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明朝的滅亡,有一個很經典的說法是:明朝實際滅亡於小冰河期。
就屢見不鮮。
所謂的小冰河期,就是明末幾十年的時候,年平均氣溫非常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甚至廣東一帶都能飄雪。
由於小冰河期導致的乾旱等災害,使得土地農作物減產,進而引發社會動盪。也就是明末農民大起義云云。
說白了就是明朝滅亡,是天要亡他,而非戰之罪也。
可問題是明朝滅亡全怪小冰河期嗎?
1、出於小冰河期峰值的清朝沒事
明朝滅亡有小冰河的問題嗎?當然是有的啊,這是無可否認的事。
氣候異常導致寒冷、乾旱乃至於蝗災、瘟疫等,的確會對封建社會造成重創,但絕不至於讓一個王朝滅亡。這種事就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就看封建統治者怎麼去處理了。
畢竟同樣是遭遇小冰河期,怎麼明朝就被整的滅亡了,處於峰值的清朝怎麼就沒滅亡?
看上面這張曲線圖,明末有小冰河期不假,但最低點卻是在清朝康熙年間。
康熙年間的天災比明末還要劇烈,《清聖祖實錄》《清史稿》就不說了,就說說外國人的記載。
比利時傳教士魯日滿,當時就在京師跟隨湯若望當差,他在《韃靼中國史》中,對於康熙年間的天災有著詳細的記錄。
寒冷、乾旱、蝗災、瘟疫就不說了,華東、華北、華中各地區,接二連三的出現劇烈地震。蒲松齡所著的《聊齋志異·地震》裡,就收錄有他親身經歷的地震;魯日滿記得更詳細易懂點。
比如蒲松齡所經歷的山東地震,魯日滿是這樣記述的:
“叫做山東的省發生強烈地震,破壞了幾座城市,許多居民死亡。地震始於下午六時,持續了二十個時辰,強烈到省城及附近六座城池,都出現了大而深的裂口。”
因為地震而引發的山崩,更是導致受災區一片狼藉;甚至部分震區山崩後,地面會裂開很深的口子,湧出了類似於岩漿的高溫“黃漿”(這個我屬實不理解什麼原因)。
“這個省發生的地震,摧毀了城垣、樓塔、臺閣,及大大小小的公舍私宅,廢墟下死亡的人無從計算。但由信札所述,皇上花了大筆錢埋葬死者。”
康熙初年的大地震,波及範圍還是挺廣的,北京也沒能倖免,多處樓臺被震塌。
最重要的沿海地區出現海嘯倒灌的情形,海嘯從福建一直平推到北京:
“大海浪已經威脅到北京朝廷,摧毀了浙江、南京、北京諸省的沿海地帶,把許多城牆、城寨夷為平地,勢將對土地造成慘重破壞。田園、屋舍、城池受災嚴重,人畜傷亡很多,洪水淹沒了方圓百里的村莊、耕地。”
單是地震與海嘯這兩項,清初的小冰河就比明末要猛烈,也沒見清朝到康熙時就崩潰結束啊。
所以明朝滅亡的重點是小冰河期嗎?哪朝哪代沒有天災降世,也沒見誰因此而滅亡啊。
歸根結底來說,不在天災,而是人禍;腐朽到根子上,才是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當然,這話也不是我說的,而是前往明朝的朝鮮使者說的,他們已經預料到明朝離滅亡不遠了。
2、朝鮮使者怒罵明朝官員是蠻夷
腐朽是封建王朝的通病,到明朝末年來說的話,也算是到了王朝週期的大限了。
所以腐朽這種事就顯而易見了,這裡就不說別的腐朽了,單說下朝政腐化的問題。
朝鮮作為明朝的藩屬國,每年都會派使者出使明朝,然後回去寫成報告進行研究。
所以朝鮮使者的記錄都比較寫實,不光誇明朝的各種成就,也不會放過各種腐化問題。
尤其是當朝鮮使者也被腐化威脅的時候。
萬曆初年,朝鮮使者趙憲出使明朝,經過遼東的時候,與當地財主大戶彭文珠交談。
結果彭文珠各種抱怨時政:
他們家有不少田畝,按說是個土豪大地主,但實際日子過得相當拮据。
用趙憲的話說就是“一臉窮相”。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官府每年都徵收人頭稅,一人就是一兩銀子,他們家有十口人,一年就得上交十兩。
但是田產的收穫有限,等把人頭稅交齊了,一年的收穫也就白搭了。
這還是家裡有底子的大戶,那要是家裡沒有底子的,就等著賣兒賣女吧。
趙憲就追問既然官府橫徵暴斂,為什麼不找監察御史上告?
誰料彭文珠直接開罵:他們都是一丘之貉,監察御史更是隻認錢不認人。
這個御史來的時候,因為籍貫是南方人,所以被當地人調侃做“瘦蠻子”;但他上任兩年之後,就變成“胖蠻子”了。為啥嘞?
