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626年7月,李建成、李元吉騎著駿馬,從府邸出發前往皇宮,準備向父親李淵解釋情況,證明自己與尹德妃、張婕妤之間沒啥關係。殊不知,這是秦王李世民的“圈套”,此時李世民已經率十餘位親信在玄武門“恭候”。李建成、李元吉走進玄武門,感覺氣氛不對,便準備往回走。此時,李世民騎著戰馬出來,向他們打招呼,李元吉二話不說,直接彎弓射箭,卻連射三次也沒中。

李元吉射箭不給力,李世民則箭無虛發,他一箭射死李建成。隨後,李元吉在樹林中被尉遲恭射死,李世民成為玄武門事變最後贏家。那麼,若是李建成搶先行動,提前對李世民動手,他獲勝機率有多大呢?要知道,玄武門之變,李建成並未防備,被突然襲擊,一箭射死。

李建成,唐高祖李淵長子,唐朝第一太子。617年,李淵在晉陽起兵,李建成統帥左軍、李世民統帥右軍。在攻打霍邑、河東、長安等戰鬥中,李建成與李世民都立下赫赫戰功,是李淵得力助手。李建成是嫡長子,理應繼承大唐皇位,故而奪取長安後,他很少外出帶兵。此時,李建成主要精力是治國,協助李淵處理軍國大事,當“實習”皇帝,為將來登基做準備。

唐朝建立之初,領地只有關中、河東一帶,且處在突厥、劉武周、薛舉、梁師都、李軌、竇建德、王世充、蕭銑、杜伏威等軍事集團戰略包圍中,大唐立國根基不穩。如此,李淵必然派遣得力干將出擊,消滅各路諸侯,完成統一大業。這一任務,自然是由李世民來完成,李建成則留在京師,很少帶兵。如此,李建成在軍中地位不如李世民,因為他表現機會實在太少,李淵分工所致。

消滅各路諸侯,李世民戰功第一,威望壓過李建成,矛盾也由此而來。但是,李建成軍政能力並不差,就算不如李世民,也不會差太多,否則魏徵、馮立、薛萬徹等猛人,豈能甘願為他效力呢?

明朝大儒王夫之對其評價:“太原之起,雖由秦王,而建成分將以攻長安,功雖不逮,固協謀而戮力與偕矣。”

清華四大國學名師之一,陳寅恪先生對其評價:“然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與太宗各領一軍。及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珪、魏徵之流即後來佐成貞觀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為才智之人。”

從王夫之、陳寅恪之評價可知,李建成軍政能力並不差,也是有才華之人,若是繼承皇位,歷史貢獻不一定比李世民差。那麼,軍政能力不差,又有太子身份加持的李建成,為何鬥不過李世民呢?筆者認為,主要還是李建成太過仁慈,缺乏一種“大帝”之氣質,殺伐不果斷。

從《舊唐書》中可知,若李建成搶先行動,殺伐果斷,不顧兄弟情誼,李世民將第一齣局,被輕鬆搞定。《舊唐書》有段記載:“太宗嘗從高祖幸其第,元吉伏其護軍宇文寶於寢內,將以刺太宗。建成恐事不果而止之,元吉慍曰:為兄計耳,於我何害!”

李世民與李淵來齊王府做客,李元吉埋伏殺手,準備玩“斬首行動”,一舉除掉勁敵李世民,但李建成拒絕了。皇位之爭,冷血無情,李建成卻很仁慈?雙方劍拔弩張,磨刀霍霍,誰都無路可退。此時,李建成若是狠下心來,按照李元吉計劃行事,果斷除掉李世民,然後將罪名扣在刺客身上,他就是贏家了。

再看《舊唐書》一段記載:“建成等召秦王夜宴,毒酒而進之,王暴疾,吐血數升,淮安王扶掖還宮。”李世民來東宮飲酒,居然還能“活著”出去,可知李建成確實想除掉李世民,但下不了手。道理很簡單,“毒酒而進之”,李世民居然不死,只能說這“毒酒”力度太小。

從上述兩則史料可知,李建成搶先行動,不顧兄弟情誼,可以輕鬆除掉勁敵李世民,可惜他沒有。例如,李世民來東宮飲酒時,李建成可以事先埋伏好殺手,酒席上故意找藉口挑起衝突,接下來就按照“劇本”辦事,再將罪名扣在“殺手”身上,找替罪羊,豈不完美了。李世民死後,李建成安撫好秦王親信,不去追究責任,尉遲恭等人也鬧不起來。

至於李淵,筆者認為他不會追究李建成責任,也不想去查明事情真相。為何如此說呢?很簡單,李淵知道李建成、李世民之間矛盾重重,劍拔弩張,卻從沒想過要如何化解,如今之局面,他只能吞下苦果。《舊唐書》載:“秦王違戾如此,豈非反逆?但須速殺,何患無辭!高祖不對,元吉遂退。”李元吉已經攤牌,並磨刀霍霍,李氏兄弟矛盾惡化,李淵心知肚明,卻不作為。

綜上所述,若李建成不顧兄弟情誼,搶先行動,他有把握除掉勁敵李世民,成為大唐王朝第二任帝王。但是,李建成婦人之仁,做事猶豫不決,殺伐不果斷,雙方已經劍拔弩張,還畏手畏腳,只能是輸家。626年7月,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其殺伐之果斷,可見一斑。可知,李世民獲勝,主要原因是殺伐果斷,冷血無情,善於抓住機會,一擊致命。

參考書目:《舊唐書》、《資治通鑑》

1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讀左傳93:春秋狄人鄋瞞滅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