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大唐前期的起家隊伍戰鬥力就很強,武力在長城以內幾乎無敵手,以李唐為首的關隴貴族,用府兵制培養出來了大批專業化軍隊,對付內地臨時組建起來的起義軍簡直就像砍瓜切菜,所向披靡。

所以史料記載唐太宗動不動就帶著幾千過萬人調戲數十萬雜牌起義軍,還經常能取得勝利。這肯定不是李世民太二,原因就是他對雙方的戰力有清醒的認識。

李淵在完成統一大業之後並沒有處理好幾個兒子的地位和關係,以至於太宗在玄武門之變中滅掉自己哥哥弟弟全家才當上了皇帝。不過李世民的一生基本算是開掛的一生,無往不利。在李世民的帶領下大唐君臣開創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

但唐太宗也有鬱悶的事情,其中最鬱悶的一個麻煩可能就是突厥。突厥可以當成一個遊牧民族的聯合體。關於遊牧民族的組織架構和特性,在《世紀對決---跟康熙三代死磕的準格爾被滅族始末》這篇文章裡基本講的很清楚。這個突厥,對中原王朝一直充滿著幻想。

這個突厥怎麼來的?突厥原來隸屬於柔然,是在突厥山一帶負責給柔然打鐵的,類似於奴隸性質。這個柔然就是跟花木蘭打過仗的那個柔然,那時候柔然一直在跟北魏死磕,不過北魏不是軟柿子,北魏本身的戰鬥力就很彪悍,所以柔然一直佔不到什麼便宜。

柔然跟北魏打了很多年仗,打仗過程透過詩歌被記錄了下來,《木蘭辭》就是當時的流行音樂,記錄的就是北魏和柔然的戰爭過程。打到後來柔然就基本打沒了,準確的說柔然汗國的人還在,但是柔然汗國沒了。不是北魏打沒的,是柔然自己內部出了問題。

柔然巔峰時期的勢力很大,上一張圖大家感受一下:

柔然汗國也是一個大的遊牧民族聯合體,最主要的統治階層是鮮卑人。鮮卑人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內部各部落的實力,對草原各部落進行了階級劃分,劃分三六九等。在突厥山一帶的突厥部落,被劃分為最低的奴隸階層。

終於有一天突厥人實在受不了被壓迫,奮起反抗,沒想到仗打的很順利,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幹掉了柔然汗國的統治階層。

然後又以鐵腕手段打服了幾個鬧事的部落,其他部落一看新的大哥比較兇,紛紛歸降。就這樣,突厥人搖身一變成了草原新的主人,整個草原改姓突厥。

當然了,對於草原其他部落來說,投奔也是個技術活,需要掌握時機,投奔太早了容易押錯寶,而且很容易變成被重點打擊的物件,投奔太晚了連湯都喝不上。這個時候最先倒向突厥的部落成了新貴族,覺悟低的部落就只能是奴隸性質處於被剝削位置。

突厥代替柔然,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只是換了個名字,其他的基本沒變。突厥人統一草原後逐漸膨脹起來,開始了南下打劫的日常,這個時候主要就是搶劫北周和隋朝。

北周由於是北方區域性性王朝,還沒實現大一統,綜合國力較弱,對於匈奴人的欺負只能強忍著。

但是隋朝不一樣,隋朝在很短時間內統一了全國(主要是北周統一之後就被隋替代了)。隋朝建國之初就已經很不爽突厥,覺得對這幫野蠻人實在是受夠了,雙方開始死磕。

隋朝建國一共才39年,跟突厥就打了23年,可以說是真愛了。雙方打仗的地方主要在河北山西和甘肅那一帶,打的難解難分,互有勝負。

從雙方打仗的地方就可以看出來,此時的隋朝主要是依託優勢的地形,在北方大山裡跟突厥人對毆,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消突厥騎兵的優勢。

反觀北宋就比較苦逼,一直在平原地帶硬抗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奪回北方山區的重要關口一直是北宋夢寐以求的事情。

在隋朝和突厥的一次大規模戰役中,突厥大敗。其中一個部落群為了不至於空手而歸,索性打劫了突厥自己人。這次打劫事件,直接導致突厥分裂成了東突厥和西突厥。各方勢力差不多是這個樣子:

