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保即擴廓帖木兒(Köke Temür,蒙古語意為"青鐵",?-1375年/1376年?)。蒙古伯也臺部人,生於光州固始縣,漢名王保保。
王保保是元朝末年將領。他的父親是元朝翰林學士、太尉賽因赤答忽,母親是元末將領察罕帖木兒的姐姐,後為舅舅察罕帖木兒收為養子。
元末農民起義時,王保保跟從察罕帖木兒組織地主武裝,鎮壓紅巾軍。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兒遇刺身亡後,他獨當一面,並捲入元廷黨爭及軍閥混戰,曾被封為河南王、中書左丞相。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攻佔大都,王保保自山西退至甘肅,在沈兒峪被明軍擊敗。後於至正三十年(1370年),王保保北奔和林,輔佐北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力圖光復大元朝江山。
宣光二年(1372年),王保保大破明軍於漠北,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天下奇男子"。王保保後卒於哈剌那海之衙庭。
朱元璋特別的欣賞王保保,所以就一直想要把王保保拉攏到自己的手下。朱元璋知道他是一個有骨氣的人,不會輕易招降,所以就在俘虜了王保保的妹妹王氏後,把她嫁給自己的兒子,這樣一來,朱元璋就能透過兒媳很方便招降王保保。
朱元璋特地接見了王保保的妹妹,問了王氏這樣一個問題,“天下什麼最大?”她回答了這樣的4個字,“忠孝最大”。
沒想到朱元璋卻說了一句:你說的確實對,但是忠在孝的前面,忠是要忠於君王,而孝就是孝順父母,因此忠於君王放在了第一位,你就要聽我的。
朱元璋前後七次派使者給王保保送書,但是一次都沒有得到回覆。8年之後,王保保死在了草原上,朱元璋最終也沒能得到王保保,從此之後,朱元璋也就沒有再問過這個兒媳了。
王保保與李思齊都是元朝後期重要的將領與軍閥。但是兩人卻並不相合,相互之間都抱有很大的成見。從一定程度上說,王保保與李思齊之間的相互攻伐是導致元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兩人能夠齊心協力,元末的天下大勢可能是另外一番局面。
那兩人之間究竟有什麼恩怨情仇呢?王保保為什麼那麼恨李思齊,最後甚至直接致其死亡呢?
李思齊,字世賢,河南羅山縣人。元末農民起義大爆發,李思齊與王保保的養父察罕帖木兒一同起兵,鎮壓各地起義軍。後來因功績顯著,兩人都得到元朝的認可和授官。可以說,兩人是同輩之人。之後,李思齊擁兵關中,做起了割據一方的軍閥。對於元朝的命令,時而聽,時而不聽。元朝拿他也沒有辦法。
後來明軍佔領大都,元順帝北逃,隨後明軍進入關中,李思齊以臨洮投降。
朱元璋可能是覺得李思齊與王保保曾同朝為官,又曾時常打交道,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不過事實卻並非如此。李思齊與王保保之間仇怨大於交情。這次出使直接導致了李思齊的死亡。
李思齊最初到達塞北見到王保保時,雙方都非常客氣。王保保也沒有提到過往之事,反而以禮相待。臨走時,王保保派一隊騎兵護送他到塞下。
分別之跡,騎兵將領對李思齊客氣地說道:“主帥有命,請將軍留下一件禮物再走。”
李思琪答道:“我遠來漠北,身上什麼東西都沒帶,這可怎麼是好?”
騎兵將領答道:“不需要別的,將軍只要自斷一條臂膀,交給我帶回去覆命就行。”
李思齊心中嘆道:該來的總還是要來的。在別人地盤,又被諸多騎兵包圍著,他也不敢不從。於是便自斷了一臂。
等回到明朝,可能是因為傷口沒有處理好,也可能是因為心中鬱悶或者對往事的後悔,不久便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