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徐誠林 劉耀東 張亮

◎本文責編∕蔣玉

活化韶關紅

仁化長江、城口、紅山是紅軍長征自贛入粵的主通道。從1934年10月31日至11月9日,連續十天,仁化境內軍旅匆匆、鐵流滾滾,見證了紅軍長征巨集大的歷史畫卷。當大部隊過後,有掉隊的傷病員得到當地百姓的悉心照顧,留下許多軍民魚水情深的佳話。城口東坑村委半山村97歲的老人張堂英至今儲存著一個碗,這個碗不是普通的碗,它凝聚著祖孫五代對紅軍、對共產黨特殊的情感……

1934年冬,城口東坑半山村的東山嶂迎來一個不平常的夜晚。當晚,張堂英的父母親蒙家財、黃乙秀突然聽到屋外頻繁的狗吠,接著有人敲門說:“我們是過路的紅軍,想在你們家煮點飯吃,借宿一晚。”蒙家財夫婦沒敢吱聲,也沒開啟家門。

停一會,紅軍帶路的本地嚮導用城口鄉音說:“蒙家財,是我把他們帶來的。他們是紅軍,是好人,請你開門,借你家煮點飯吃。”

蒙家財開啟門,只見十多個身穿灰色軍裝,衣領有紅領章,頭戴五星帽,揹包上橫著大刀的紅軍站在門外。兩個紅軍用梯子做擔架抬著一個滿身血跡的傷員,十幾位紅軍身上也都有大小傷痕。

蒙家財查看了受傷紅軍的傷口,連夜擔著籮筐,打著火把上山採藥,給紅軍傷員敷藥療傷。黃乙秀則留在家中給紅軍煮飯,燒開水,幫紅軍清洗傷口。她把紅軍的血跡軍服全部收集起來,連夜進行清洗,將自家乾淨衣服換給紅軍穿。年僅12歲的張堂英也幫著母親照顧傷員。

聽紅軍介紹說,帶隊的是連長,姓韓;受傷的是排長,姓徐。

幾天後,韓連長帶著人找大部隊去了,他說,“傷員留在這裡我們很放心。你們送米送菜、煮飯洗衣,對傷員的照顧和醫治我們會記著你們的好”。

傷員徐排長右腿受傷,不能站立行走。因為經常要喝水,就從揹包中取出一個瓷碗來,吃飯,飲藥水也是用這個碗。又敷了十多天的藥,傷口才慢慢合上。

徐排長傷愈臨走之時,蒙家財送給布鞋、衣服,還硬要給他兩塊銀元。徐排長拉著蒙家財的手,流著淚說:“你照顧我這麼好,又治好了我的腿傷,我沒什麼好禮物給你,我就這麼一個隨軍打仗、喝水、吃飯、飲藥的瓷碗,給你留作紀念吧。以後革命勝利了,我一定來這裡報答你們的。”雙方流著熱淚,戀戀不捨地揮手告別。

1967年蒙家財去世時,一家人圍在他身邊,他還拉著張堂英的手說:“要保管好這個紅軍碗,紅軍還會來的。”

蒙家財後代一直珍藏著這個碗。因為擔心房子破舊倒塌,平時蒙家財的女兒蒙日嬌用紅綢布包裹起來,放在嫁妝木箱子裡。

蒙家的孫兒們自懂事以來,就一直聽祖輩們講這個紅軍碗的故事。每當逢年過節或者喜慶的日子,一家人總是要從閣樓裡取出這個紅軍碗,然後盛滿一碗肉。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紅軍長征路上的仁化縣城口鎮半山村,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張堂英老人還一直珍藏著這個紅軍碗。

紅軍碗是軍民魚水情深的最有力見證。現在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建成,張堂英老人覺得紅軍碗應該有更好的歸宿,便轉交給仁化縣史志辦收藏,準備捐贈給紀念館。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陝北紅軍共有兩個軍,後來去了哪裡?發展成了什麼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