從圖上可以看到,西突厥主要在新疆及其以西的地方,對中原地帶基本沒有威脅。威脅最大的主要是東突厥。

東突厥這種巨大威脅的存在,隋王朝肯定不能忍,尤其是碰到了隋煬帝這樣的雷厲風行的人物。個人認為中國歷史上被黑的最慘的兩個皇帝,一個是秦始皇,另外一個就是隋煬帝。

隋煬帝集結了五十萬大軍,準備好好教東突厥做人。但是由於準備工作太過於大張旗鼓,聲勢浩大,突厥人又不傻,等隋煬帝浩浩蕩蕩帶著幾十萬人來到草原的時候,東突厥能跑的都跑了。剩下的一些全部俯首稱臣。這種大陣仗把突厥人嚇得夠嗆,所以突厥人在這個時期消停了一段時間。

順便提一下,這個時候大唐的建國皇帝李淵,封地就在山西太原一帶,屬於和突厥人打仗的最前沿。到了後期,李淵和突厥人時戰時和,雙方眉來眼去,關係比較複雜。

就這樣,隋煬帝沒解決的麻煩,一直遺留到了唐太宗時期。所以太宗很欣慰地發現隋朝的死敵還在,現在變成了自己的死敵。

不過這個時候唐朝的國力已經今非昔比,主要得益於隋朝的功績。尤其是直接導致隋朝滅亡的大運河,這個時候居然奇蹟般的修完了,看看下面的造型,就知道工程量有多大。

後世史學界普遍認同唐朝的大發展跟隋朝前期的幾項大工程強關聯。大運河徹底性解決了糧食南北運輸的問題,是具有劃時代性質的大工程。

隋朝由於長期對付北邊的惡鄰,北方一直保留大兵團作戰。但是一般情況下北方產糧不足,需要源源不斷的從南方運輸糧食進行補充。

這個時候南方已經逐步穩定,經濟也發展起來,糧食產量本來就比北方大,自然有餘糧供應北方。前面提到的,中原王朝對於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非常依賴山西河北北方的山脈,如果北方山脈和主要關口被突破,半壁江山基本就丟了。

南方只能靠長江和淮河防線去守。如果這兩個防線被突破,南方基本也就跟著就完蛋了。所以歷朝歷代我國與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基本上就是這樣一個搭配:北方依託長城和有利地形,負責抵抗遊牧部落南下,南方在後邊瘋狂補給,北方負責輸出南方負責奶,全國一盤棋。

如果北方防線被突破,南方基本蹦躂不了幾年,不出意外南方人民也得在家把脖子洗乾淨等著被砍了。

所以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修大運河不是楊廣為了遊山玩水賞瓊花,這是歷朝歷代都想做的事情,只不過在隋朝兩個有為皇帝這裡開工了。楊廣他爹楊堅就一直在籌劃這個事情。

隋朝給唐朝留下了非常好的底子,唯一讓大唐吃不好睡不著覺的,就是北方的突厥人。想想也知道,以大唐這樣自信的王朝,怎麼可能允許自己身邊有一個磨刀霍霍的強盜,而且還是突厥這麼大體量的強盜。就像秦始皇無法忍受匈奴人,毛主席忍不了美國人一樣。

不過突厥人由於建國久了,整天打中原的主意,成精了,開始學習中原王朝的政治把戲,玩代理人戰爭。先後支援過劉武周梁師都等人,前面說過李淵起家也受過突厥的支援。突厥人剛開始這一套玩的還挺溜,沒想到關隴集團所謀者大,沒幾年就一統中原,實現了利益最大化。

突厥很快被晾在了一邊,當年的合作伙伴現在居然出局了。突厥人覺得感情受到了嚴重的傷害,智商受到了嚴重的侮辱,於是決定親自出手,突厥可汗親自帶著二十萬騎兵一路殺到長安城下的渭水河畔。

李世民也不是吃素的,針鋒相對,親自帶兵去河邊列陣。雙方互相指責對方不講誠信,突厥人被太宗的陣仗搞得有點懵逼,也不知道突厥人當時到底怎麼想的,反正突厥人是撤走了。雙方一起殺了一匹白馬盟誓,互不侵犯。

