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2.陸權帝國的復興

1853年,第N次俄土戰爭爆發,英法聯合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站臺,著名的克里米亞戰爭爆發。

克里米亞戰爭對今天最直接的影響是產生了“護士”這一職業,給今天的宅男們留下了無數的故事題材。南丁格爾也因此載入史冊。

南丁格爾

事實上,克里米亞戰爭只是英俄一系列戰爭中的一次,僅從1835年到1907年,英國先後發動和支援了近十次對沙俄的戰爭。

沙俄遠離英國本土,對英國的國家安全幾乎沒有威脅,為什麼英國總抓著沙俄不放呢?

這一切,其實過去幾百年陸權海權國家利益鬥爭的延續,直到今天依然沒有結束.....

我過去讀歷史書時,一直很好奇北方的遊牧民族動輒跨越整個歐亞草原,從蒙古高原一直打到東歐,但是和蒙古西征同時代的馬可波羅從義大利來到中國卻耗時三年。

因為當時我忽略了一件事:地球是圓的。

因為地球越往兩極緯線的周長越小,所以同樣經度的地方,越靠近兩極的位置距離就越近。

比如上邊這條線路是蒙古西征到俄羅斯的路線,而下邊這條是馬可波羅來到中國的路線,感覺上好像沒差那麼多,但實際上雙方的距離相差近四倍。

就算從北京走到義大利,走亞洲內陸的距離也比海上航線近得多。

於是,處於內陸的遊牧民族就有了天生的優勢,可以以歐亞大陸的中心為基地,對位於歐亞大陸周邊的農耕文明進行打擊。我們和歐洲大陸的很多古老國家,歷史上都不乏被遊牧民族侵略甚至統治的記憶。

遊牧民族活躍的這片區域,被英國著名地理學家麥金德稱為“心臟地帶”,並被寫入他的著名著作《歷史的地理樞紐》。

但是隨著火器技術的進步,遊牧民族逐漸從“能征善戰”逐漸變成了“能歌善舞”。沙皇俄國和中國的清王朝也從兩個方向共同完成了對傳統遊牧帝國的徹底毀滅。

而同時期的大英帝國,也逐漸完成了對所有古老文明區域的整合,而且透過強大的航海能力技術,將世界第一次連成了一個整體。

從西歐到中東再到印度,最後穿越馬六甲海峽進入太平洋,就成為了大英帝國的海上貿易生命線,這條線路至今仍然是世界的主要航運線路。

為了保護這條海上生命線,於是從歐洲到遠東的幾個重要據點,蘇伊士運河,波斯灣,南亞次大陸,馬六甲海峽,都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

此時,過去的古文明全在英國的勢力範圍內,而麥哈德所說的“世界心臟”,如今卻恰好都是沙俄的勢力範圍......

但是在海洋時代,因為海洋對陸地運輸能力的碾壓,英國可以輕易的在歐亞大陸的周邊對位於“世界心臟”地帶的勢力進行壓制,但是當火車的轟鳴聲出現在世界上,陸地的運輸能力終於不再被海洋所碾壓,於是當沙皇俄國要修建一條從東歐到遠東的大鐵路時,英國人終於坐不住了......

從此陸權帝國和海權帝國的對抗成為了此後國際關係的主線,雖然主角不斷再換,從英國對抗沙俄到美國對抗蘇聯,再到......

這條主線再也沒有變過

13.從“歐洲攪屎棍”到“世界攪屎棍”

從1835年到1907年,英國先後策動和參與了十次針對沙皇俄國的戰爭,戰場全部在英國的“海上貿易生命線”周邊。其中比較著名的包括前面提到的克里米亞戰爭,阿富汗戰爭和我們所熟知的日俄戰爭。

日本什麼時候摻和進來的呢?這就要重新回顧下我們的近代史了,

為了遏制沙俄在遠東地區的擴張,英國人也開始在這一地區尋找自己的盟友,英國理想的夥伴,當然是歷史上這一地區的傳統強權——中國。

所以第二次鴉片戰爭剛剛結束,英國就成了清政府最堅定的盟友,先是幫助清政府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又幫助清政府開始了洋務運動,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隻海軍——阿斯本艦隊,就是一隻全部是英國僱員的艦隊。晚清所說的“同治中興”,大概就發生在這個階段。

戈登

因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而出名的“洋槍隊”首領戈登,後來被清廷授予中國軍隊最高的軍階——提督。後來在蘇丹民族大起義中被擊斃,後來周恩來總理在訪問蘇丹時還專門對此表示了感謝。

