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昨天講到,美國雖然沒有做好準備,但還是向加拿大發起了進攻。那麼仗打得怎麼樣呢?

軍事界有個說法,至少到二戰,美國人每次參加戰爭,表現都是很勇敢,但外行。勇敢不勇敢的看怎麼界定吧,但外行肯定是真的。

本來民兵都沒幾個,那按照軍事常識來說應該是集中兵力,儘可能打出一波流吧?美國人不介。偏偏還兵分幾路打成添油。1812年7月,胡爾將軍率領一支美軍部隊從底特律出發,進攻加拿大阿默斯特堡,到地方發現自己根本沒能力攻克英軍的堡壘,只能撤退。結果被英軍一個反擊,包圍了底特律,8月,胡爾投降了。

之後另一支美軍在尚普蘭湖發起進攻,參戰的民兵無心戀戰,很快就被擊退。次年初,美軍收復底特律的努力也失敗了。

1813年,雙方互有攻防。英軍攻擊了俄亥俄州。美軍趁英軍後方空虛,北上攻擊加拿大首府多倫多,大肆搶掠。燒殺搶掠,這幾個字一般連一塊兒。搶都搶了,火總是要放一把的。美國人順手就把多倫多給點了。

您可記住了,這事發生在1813年4月,是美軍先把加拿大的首府給點了。

在五大湖區,雙方忙著造船。伊利湖上美軍取得了優勢,逼降了英軍,順手奪回底特律。安大略湖則是英軍取得了控制權。

總體來說,陸戰當中,雙方打得有來有往,加拿大的英軍略勝一籌。

美軍打得不好的主要原因,一是美國方面本來戰爭意志就不堅決,二是美國把後勤交給了私人承包商,黑心商人只顧掙錢不好好幹活,導致前線物資嚴重匱乏,進一步削弱了士氣。

英軍打得比較好,則是因為加拿大民兵中的英國後裔多數是堅定的保皇黨,法國後裔則信奉天主教。他們對美國的戰鬥意志要堅定得多。

但是在海戰中,情況就不一樣了。美軍船少,指揮官也缺乏艦隊戰的經驗,但單艦格鬥的能力非常好。零打碎敲的折騰英國海軍,戰果還不小。

這裡咱們得講個軍事概念,大家都聽說過制海權、制空權。什麼叫“制”呢,就是控制,我能用你不能用,這才叫控制。要是我強你弱,但我沒法阻止你在海上自由行動,充其量叫海上優勢,不能叫制海權。

在美國海軍的反擊之下,英國海軍就始終無法獲得制海權。

到1814年4月13日,英法戰爭打出結果來了。拿破崙皇帝退位,法國投降。英國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收拾美國了。當年6月,英國海軍封鎖北美海岸。雖然部分美國軍艦突破封鎖線,積極打擊英國海上航運,給英軍造成很大損失,但無法真正打破英軍對美國的封鎖。

與此同時,英國人將一批經歷了歐洲戰場,經驗豐富的老兵送到美國參戰。在陸戰中也取得了重大勝利。1814年8月24日,保衛華盛頓的7千民兵被英軍擊潰,英軍佔領華盛頓。為報復美軍一年前火燒多倫多,英軍放火燒了美國白宮和國會大廈。

這場戰爭中最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美國人,這時候可以叫他們美國人了。得知首都淪陷,白宮和國會大廈被焚燒之後,群情激奮,愛國熱情高漲。突然之間意識到自己應該保衛美利堅了。在此之後,戰局急轉直下。美國人發起了反攻。

當然,英國那邊本來也沒打算一直跟美國耗下去。歐洲那邊,拿破崙第一次退位之後,局勢一直沒有明朗。到1815年2月,拿破崙甚至還逃出厄爾巴島,復辟成功,建立百日王朝。所以眼看自己保住了加拿大的殖民地,也沒法再把美國怎麼樣,英國人在1814年底跟美國簽訂了根特條約。次年初條約生效,雙方結束戰爭。

可您注意到沒有,這裡邊可有很多巧合因素。如果不是交流不便,雙方很可能打不起來。如果美國人不燒多倫多,英國人也不一定燒華盛頓。如果這仗不是跟前宗主國英國打的,美國人對軍事失利很可能也沒那麼在乎。

可是呢,不管怎麼說,這些事情都發生了。透過這場戰爭,美國從精神上捏合到了一起,初步形成了國家認同感。

咱們說咱們的立國之戰是抗美援朝,那麼美國的立國之戰其實可以說是第二次獨立戰爭。有意思的是,咱們的立國之戰是保家衛國,捍衛和平之戰。而美國的立國之戰則是招貓遞狗先撩者賤。美國這個國家跟咱們的區別,從這裡也可見一斑吧?

到這裡,美國從制度和精神上,初步完成整合了。那麼接下來,美國就要開始自己領土上的整合。

這個咱們明天再講。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圓明園原來有多美?英國曝出被燒前的照片,難怪皇室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