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說起周王朝,最被大家認識的可能是封神演義裡面的周文王自囚演八卦和周武王起兵伐商朝,文王、武王一起開創了周王朝。

但是這倆人,文王一直到死,西岐周國都在積蓄力量階段,未能伐紂取而代之,武王呢,雖然伐紂成功了,但是建立國號3年後就去世了,王位轉給自己9歲的兒子,周王朝剛建立,內外不平,隨時有可能傾覆,這時有一個人物挺身而出,撐住了周王朝前期最艱難的那七年,他就是——周公,姬旦。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稱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周公是周朝的一個爵位,因為采邑在周,所以稱為周公,就像武王的另一個弟弟姬奭(shì)采邑於召,稱為召公是一樣的。

要說起周公旦,諸位讀者可能不太熟悉,但要說起“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你或許就熟悉多了,至今,在陝西岐山仍然有供奉周公的周公廟存在。

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在鎬京病重,對於周武王來講,即位三年後,他就要撒手離開他一手開創的王朝,他深知即將留下的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王朝,商朝是敗了,但是商朝舊系扔在,不可輕視,諸侯新封,全靠自己威望鎮壓;兒子才9歲,他需要給這個新興的王朝找一位可靠的監護人。武王最後選擇自己的弟弟周公旦和召公奭(shì)輔佐自己的兒子,他一定不曾想到,他的這個“無奈之舉”,不僅給西周王朝奠定了繁榮百年的基石,更奠定了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的根基。

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一書中,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我們先從三監之亂說起。

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

武王去後,周公旦輔政,在他還沒來得及思考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執政方向時,歷史上著名的“三監之亂”爆發了。

牧野之戰後,武王攻陷商朝首都朝歌,商紂王自焚而死,武王入城後,勒令軍隊秋毫不犯,武王並未殺死商紂王的後代,反而把朝歌及周邊的地區封給了商王紂的兒子武庚,讓他繼續統率商人。但是,同時他封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於朝歌城的周圍建立邶、鄘、衛三國,監視和防備商人的活動,史稱“三監”。

武王崩後,周公旦攝政,引起管叔、蔡叔的不滿,前商朝太子武庚見機拉攏三監,一起發動叛亂,與商人關係非常密切的東夷諸國也伺機而動,周朝整個東部地區陷入混亂,周朝大業岌岌可危。

周公旦果斷帶兵東征,誅殺武庚,殺管叔而放蔡叔,廢霍叔為庶民,攻破東夷奄國和薄姑,並滅亡奄國。“踐奄”,踐之者,籍之也。籍之謂殺其身,執其家,瀦其宮。”周軍不僅殺死奄君,還要將其全家沒為奴隸,毀壞其宮殿,再在原址上挖一個大池塘,從地面上剷除象徵奄國存在的標誌物。

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指的就是,周公旦第一年就止住了叛亂蔓延、擴大的勢頭,救周王朝與水火之中,第二年既平定了殷地武庚與“三監”,第三年平定了以奄國、薄姑為代表的東夷諸國之亂。

四年建侯衛

三年東征打完,周朝將士厭戰情緒大增,周公旦即刻班師回鎬京,開始思慮戰爭後的治國政策,他首先把自己的小弟康叔封於朝歌,讓他管理整個商朝遺民;然後建立一個自上而下的有目的的分封制度,不同於以往的分封制,諸侯在即位時,必須得到周天子的冊命,這樣諸侯的身份才會得到正式的認可,周王朝再派遣官員監察諸侯國,形成了新的“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政治局面。

五年營成周

公元前1038年,周人營建了東都洛邑(今洛陽),周公旦舉行了非常隆重的落成儀式,儀式命名為“成周”,意味著周王朝的大業最終完成。洛邑的建成,對於周王朝東部地區的穩定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六年制禮樂

周公旦又建立了禮法來鞏固周朝的統治,他將貴族們分成不同的等級,實行等級爵位制。不同的貴族階級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比如說天子出行的儀仗和諸侯的儀仗就不同,諸侯的衣服與卿大夫一級的不同,這種嚴格的等級制度起到了維護貴族統治的作用。

樂是祭祀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樂在周朝時,被上升到了一種待遇,不同的階級享受不同的待遇,禮樂制至此正式定型。

“禮”在此後數千年成為了中國歷史根本關鍵詞、中華文化的核心,儒家的思想更是誕生於“禮”。

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旦急流勇退,攝政七年等到成王年長後,於東都洛邑還政與成王。成王重新封周公旦在曲阜,又稱為魯公,但是一直留周公旦在自己身邊繼續輔佐,直到周公旦老去。

周公旦身上的仁與忠,被後世的孔子極為尊崇,他在《論語》述而篇中說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我衰老得多麼嚴重啊!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再夢見周公了!)可見孔子對周公旦的推崇。

周公旦所制定的禮樂制度使社會各階級各自遵守不同的禮儀規定,維護了社會的安定和秩序,在指導思想上,周禮講究尚德、尊尊、親親、敬老、慈幼,成為對後世頗有影響的道德規範。周公旦所遺留下來的政治、文化遺產也是儒家思想的主要資源。孔子之後的一千五百年間,中國文化一直以周孔並稱,既表明周公與孔子一脈相承的聯絡。

18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中越戰爭中許世友“撤軍”時,在諒山幹了什麼?黎筍看後怒火中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