦兵力迅速將其殲滅。為此,除在適當地點建立基地、防禦工事外,還須加強守島部隊的抗登陸作戰能力。準備進攻者來襲時,首先依靠守島部隊的堅決抵抗守住陣地,牽制敵人,爭取時間,爾後各航空部隊集結,進行決戰。

日軍的上述作戰設想本身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但是,在敵情判斷上卻大大失誤了。日軍統帥部判斷美軍先攻菲律賓的可能性較大。為阻止美軍的進攻,確保西太平洋佔領區的軍事基地和進一步掠奪南洋的豐富資源,日軍將兵力重點部署在新幾內亞和菲律賓地區,將大部艦艇和航空兵集中在美軍“可能進攻”的主要方向上,以圖捕捉戰機、殲滅美軍艦隊,扼制美軍進攻,實行其所謂以防守為主的持久作戰方針。1944年3月起,日軍艦隊主力分批向菲律賓方向轉移。這樣一來,包括塞班島在內的馬里亞納群島地區的兵力非常薄弱。事實上,防守塞班島的地面部隊不足3.2萬人,為其提供支援的艦艇和飛機也非常有限。

兵不厭詐

為削弱馬里亞納群島的日軍集團及將其注意力從太平洋中部引開,保證塞班島登陸作戰的成功,美軍進行了一系列欺騙、掩護和襲擊活動。

從1944年3月開始,即在登陸前數月,美軍散佈即將進攻菲律賓的訊息,誘使日軍將防禦重點繼續轉向菲律賓方向。與此同時,在太平洋南方和北方,部隊頻繁活動,保持對敵強大壓力;在西南太平洋,戰略空軍和航空母艦也加強了活動。在廣泛開展襲擊和欺騙行動的同時,南、北兩支登陸戰役編隊隱蔽出發,開始向太平洋中部移動。

美軍的欺騙和大範圍襲擊行動取得了良好效果。直到6月9日,日本偵察部門才發現美國艦隊已經展開,準備實施大規模戰役。6月10日,日軍聯合艦隊司令在還沒有準確查明何時何地將要進行戰役的情況下,匆忙下達了令各部隊一頭霧水的命令:準備進行決戰。6月11日,在塞班島附近海域突然出現了美軍航母編隊,其航空兵對島上基地實施了強大突擊,炸燬了機場上的200餘架飛機。日軍統帥部本應當從美軍行動中判斷出其進攻方向,遺憾的是他們仍未排除這是美軍引誘行動的可能,依然認為美軍登陸兵可能在其他方向實施登陸,還在一廂情願地認為襲擊馬里亞納的艦隊同往常一樣,很快就會撤走,因而依舊按兵不動。到6月13日,美軍艦艇開始向塞班島射擊時,日軍統帥部才恍然大悟。

美軍的行動不但擾亂了日軍決心,也起到了孤立和打擊塞班島日軍的作用。米徹爾指揮的第58快速航空母艦編隊的兩個特混大隊,於登陸發起之前的6月14日,悄悄進入日軍在太平洋上的內防禦圈,突擊在小笠原群島和硫磺列島上的日空軍基地,奪取了區域性地區的制空權,為制止日空軍南下支援塞班島作戰起了很大的作用。

海空大戰

6月8~10日,美軍各登陸部隊陸續啟航,開始向塞班島進逼。到14日擊毀日機約150架,摧毀了日軍的海灘防禦工事、高炮和海防炮掩體等,日軍部署在馬里亞納南部諸島的航空兵力幾乎全軍覆沒。

美軍自11日開始的持續空襲,炸暈了日軍岸基航空兵,卻也炸醒了日軍指揮官。日軍聯合艦隊指揮官急令機動艦隊和岸基航空兵協同出擊,以圖阻止美軍的進攻。然而,部隊在哪裡呢?在美軍的持續空襲之後,岸基航空兵已經所剩無幾。海軍中將小澤率領的機動艦隊為躲避美軍潛艇,於6月6日另覓良島組織訓練。13日9時,機動艦隊在航行途中接到攻擊命令,14日17時匆忙於就近港口組織補給,次日駛離港口,開赴預定海域。本應以逸待勞的作戰變得非常狼狽。17日15時30分,這支機動艦隊的巡洋艦以下艦隻完成了最後的戰鬥準備。此時,小澤指揮官自己對作戰也缺少信心,只能以他自己都不相信的“天神佑助”來激勵士氣了。

