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柱國大將軍獨孤信非常有能力,也有眼光。
說他有能力,是他能和夫人生出漂亮的女兒都來,他的幾個女兒不光是一般的漂亮,簡直就是傾城傾國,就有這個先天條件,就可以吊得金龜婿了。
說他有眼光,是說他的眼光很毒,簡直就是火眼金睛。因為他選的女婿中,有三個當了皇帝,所以被後人冠以“最牛岳父”的美譽。
“信長女,周明敬後;第四女,元貞皇后;第七女,隋文獻後。周隋及皇家,三代皆為外戚,自古以來,未之有也。”(《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
事物都是相輔相成的,陰盛了,必然會顯得陽衰。
獨孤信共有七個兒子,雖然有兩個曾官至大將軍,但相對於皇后來說,還是要遜色不少。其餘5個兒子一生沒有多大造就,尤其是最小的七兒子獨孤整,在隋朝就當了個涿郡太守。
獨孤整有一個兒子,叫獨孤懷恩。在隋朝時,雖然姑姑是元貞皇后,但他也沒得到特別的照顧,只是當了一個鄠縣縣令的芝麻官。
後來李淵建立唐朝,他比較照顧親情,給這個表弟封了一個工部尚書的職銜。
雖然獨孤懷恩的爺爺是名將,大爺是名將,但他卻和他爹一樣,沒有在沙場馳騁的能耐。
李淵為了讓這位表弟立一些戰功,特意安排他帶兵打蒲坂,但這個小城市他一直搞不定,而且部隊傷亡慘重。
為此受到李淵的多次斥責,於是他便懷恨在心了。
李淵是皇帝,在朝堂上當然要擺出一副君臨天下的模樣,那是做給天下人看的。但一個人整天老闆著臉也太累呀。
於是下朝以後,在後宮,他也經常放鬆放鬆,過過常人的生活;有時候皇親聚會,大家也說說笑話,活躍一下氣氛。
獨孤懷恩是自己的表弟,親戚之間,開個玩笑也成自然的事情了。
有一次,李淵就拿這位表弟開涮了,他開玩笑地說:“你姑姑的兒子都是天子了,下回應該輪到你了吧?”
這本來是揶揄他,他們獨孤氏到了後輩,只有女性厲害,男性卻沒有什麼出息。可是獨孤懷恩聽了,不但不生氣,竟然暗自竊喜——原來我也有當皇帝的命呀!
帝嘗與戲曰:“弟姑子悉有天下,次當爾邪?” 懷恩內喜,以為天命。(《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一》)
是啊,楊廣和李淵的老媽都是獨孤懷恩的姑媽,他們倆不都做了皇帝嗎?那麼我如何不能做皇帝?
於是乎就開始做起白日夢來。
但是白日夢要用實際行動來實現。怎麼實現呢?問李淵要皇位,他肯定不答應,怎麼辦呢?只有一個辦法,將他幹掉了取而代之。
於是他開始精心謀劃起來。
可惜命運不濟,他還沒實現自己的“宏圖”,倒是在夏縣一戰,他和親信元君寶都當了尉遲敬德的俘虜。
當時元君寶和內史侍郎唐儉、陝東道行軍總管劉世讓被關在一個監獄裡。在獄中,元君寶把唐儉他們當成了知音,抱怨道:“獨孤尚書最近策劃做一件大事,真是可惜了,若是早點行動,哪會今天被抓到這裡來受侮辱,真是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
唐儉聽後,知道他說的頭等大事是怎麼回事,可是他們如今都當了俘虜,不知道什麼時候腦袋就要搬家了,說這些還有什麼用?
可是後來的事情又有了新的變故,秦王李世民在美良川擊敗了劉武周,狡猾的獨孤懷恩趁亂逃跑了。
獨孤懷恩跑回去後,李淵只是一頓斥責,並沒有處罰他,並且希望他從哪裡跌倒了在哪裡爬起來,於是還讓他帶兵去攻打蒲坂。
誰知道這次猶如天助,獨孤懷恩知恥而後勇,一下子竟然把蒲坂給拿下來了!
此時在牢中的元君寶他聽到獨孤懷恩脫身的好訊息,很是興奮,對唐儉說:“老唐,你看獨孤尚書大難不死,還轉禍為福,如今又屯守蒲坂,真是王者不死啊!”
唐儉依舊打著哈哈,不動聲色。
可是他已經暗中採取行動,一定要把這個訊息送出去,不然的話,大唐將面臨一場巨大的危機。
怎麼能傳遞訊息呢?
唐儉知道自己肯定是出不去,於是和劉世讓商量:“懷恩素有謀反之心,在牢裡沒有大威脅,可是這一出去,恐怕會鬧出大亂子,你要想辦法回去,揭發這個事情。”
然後請求見尉遲敬德,說有要事密報。尉遲敬德來了之後,唐儉給他出主意,讓他把劉世讓放回去,派他去和李世民談判。
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那自然是上策呀,尉遲敬德同意了這個要求,放了劉世讓。
此時的李淵這邊熱鬧非凡,獨孤懷恩終於打下蒲坂。自己這個表弟這一回還真出息了,李淵高興之餘,要到表弟那裡去慰問,給將士們鼓勁。
此時的獨孤懷恩想,這次李淵前來,不是自投羅網?正好趁此機會將他解決了,自己就能做皇帝了。
李淵巡幸到河東,御攆已經到達黃河邊上,正準備上船時,劉世讓上氣不接下氣的趕到了,一來就急報,說有緊急軍情要覲見皇帝。
一隻腳都踏上船的李淵停了下來,立即召見了劉世讓。
李淵聞奏之後,只說了一句話:“吾得免,豈非天也?”
他的感嘆是有道理的,他哪能想到,準備要他命的,竟然是他從來沒有正眼瞧過的表弟?要不是老天保佑,他真的就著了道了。
於是臨時改變行程,不過黃河了,派人到河東去召獨孤懷恩前來覲見。
此時打了勝仗,一直等著皇上接見的獨孤懷恩,還在那裡做美夢呢。聽說皇上召見,心想,皇上這是又搞得哪一處?直接來這裡就行了,還非得我去伴駕?
但是皇上召見,不能怠慢了,於是毫無戒備的乘了一葉輕舟,渡過黃河,來見自己的表哥。
但他一上岸就被武士給拿下了,直接給關入了大牢。
“帝召之,懷恩不知也,單舟以來,即縛之,窮索黨與,縊死於獄,以首徇華陰市,籍入其家。”(《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一》)
獨孤懷恩臨死都沒有想明白,他表哥是如何知道他的計劃的。但是他想明白還是想不明白都無關緊要了,反正吃飯家伙留不住了。
後來李世民打敗了劉武周,劉武周逃往突厥,唐儉便恢復了自由。
大軍班師回朝之後,對於揭露這起謀殺事件的功臣唐儉和劉世讓,李淵可沒少厚待他們。
封劉世讓為弘農郡公,賞賜莊園一座,田地一百畝,錢一百萬;對於唐儉,更是大大的厚待,將沒收的獨孤懷恩的家產,全都賜給了他,擔任朝廷的禮部尚書,爵位封為莒國公。
李淵覺得,自己能保一條命,對這些有功之臣怎麼賞賜都不為過,那些財物和自己的龍命比起來,簡直都不值一提。
參考資料:《新唐書》 《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