這裡突厥人大老遠興師動眾的來,又灰溜溜的撤走,肯定不是突厥人良心發現,很可能是摸不清唐朝這邊的情況,加上李世民的行為充滿了想象力,東突厥擔心這點家當一次乾沒了容易被人抄後路,索性拿了點跑路費撤走了。

這次事件讓大唐感受到了嚴重威脅,從此掃平突厥變成了大唐的基本國策。全國動員,訓練騎兵,研究怎麼打突厥人。同時為了防止突厥人再次大規模來搶東西,幾十萬大唐軍隊駐紮在北方山脈防線一帶,穩紮穩打,前後幾次小範圍交鋒,突厥人都沒佔到便宜。

前面提到過,李唐在起兵造反之前一直跟突厥人打交道,非常熟悉突厥的套路。這個時候的大唐一邊磨刀霍霍,一邊在突厥內部做各種統戰工作。很快,大唐的統戰工作就有了成效。

大唐敏銳的覺察到,“薛延陀”和“回紇”這兩個部落比較不爽突厥人。這個“回紇”大家應該都知道,就是後來我國維吾爾族的前身。薛延陀實際上和回紇是一樣的,都是鐵勒人,隋唐時期的鐵勒就是匈奴的一支,之前說過,匈奴也是一個大的部落聯盟。

當年大漢把匈奴打殘後,一副趕盡殺絕的架勢,匈奴人覺得還是活下去要緊,所以一部分匈奴人投降了大漢,定居在山西一帶,一部分跑到了西邊去了,還有一部分繼續在草原上流浪,鐵勒就是跑到西邊的那一個分支,為了重新開局,名字都改了。

這個“薛延陀”,屬於一個大部落,本來在西邊生活的挺自在,不過打不過突厥人,沒辦法只能當突厥小弟。當年薛延陀的可汗在和突厥人的戰鬥中戰死,所以本來就有世仇。大唐這方面訊息非常靈通,趕緊聯絡薛延陀,對“薛延陀”表達了一種相見恨晚的熱情。

經過一系列統戰組合拳的拉攏,大唐承認“薛延陀”是草原上唯一合法政府,不接受質疑。薛延陀在大唐一系列雞血的刺激下,表示要努力進取,和突厥人不共戴天。大唐透過一系列合縱連橫的手段,建立了反突厥帝國主義的戰線。

突厥一看這還了得,有“薛延陀”在西邊使壞,突厥人啥都幹不了,入主中原就只能在夢裡了。突厥決定第一個收拾薛延陀,順便殺雞儆猴給其他小弟看,否則隊伍沒法帶了。

但是這時候的薛延陀相當硬氣,幾番對陣下來薛延陀變得更加強大,格局一下變成這樣了:

仗打成這樣東突厥有點始料不及,內部凝聚力開始急劇下降。在東突厥還沒緩過神來的情況下,伺機而動的大唐決定發起致命一擊,趁你病要你命。

在李靖和李世勣(這個李世勣就是瓦崗寨的徐懋功)帶領下,近十萬唐軍精銳對東突厥發起了大決戰,在草原帶路黨的指引下,直取東突厥核心,徹底擊潰東突厥主力。

這時候的東突厥腹背受敵,背後有薛延陀在使壞,前邊有唐軍在猛揍,說什麼也扛不住,只好投降,東突厥就此滅亡。

東突厥滅亡後,曾經的小弟們作鳥獸散,大部分底層部落投靠了薛延陀,不過大部分突厥皇族都投奔了大唐,就是阿史那氏。所以投降也需要講究技巧,突厥皇族傲視投降了薛延陀,基本阿史那氏就徹底歇菜了。還有一些改個名字換個地方繼續放羊。格局變成了這樣: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在滅東突厥期間,大唐的領土是不斷的在擴張的。期間不少小的部落,已經看到了大唐的實力,納了投名狀紛紛開始投奔。

就連突厥的統治階層阿史那氏內部都分成了兩派,其中有一派搶先做了帶路黨。可見統戰工作的重要性。當年我黨的周同志,就是做統戰工作的。

東突厥沒了,薛延陀逐漸壯大起來,吸納了不少東突厥的跑路黨。這個時候薛延陀非常囂張,向大唐索要長城以北的所有土地。這時候的大唐怎麼可能把吃到嘴裡的吐出去,決定在草原上搞新一輪的統戰工作。