當時的清廷重臣李鴻章,也是一個外交能手,信條是“以夷制夷”。李鴻章是過去十年網路上最經典的洗白案例,但很多網友顯然忽略了一件事:李鴻章是舊時代的官僚,一切以維護自己朝廷的利益為準則,指望他有振興國家民族的情懷是不可能的,所以對他這段時間的所做所作為千萬不能過度拔高。

而且顯然低估了列強的胃口,前期選擇“聯俄抗日”,主張“廢塞防興海防”,險些讓新疆從此消失在中國版圖上。後期在戰前一味迷信於“國際調停”,戰備不足,最終在甲午海戰中一敗塗地。另外“聯俄抗日”雖然也搞出了“三國干涉還遼”這樣的成果,但卻將東北地區徹底暴露在沙俄的槍口下。僅僅幾年後,沙俄趁著八國聯軍戰爭出兵東北,一路打到了大連,整個東北事實上已經被沙俄佔領。因為日本的崛起和清政府的不爭氣,英國最終將扶持的物件變成了日本。1902年,英日同盟正式結成。

1904年,麥哈德在英國議會第一次公開宣講《歷史的地理樞紐》,並且大膽預言如果不對遠東地區加以控制,一旦沙俄和日本聯合起來,世界心臟地帶將崛起一股強大的勢力,足以顛覆英國人的霸權。

麥哈德的預言正確了一半,後來這一地區的確崛起了足以顛覆英國霸權的勢力,但是並不需要聯合日本。

但是英國人的攪屎棍功夫爐火純青,當年日本就和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開戰,這場戰爭就是對中國近代史有著重大影響的日俄戰爭。日本一戰功成,幾乎將沙俄的勢力驅逐出東北。

雖然英國和中國表面都上宣佈中立,但事實上一個讓沙俄在全世界變成了客場,軍艦沿途都沒有地方加煤,以至於艦長室內都堆滿了煤炭。另一個讓日本在中國變成了主場作戰,後來的民國梟雄張作霖吳佩孚等人都是在日俄戰爭中發跡的。其實這麼選擇也沒有毛病,因為日本人當時要的只是錢,而沙俄要的真是貨真價實的土地呀。雖然中國最終“收回”了東北,但是在自家土地上宣佈“中立”無疑給中華民族留下了一道很深的傷疤,讓這場“勝利”哭笑不得。

14.瓜分中國事小,瓜分英國市場事大

這件事大家都很瞭解,但是下邊更讓人哭笑不得。甲午戰爭後,列強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後起的德國發現自己在中國沒有據點,於是強行租借了青島,英國人知道後很不高興,於是租借了威海以牽制德國人。今天,這兩座城市都是中國比較發達的地區,還給我們帶來了青島啤酒。但是當時的中國有志之士,顯然沒有喝啤酒的心情。下邊這張著名的時局圖,我想大家都應該看過。

時局圖

當時的中國的民族主義思想剛剛處於萌芽階段。如果各國真的把中國拆分成一個又一個小型傀儡政權,互不干涉,那麼中國的統一不知道還要等待多少年,以後的歷史走向都可能受到影響。但是此時英國人感覺不對勁了,因為中國百分之80%的市場都是英國人的。中國被瓜分了,就算自己分的再多,能分到80%嗎?那瓜分中國不就等於瓜分英國市場嗎。瓜分中國事小,瓜分英國市場事可就大了。於是英國鼓動美國提出的“門戶開放政策”,列強迫於英國壓力不得不接受,中國也得以維持形式上的統一。美國也因此事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國際形象,但事實上,美國人提出這個也並非是發善心,而是美國崛起的晚,等把勢力深入到遠東地區時發現勢力範圍已被各國瓜分完畢,為了自身利益考慮,當然要提出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的方案。但是萬萬沒想到英國人的真實做法是“政治利益大家均沾,經濟利益我家獨佔”。於是美國人深感上了英國人的當,“門戶開放”政策也被美國國內很多政見人士稱為最大的外交失敗。雖然即使英國不參與,列強瓜分中國的計劃也未必成功,但中國人民因此付出的代價可能難以想象。在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一個主權國家沒有一個大國的市場值錢,雖說是恥辱,但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實。這時,我們才更加理解敘利亞的那名外交官吧。

英國人用幾百年的經歷告訴我們,除了國家強大,是沒有任何外交手段能徹底解決外交危機的,只能給自己爭取時間。

而且哪怕只能作為棋子,也要做強大的棋子,才能保證自己關鍵時刻不被“棄卒保車”。

但是如果一個棋子足夠強大,想上座做一個棋手呢?

1871年,德國完成國家統一,舊時代的強者即將落幕

(未完待續)

————————————————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二戰時日本什麼時候就已經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