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康熙所料,平復臺灣的捷報確實在重陽之日送到了他的面前,此時的康熙再一次感受到了王者之氣給他帶來的獨有快感,他似乎很滿意,也很驕傲,因為他已經用實際行動在這位前朝的創立者朱元璋的面前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而楊啟隆對康熙的刺殺計劃還是無法逃脫魏東亭的嚴密防禦,還未正式實施就已經宣告失敗,而楊啟隆則只能選擇再次逃脫,葛禮親自率兵到棲霞寺找尋銀兩,三門大炮最終也被找到了,魏東亭也將棲霞寺銀兩做了軍餉,康熙因魏東亭瀆職進行處罰,給他兩條出路進行選擇,其一,停職返鄉,只保留俸祿,其二,康熙要把臺灣和澎湖兩個島合併為一個特設縣,需要一個精明幹練的知縣,最後魏東亭選擇了去臺澎當知縣。
而在此刻,明鄭覆滅,天下歸一,姚啟聖也深知自己已經完成了該有的歷史使命,現在已經到了功成身退的時刻,而且他也實在不想再勞心於複雜的朝堂算計,從這點上看,他將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生哲學運用的爐火純青,於是他被康熙封為了西湖侯,與他人相比,姚啟聖可堪稱是有著最好結局的官員。施琅年富力強,正是建功立業之時,所以康熙繼續對他委以重任,封他為二等侯,武淵閣學士,並允諾當其主婚人。而對於李光地,康熙對他更是期望很大,這位年輕計程車子有著非凡的才華,在飽讀聖賢書的同時,並沒有思想陳舊,迂腐不堪,而是能夠在極其複雜的癥結中巧妙地化解雙方的矛盾,如果好好的培養下去,他或許能夠成為姚啟聖那般卓越的官員,於是康熙賜予李光地一品銜,文淵閣學士,上書房大臣,然而康熙也表現出了一定的擔憂,他擔心這位年輕的朝廷重臣以後如果身處京城後,在無數誘惑,以及複雜的黨派之爭面前,他是否還能夠孑然一身,保持自己的初心。康熙之所以如此器重李光地,其實這其中也包含著一種深深的愧疚之情,他把自己的親生女兒推到了千里之外的荒涼草原,他對不起藍齊兒,沒能促成李光地和她之間的這段美好姻緣,而是親手拆散了他們這對神仙眷侶。
葛爾丹的勢力在蒙古肆意擴張,日益壯大,嚴重威脅到了大清皇權,此時的康熙也表現出了強烈的擔憂,在視察長城的時候,他看到了這座建築的偉大,這座充滿歷史感的建築已經傲然挺立了將近兩千年之久,康熙明白長城雖然代表了華夏民族的雄心壯志,但是卻無法抵禦北方勢力的侵入,所以他不能將所有的希望寄託在長城的身上,同時還需要訓練自己的王道之師,利用實力和策略徹底解決掉葛爾丹這把懸在大清帝國頭上的利劍,在這裡,康熙認識到了一位剛剛經歷過科舉考試的官員張廷玉,他已經察覺出了這將會是一個懷有大才的官員,所以讓他立即就任懷柔知縣。
然而就在此時,與葛爾丹危機的同時顯現的則是清廷的內部危機,索爾圖和明珠之間的鬥爭已經勢同水火,而他們之後則牽扯到的是太子胤礽和皇長子胤禔之間的角逐,這實際上也牽扯到了之後大清帝國繼任的問題,從這一點上來看,索爾圖和明珠之間的競爭產生的危害遠遠大於葛爾丹的侵擾,而此時位高權重的李光地必定會成為他們兩隻勢力競相拉扯的關鍵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