倒不是大唐沒有自信,實在是統戰工作可以獲得一本萬利的效果。況且大唐也不傻,非要去硬抗風頭正盛的薛延陀,成本極高。但是想歸想,統戰這個工作技術性要求特別高,首先你必須得懂草原,知道草原人民缺什麼,想要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大唐君臣一合計,一致認為需要趕緊主動使壞讓草原亂起來,如果草原自己不亂,就會來找大唐的麻煩。 怎麼讓草原亂起來尼?讓薛延陀內部分裂有點難,畢竟人家剛建國又打了勝仗分了東西,凝聚力比較強。

想來想去,盯上了剛剛投降的東突厥貴族。東突厥貴族統治了草原上百年,在草原有一定的影響力。而且有一部分帶路黨正跟著大唐南征北戰,於是挑選出了一部分忠心可靠的,放回了草原,讓這些人去搞復辟。

不過這個動作太過於冒險,沒有唐太宗那種魄力和能力,一般人玩不轉。

在大唐的悉心安排下,部分東突厥貴族感激涕零,發誓要誓死效忠大唐並與薛延陀不共戴天,然後就被護送回到東突厥故地,收拾舊部建國。

於是很詭異的事情發生了,東突厥被滅國10多年後居然在大唐的眼皮子底下復國了,被薛延陀欺負的部分底層部落略加思考,迅速投靠了東突厥,東突厥迅速聚集起來了十多萬騎兵。復國之後的東突厥基本就是大唐在草原的二鬼子,擔任戰略緩衝的角色。

大唐的這一系列騷操作讓薛延陀極度不爽,這明顯就是在玩我。無論如何也看東突厥不爽,不可一世的薛延陀對於東突厥這種草原二鬼子也沒有什麼耐心。所以東突厥立國沒多久,在確認大唐和東突厥沒有形成聯軍之前,提前動手了,決定再滅一次東突厥。

這正中大唐的下懷,於是大唐帶上一堆小弟,什麼契丹人,突厥人,還有其他一堆投靠過來的遊牧部落,將薛延陀主力圍在了內蒙古烏蘭察布那一帶。經過一通群毆,薛延陀主力很快就被滅了,我們前文說過,少數民族政權對失敗的容忍程度非常低,薛延陀內部凝聚力一下就出了問題。

另外前面提到的回紇,在薛延陀和大唐翻臉之後,回紇人果斷向大唐遞了投名狀,開始從薛延陀分離出來。唐軍聯合回紇,再次帶上小弟,把薛延陀又是一通群毆,薛延陀整個上層徹底被端掉,北方草原只剩下了回紇。

回紇之前一直都是做小弟的角色,同時戰鬥力還處於啟蒙狀態。而且親眼目睹了東突厥和薛延陀的作死經歷,對大唐有著清醒的認識。覺得跟大唐對抗,幾乎必然的結果就是被分化,然後被夾擊,最終滅亡。

回紇權衡利弊,覺得還是認真的做大唐的小弟來的實在。大唐專門在北方草原設定了行政部門,整個中國北方包括西伯利亞被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李世民這個時候成了草原的“天可汗”。

前後說了這麼多,大家應該看出來了,大唐最厲害的一招就是“統戰”,面對強大的敵人,從來都是先分化,透過各種手段讓對方內部先亂起來,然後聯合對方的分裂分子搞夾擊。

唐軍作戰一直都是“聯軍”的模式,看唐軍戰史,好多將軍光名字就五六個字,這明顯是少數民族將領。基本上是唐軍自己做主力,遊牧部落騎兵做配合,比如前面提到的契丹人,突厥人,回紇人等。

在東突厥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之後,西突厥也沒逃過大唐的關注。隨後大唐派蘇定方出擊西突厥,拉上回紇和東突厥這種二鬼子,在西突厥帶路黨的指引下,成功找到並徹底擊潰西突厥主力。西突厥就此滅亡。大唐版圖變成了下面這種造型:

此時的大唐帝國變成了不可一世的大帝國,同時擁有著海納百川的胸襟,擁有著強大實力彰顯出來的自信,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中心。

3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沙丘:困龍之地,紂王荒淫之所,趙武靈王、秦始皇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