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80年代後期,以巨文島事件為開端,列強對朝鮮的爭奪加劇,客觀形勢需要加強中朝兩國的友好合作,以共同抵禦外辱,但是由於發生了朝俄密約和朝鮮派使西國事件,兩國關係一度惡化。
1885年,英俄兩國在阿富汗發生邊界爭端,關係緊張,俄國軍艦集結海參崴,將威脅英國在東亞的利益,英國先發制人,派軍艦佔領朝鮮巨文島,築炮臺,設兵營。引起了中、朝、英、俄、日之間的一場外交角逐。
韓國巨文島
後經清政府從中交涉,1887年2月,英國在佔據兩年後,退出巨文島 ,王芸生評述巨文島事件說:清廷在這段交涉中可稱順利:
一、借俄國抗議為口實,迫使英軍撤退;
二、使帝俄誓言不侵佔朝鮮領土;
三、使英、俄兩國事實上承認朝鮮是中國的屬邦;
四、由於這一交涉,使清廷君臣又加強了對朝鮮事務的干涉。
巨文島事件的結局,維護了朝鮮的國家利益,中朝關係亦應因此而得到加強。事實卻與此相反,朝鮮政府看到區區一巨文島,收回尚如此困難,對清政府的保護能力大失所望,幾乎與巨文島交涉同時,中朝關係發生了嚴重的波折。
朝俄密約事件
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條約》締結後,俄國駐華公使布策曾要求李鴻章介紹俄國與朝鮮締約,被拒絕。俄國後獨自與朝交涉,經由朝鮮外交顧問穆麟德的疏通,1884年7月7日簽訂《朝俄修好通商條約》
1884年甲申政變後,中日關係緊張,穆麟德乘機向朝王進言:中日戰爭會危害朝鮮,朝應實行連俄拒清政策以自保,高宗和閔妃集團接受了穆的建議,1885年2月,穆由朝王委派日本,與俄國駐日公使戴維道夫、書記官士貝耶商定了《第一次朝鮮秘密協定》,其主要內容為:
在中日開戰情況下,朝鮮為保護領土完整而堅持中立;為此,朝鮮需接受俄國的保護;朝鮮政府聘請若干軍事教官。後金允植深感事態嚴重,立即向中國駐朝商務總辦陳樹棠和日本代理公使通報,後朝王未允許這次密約,並革職穆麟德。後派使節至中國維護關係。
穆麟德
第一次朝俄密約了結後剛及一年,第二次朝俄密約風波又起,1886年7月25日,總理朝鮮交涉通商事宜的袁世凱致李鴻章,報告閔泳翊來密談的話:朝鮮預求助俄國保護巨文島,駐韓防英。
8月6日,袁世凱建議廢去朝王,另立李氏賢者。
8月13日,李鴻章電駐俄公使劉瑞芬:查明此事。又電醇親王準備軍事以備不時之需。
8月22日,劉瑞芬來電,報告俄外交大臣“未聞有朝俄密約之事”
此後,到底有無朝俄密約。歷史學家至今難下斷語,但外交糾紛對中朝關係的破壞性影響是的確存在的。
朝派使西國事件
朝鮮政府爭取獨立自主的正義要求是不會泯滅的。1887年7月,又又遣使西國之爭,朝鮮政府在未與中國協商情況下,由閔泳翊主持,派遣各使前往英、德、俄、法、意等國,清廷聞此事後只能允許,但要求朝鮮使者到一國必須先到清廷駐各國使館報道,由其引薦,朝鮮前往美國使者樸定陽不從,袁世凱要求調回樸定陽,並加懲處。趙臣熙見狀,即逗留香港未發。
朝王知事態嚴重,派吳仁鋒訪美使,雲全權赴美,華約三端,每我國體,務求告美廷盡力設法,為韓生光。李鴻章態度頗為強硬,育中韓事,美不配議。
1889年4月底,樸定陽回到漢城,朝鮮政府授其外署督辦。袁世凱堅決反對。朝王多次派人疏通,也無濟於事,被迫將樸撤職。朝俄密約與派使西國都是朝鮮政府維護國家主權獨立與民族尊嚴的正當行動。清廷與李鴻章固守陳腐的宗屬觀念,對友好鄰邦的內政外交橫加干涉,加上袁世凱的躁妄輕率,美、日、俄等國的煽惑離間,使中朝關係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樸定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