美軍非常重視掌握日軍的動向,派遣了多艘潛艇對小澤艦隊的駐泊點以及通往馬里亞納海域的航路進行密切監視。小澤艦隊13日出航不久,即被美軍潛艇發現,此後一直處於美軍的監視之下。當小澤艦隊駛向馬里亞納海域時,為確保登陸部隊及其支援力量的安全,美軍海上總指揮斯普魯恩斯決定推遲南部登陸編隊對關島的進攻,以便集中力量支援塞班島登陸。17日,當小澤艦隊到達作戰海域時,美軍也完成並下達了迎擊他的作戰計劃。

斯普魯恩斯最擔心的,是遭到日軍機動艦隊和岸基航空兵的兩面夾擊。這種危險確實存在,因為關島和羅塔島掌握在日軍手裡,並且又新調了飛機。小澤正指望這兩島上的飛機率先向美航空母艦發起攻擊。為消除威脅,斯普魯恩斯指令米徹爾於19日首先派飛機空襲關島等地。當米徹爾的飛機到達時,該地的日機正準備去襲擊美軍航母,行將起飛的日機赤裸裸地暴露在美機面前,美軍飛行員就像進行例行的投彈表演一樣,對日機實施了狂轟亂炸。日機大部被殲,機場也被炸得千瘡百孔。日軍岸基航空兵還沒發揮作用,就已經被打得七零八落。

小澤艦隊的命運也好不了多少。19日,美、日在菲律賓至馬里亞納群島間的廣闊海域展開了空前規模的海空大戰。至20日,日軍航空母艦3艘、油船2艘被擊沉,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巡洋艦、油船各1艘被擊重傷,損失飛機476架。遭此沉重打擊後,日本殘存的航空母艦雖說還有6艘,但真正屬於大型的只剩一艘,且被擊傷,更嚴重的問題是合格的艦載飛行員損失殆盡,無法得到補充。實際上,日海空軍已經失去作為一支航母部隊的作戰能力。

佔領塞班島

平靜地完成了航渡之後,14日,美軍3個水下爆破隊開始實施掃雷和標示通路作業,為登陸部隊突擊上陸創造了條件。15日拂曉,美軍登陸突擊部隊抵達塞班島以西約16公里處海域,並按預定計劃開始換乘(登陸兵從運輸船舶到登陸工具)。幾乎與此同時,擔任支援任務的突擊艦隊,開始對塞班島西部的上陸海灘實施直接火力準備。為繼續牽制和迷惑日軍,在艦炮火力掩護下,美軍部分陸戰部隊,在塞班島中部的塔納培格港以北海域實施了佯動(假裝準備在此地登陸)。

突擊上陸是典型的背水攻堅作戰,是登陸作戰最困難的階段。8時稍後,美軍24艘輕型炮艦向海灘開進,並以艦載火箭和小口徑火炮對海灘防禦工事實施直接瞄準射擊(近距離直接以火炮瞄準目標)。接著,陸戰部隊各突擊營的第一個艇波乘水陸坦克向岸灘前進,於8時40分許開始突擊上陸。

此時,前述的海空大戰還沒有開始,美軍艦艇火力不能全力支援登陸部隊。美軍突擊上陸時,遭到日軍防禦火力的密集射擊,部分艇波失去控制,上陸的水陸坦克在日軍炮火射擊和小分隊反衝擊下,被毀甚多,人員傷亡極為嚴重。儘管如此,美軍還是一波又一波地連續衝擊,戰至當日日終時分,已有2萬餘人登上岸灘。

擴大和鞏固登陸場是登陸部隊上陸後的第一任務。美軍上陸部隊當然明白這一點,但受到日軍頑強抵抗的上陸部隊很難向前推進。經一日激戰,只佔領了寬9公里、縱深不足03公里的登陸場,離要求差得很遠。面對越來越多的美軍上陸部隊,日軍方面既沒有消極防守,更沒有退卻,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組織反衝擊。美軍隨時有被逐回大海的危險。

迫於登陸編隊的作戰形勢,特納將軍急令登陸預備隊步兵第27師投入陸上戰鬥。16日下午至17日,27師之大部已經上岸,島上兵力對比發生變化,在登陸編隊艦炮和護航母艦飛機的支援下,登陸部隊以坦克和火炮開路,才開始擴大登陸場行動。

