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呂留良為浙江人,著名的理學家。明朝滅亡後,他始終不與清朝妥協,後來因為拒絕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乾脆削髮為僧,在和尚廟裡著書立說,堅持反清倡明的立場。留良死於康熙二十年(即1683年),可是在四十多年以後,卻遭到戮屍示眾的厄運,連累了子孫和門生,這就是雍正年間最大的一次冤獄。

呂留良和一般的明朝遺民不同,一般遺民的“抗清”,只是吟詩、作文暗寓譏諷,發些牢騷罷了,而呂留良卻是一個思想家,他提出的一些理論,同清朝統治者是格格不入的。他主張皇帝和臣子的關係,不能同父子關係一樣,而應當以義為重,反對尊君卑臣的風氣。他還主張把驅逐異族統治者、恢復漢人的天下,看作是比君臣之義更重要的道德原則。這些思想顯然是反對滿洲貴族統治的,所以雍正皇帝說道:呂留良寫的文章和日記,全是叛逆的詞句,凡是做臣子的,都會不忍看、不忍讀、不忍寫出來的。這說明清政府對呂留良的反清思想深惡痛絕。

可是,湖南生員曾靜對呂留良的思想卻十分欽服崇拜,他派門生張熙去浙江呂家訪求呂留良的遺稿,呂留良的兒子把全部遺書交給張熙。曾靜看到這些著作,如獲至寶,反清思想更加激烈。他經常和呂留良的學生嚴鴻逵等人來往,圖謀把抗清的思想變為實際的行動。但是,曾靜不是依靠人民的力量,而是企圖利用漢族將領發動政變。當時川陝總督嶽鍾琪,傳說是岳飛的後代,曾靜就派張熙帶了密信去遊說嶽鍾琪,信上列舉了雍正皇帝謀父、通母、弒兄、屠弟、貪財好色、誅忠用奸等罪狀,勸說岳鍾琪和他們共謀舉事,推翻清朝。可是嶽鍾琪並不想反清,他採取卑劣的手段,欺騙張熙,終於弄清了主謀者,然後向皇上告密。於是,呂留良、曾靜大獄便發生了,這是雍正六年(即1728年)的事。

那時,清朝皇室內部矛盾尖銳,各地人民的反抗鬥爭也時常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反滿抗清思想化為實際的行動,這不能不引起清政府的高度重視。因此,雍正帝決定利用呂留良、曾靜的案件,嚴厲地打擊反清的思想和行動。雍正的“上諭”指出,以前浙江發生過汪景祺、查嗣庭的案件,海寧、平湖也有“騷動”,那都是呂留良思想的“遺害”;

如今曾靜、嚴鴻逵等人,相距千里,居然能夠相互呼應,共謀反清,可見問題嚴重,已到了非加嚴辦不可的時候。

當然,砍頭、戮屍是不可少的。呂留良和他的兒子呂葆中、學生嚴鴻逵都已死去,仍遭剖棺戮屍的下場。呂留良的另一個兒子呂毅中以及嚴鴻逵的學生沈在寬都被砍了頭,子孫遣戍,婦女為奴。曾經為呂留良建祠、刻書和私藏呂氏著作的人,一律論死。可是,發動“叛逆”的首要分子曾靜和張熙,卻出人意料地被免罪釋放了。這是清朝統治者玩弄的一種手法。

雍正皇帝利用這個案件,大造輿論。他指出,曾靜等人住在偏僻的農村,受到流言蜚語的迷惑,而造謠者是允禩、允禟等諸王的黨羽;曾靜等人還受到昌留良“邪說”的矇蔽,才會企圖謀逆。雍正把曾靜表示改悔的供狀,連同他親自寫的諭旨,合本刊成《大義覺迷錄》一書,發到全國各府州縣以及遠鄉僻壤,要求做到家喻戶曉,不論是讀書學子還是鄉間小民,都要懂得書上所講的“道理”。他企圖用這種手段來消除反清思想,分化反清的力量。

雍正皇帝還企圖利用這個案件,大肆追查“謠言”。他不僅下今向曾靜、張熙等人追問:從哪裡聽到有關皇帝的“謠言”,而且一步步地尋根刨底進行追查。官員向人們勸說道:只要把這些謠言在哪裡、聽什麼人講的說出來,本人就沒有罪了,否則替別人隱諱就是犯罪。在他們層層追查逼供下,有的人交代出,是在湖南某地的路上,聽一個犯官說的,又說傳播謠言的人是“京內旗人模樣”等等。這樣,雍正帝就把“造謠”的首犯說成是諸王的黨羽,目的在於進一步打擊他兄弟諸王的勢力。

但是,《大義覺迷錄》並沒有收到根除反滿思想的效果,不殺曾靜以示寬容也起不了多大欺騙作用;而《大義覺迷錄》的頒佈,倒是從中透露了不少皇室內部爭奪統治權力的訊息。所以,雍正皇帝一死,乾隆皇帝在即位的當年,就把曾靜和張熙凌遲處死,連《大義覺迷錄》也加以查禁,不準流傳了。

呂留良、曾靜大獄案究竟冤死了多少人?雍正皇帝為什麼如此處理此案?乾隆皇帝後來又為什麼推翻了他父親的處理結果?這些都成了大清王朝的一大爭論不休的奇案冤案。

2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在富庶的宋代,上到皇帝下到百姓衣著發生了哪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