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說中,秦國和趙國來自同一個先祖,都是嬴姓之國。趙國是嬴姓趙氏,秦國呢?有說嬴姓秦氏,有說嬴姓趙氏,究竟是哪一種?姓和氏,又是什麼關係?
這裡來聊聊。
影視劇《大秦賦》中的秦王政
姓和氏:姓來自始祖,永遠不變;氏是姓的分支,隨時能改;平民沒有姓氏在戰國以前,姓和氏分得很清楚。
遠古時期,同一個母親生的後輩聚居在一起,組成母系氏族。每一個母系氏族都有一個名稱,這就是姓。
姓,由母親傳給女兒、女兒傳給她的女兒。每個姓都有一個始祖母,比如殷商的始祖母是簡狄,大周的始祖母是姜嫄。
上古八大姓有兩種說法:姬、姜、姚、媯、姒、嬴、妘、姞或者姬、姜、姚、媯、姒、嬴、妘、妊,但每個姓都是女字旁,就連“姓”這個字也是女字旁。為什麼呀?就因為姓產生於母系氏族。
後來人類從母系氏族進入父系氏族,也就是說原來奉同一個女子為始祖,現在改了,奉同一個男子為始祖。
殷商的簡狄生了兒子契,大周的姜嫄生了兒子稷,商周在有了契稷開始,就把契和稷分別奉為始祖,這是人類進入父系氏族的表現。
同姓,就是出自同一個始祖的人。在母系氏族,始祖是女子;在父系氏族,始祖是男子。
也就是說,姓,是一個人始祖血統的標誌,屬於這個血統的男女都有同一個姓。
影視劇《大秦賦》中的華陽夫人,出身羋姓
隨著人口繁殖,姓肯定是不夠用的,這個時候就出現了氏。
氏,是姓的分支。
前面說到大周的始祖是稷,他的後人都姓姬。周公分封在周,那就以周作為氏;周公的兒子伯禽分封在魯,那就以魯作為氏。分封出去的國君是以國名作為氏的,他們的氏不一樣,但都姓姬。
姓,因為來自始祖,所以永遠不會變;氏,會隨著分封不斷變更,所以可以隨時改。男子有了新的封地、憑藉某種技藝當了官等等,就會以封地名或者官名作為氏。
影視劇《大秦賦》中的韓公子非,姬姓韓氏
在先秦,男子稱氏不稱姓,女子稱姓不稱氏。為什麼呢?因為古人講究“同姓不婚”,女子必須要稱姓,才能判斷能否通婚。而對於男子來說,氏是貴族的標誌,知道了氏就能知道他的姓。
有來頭的女子有姓,有地位的男子有氏,姓氏是屬於貴族的。比如楚國王族是羋姓熊氏,所以楚王都叫熊某,而王族女子則叫羋某。再比如秦將蒙恬,姬姓、蒙氏、名恬,稱為蒙恬而不是姬恬。
一般的平民,只有名,沒有姓,也沒有氏。
到了戰國,姓和氏漸漸混為一談,開始統一稱為姓,由父親傳給兒子。到西漢,司馬遷已經分不清姓和氏的區別了,常常把氏寫成姓。
影視劇《大秦賦》中的趙王丹,嬴姓趙氏
秦國王族的姓氏是什麼?秦國的王族是嬴姓,至於是趙氏還是秦氏,則存在爭議。
在古代傳說中,嬴姓的始祖母是女修,她吞食了一個鳥蛋,生了兒子大業,大業又生了兒子伯益,伯益被當作嬴姓的始祖。嬴的古字很像一隻鳥,以它作為姓,可能與女修吞食鳥蛋生子的傳說有關。
影視劇《大秦賦》中的秦王政
伯益有個後代叫蜚廉,蜚廉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惡來,是秦國人的先祖;另一個是惡來的弟弟,叫季勝,是趙國人的先祖。
季勝這一支出了一個後代,叫造父。
造父很會駕車,深受周穆王的寵愛。後來有人叛亂,造父就替周穆王駕車,一日千里趕回國內平定了叛亂。因為這事,周穆王把造父封在了趙邑,從此造父的子孫和族人都住在了這裡,以趙為氏。
由於造父的先祖季勝和惡來都是蜚廉的兒子,所以在季勝這一支的後人有了氏之後,惡來這一支的後人也跟著沾光,勉強可以自稱為趙氏,雖然不正統但也從此有了氏。
在惡來的這些以趙為氏的子孫中,有個叫非子的。
影視劇《大秦賦》中的趙王偃,嬴姓趙氏
非子,曾經給周孝王養馬,養得很好,周孝王很喜歡他,就把他封在了秦邑(今甘肅天水縣),於是,原本跟著本家叔祖造父“以趙為氏”的非子,改成了以秦為氏,成了秦國的第一代國君。也就是說,從非子開始,惡來這一支的後代有了正式的氏:秦。
更重要的一點是,此前有權祭祀嬴姓始祖伯益的是趙氏,現在周孝王改了,讓非子接續嬴姓的宗廟祭祀,也就是說秦氏取代趙氏獲得祭祀始祖的權利。
春秋時期有很多嬴姓之國,但在中國西半邊的只有趙國和從趙分出去的秦國,秦趙原本是一家,都姓嬴。
回顧歷史演變,趙國王族是毫無疑問的嬴姓趙氏,那麼秦國呢?是嬴姓趙氏,還是嬴姓秦氏?
按照以往改氏的慣例,由於秦人的直系先祖非子封在秦邑,因此以秦為氏,秦國王族應當是嬴姓秦氏才對。
你覺得秦國王族是嬴姓秦氏還是趙氏,有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