自美軍上島後,日軍已經組織數次反擊,均未成功。18日深夜,日守島海軍以13艘駁船載運敢死隊從塞班島中部西海岸出海南下,企圖在美軍側後實施逆登陸(在敵登陸地域實施登陸作戰),但行至中途被美軍護衛艦艇發現,沒能逃出被消滅的命運。擔任守島任務的齋藤師團長,本來指望小澤機動艦隊予以有力支援,但很快意識到這不過是畫餅充飢,實現的可能性極小,只能依賴於手下的部隊視死如歸,抵抗到底,儘量拖延時間,使進攻者付出沉重的代價。19日,他重新部署兵力,繼續依託有利地形進行頑抗。

美軍在馬里亞納海戰中取勝之後,島上形勢也為之一變,登陸部隊已經可以得到快速航母部隊和艦炮火力的充分支援。特納將軍指示登陸部隊第2、4師在兩翼,第27師居中,列成一線展開陸上進攻,向縱深推進。但是,第27師由於所採取的戰術不當,行動遲緩,使進攻正面呈現“U”字形,兩個陸戰師的內翼越來越暴露,付出了較大代價,整個進攻的速度也受到影響。至7月1日,美軍雖然佔領了具有重要戰術價值的塔坡巧山,但10天時間僅前進了6公里。為此,特納將軍極為惱火,撤換了第27師師長,此後情況開始好轉。

7月4日,美軍突破日軍最後一道防線,守軍大部被殲。敗局已經無可挽回的情況下,塞班島日軍陸海指揮官於5日向大本營發出了訣別電文:“我們將以全部犧牲來築成太平洋上的防波堤。”6日10時,曾率艦隊叱吒一時的南雲海軍中將自盡,齋藤中將也絕命而去,實踐了他們的武士道精神。7日,島上殘存日軍3000餘人孤注一擲,發動了最後一次反擊。他們雖然叫喊著衝入美軍陣地,打死登陸兵400餘人,但己方死傷更大,未被擊斃者也都潰散,潛入密林或巖洞。自此,在塞班島上日軍停止了有組織的抵抗行動。

硝煙散盡

塞班島登陸作戰在登陸作戰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美軍進行的塞班島登陸,從戰略上策應了美、英盟軍於6月6日實施的諾曼底登陸戰役,使德軍處於東、西兩面夾擊之下。日本失去塞班島,意味著失去了太平洋上“絕對國防圈”的核心陣地,美軍已經可以將戰火燃向日本本土。硝煙散盡看塞班,美日雙方的戰役指揮具有明顯特點:

美軍方面準備充分,計劃周密。美軍登陸塞班島的作戰計劃經過了14個月的研究;登陸部隊進行了將近三個月的反覆訓練、演習;選定了便於補給的前進基地,戰役補給非常充分;登陸前有計劃地採取了迷惑欺騙措施,並消耗和削弱了日軍陸海空軍的防禦能力。

日軍方面錯誤地判斷了美軍的進攻方向和進攻時間。日軍統帥部認為美軍進攻的主要方向是經新幾內亞指向菲律賓,因此,將防禦重點轉向該方向。而在馬里亞納群島的兵力明顯不足。塞班島上有限的防禦力量也錯誤地判斷了美軍的可能登陸時間,認為可能的進攻會發生在6月下旬或7月間,因此,防禦準備工作進行得鬆懈、緩慢。由本土調出的第43師團,主力行動前後費時達半年之久,致使運輸途中遭到美軍潛艇襲擊,人員和作戰物資損失嚴重,影響了塞班島防禦力量和工事構築。

美軍方面按時間、目標、部隊等要素,較好地組織了陸海空軍協同,並且突出了消滅日軍艦隊和保障塞班島登陸等主要目的。日軍方面,塞班島防禦兵力未能得到海空軍的有力支援。戰役前,機動艦隊轉移嚴重影響了防禦部隊士氣;戰役初期,機動艦隊主力未能支援塞班島作戰,使美軍得以順利實施登陸;陸上戰鬥時,處於劣勢的艦隊主力,又冒險遠端出擊,投機決戰,結果損失慘重。

日軍在塞班島組織的反衝擊行動,在兵力和時機上也有問題。美軍上陸初期,隊形混亂,傷亡較大,此時本應組織強有力的反衝擊行動,而日軍卻只組織了幾次小規模的行動,所起作用不大。後來,美軍主力已經全部上陸,大局已定,日軍卻組織了大規模的反衝擊,未免失之過遲,結果必然是失敗。

2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假借起義之名,張獻忠簡直是個土匪,殘害川蜀之人,罪不可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