一方面是體態上吃的肥胖流油,一方面是諷刺他中飽私囊。
所以趙憲就感嘆說,御史不能彈劾貪官,反而貪婪無度,真是尸位素餐,敗德害民。
但倆人除了過嘴癮外,彭文珠還是改變不了“窮相”,更改變不了受壓榨的命運。
除非能夠空降過來個海瑞;但大明朝能有幾個海瑞啊?
(事見趙憲《朝天日記》,第149頁)
陪伴趙憲同行的通事許篈,更是記錄下不少明朝官員的貪腐嘴臉。
因為他是通事,所以要跟更多的明朝官員打交道,自然受到的勒索就更多。
朝鮮使團從踏進明朝開始,基本上就是一路給經過地方的官員送禮,你不送禮就不放行。
等於是一路花著買路錢,才順利來到北京的;但來到北京後也改變不了這種狀況,甚至連包裹文書的朝鮮紙都不放過,不給就搶,毫無天朝氣象。
許篈眼裡明朝官員,大多都是“狀貌獰惡,貪墨自恣”的形象,簡直是醜陋至極。
許篈一路上逮著機會,就與明朝底層百姓交談,深感他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百姓們不但抱怨官府賦稅之重,還有繁重的勞役需要承擔,還要無償的提供牛、驢等牲畜,還要替官府釀酒、養官馬,壓榨手段層出不窮。
苛捐雜稅名目之多,以至於富貴人家僅能溫飽,窮苦人家只能典兒賣女,家破人亡。(事見許篈《朝天記》,第196頁)
許篈認為層出不窮的貪腐官員,總把老百姓當傻子糊弄,肆無忌憚的欺壓他們:
“每以黎庶為蠢物,而侈然以肆於其上。”(《朝天記》,第199頁)
而當他面對明廷官員,強加的勒索與公然索賄時,只能感嘆說心理落差巨大。明明是心馳神往的文化母國,明明是所謂的天朝禮儀之邦,結果所作所為跟蠻夷沒有區別:
“此類惟知貪得,不顧廉恥之如何;名為中國,而其實無異於韃子!”(《朝天記》,第84頁)
這話罵的雖然不好聽,但事就是這麼個噁心事,畢竟確實做得不像話啊。
3、朝鮮使者預言明朝的滅亡
其實可以想象,如果明朝的高官要員,對朝鮮使者都肆無忌憚的欺壓,對老百姓又能客氣到哪?
正使趙憲在接觸京師官員時,多次遭受無端勒索與壓榨後,忍不可忍的憤慨指出:
“今之為官者,寧有不要錢乎?”(《朝天日記》,第218頁)
此時還是萬曆初年,明朝就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腐化問題,一切都是向錢看齊。
等到崇禎初年的時候,明朝吏治更是沒法收拾:
一方面是朝廷兩頭作戰,一方面是天災人禍不斷,也就是遭遇所謂的小冰河期。
但關於對朝鮮使者的索賄,則更是愈演愈烈,絲毫沒有收斂的態度。
比如朝鮮使者李晚容,在崇禎初年到京師朝貢,而這一次朝鮮最後一次朝貢大明。
因為隨後就被清朝收為屬國了。
由於遼東陸路被後金所阻,所以李晚容一行渡海來到山東,然後再北上前往京師。
本來漂洋過海的朝貢不易,想著天朝會優待他們,結果卻處處被針對。甚至宦官們因為朝鮮通事給的好處費太少,公然在宮門口動手打人,以此強迫李晚容出錢贖人。李晚容被迫交出十兩銀子後,宦官才一臉不爽的罷手而去。
而負責接待他的禮部尚書姜逢元,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不但屢屢強加勒索,還動輒坐地起價才代為稟報,氣讓李晚容有苦說不出。
明朝官宦對外國人,都壓榨到這個程度,天朝臉面都不要了,對自己的子民能好到哪裡去?
(事見李晚容《崇禎丙子朝天錄》,第88頁)
當時又遇上了所謂的小冰河期,天氣寒冷、連年乾旱,糧食基本收穫不了,百姓們流離失所。
也不見朝廷和官府想辦法賑災,反而是不耽誤他們撈錢,昏聵的官員們照舊我行我素。
比如朝鮮使者金堉就感嘆說:
“天旱如此,而朝廷大官只是愛錢,天朝之事亦可憂也!”(《朝京日錄》,第310頁)
明朝再這樣的搞下去,基本就是病入膏肓沒救了,連掙扎的餘地都沒有。
朝鮮使者處處感受到明朝的腐朽,準確的遇見他離垮臺不遠了,可以說相當的“杞人憂天”了。
我們總是會設想明末的場景,讓誰誰上臺就能扭轉乾坤,就能讓明朝起死中興;其實就是理想狀態下的胡扯,明朝已經腐朽到壓根沒法挽救了,王朝週期規律誰都不能避免。
就算沒有小冰河期,明朝也照樣會因為王朝的腐朽,而被農民起義或者新的王朝推翻。
這就是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