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雖然是它讓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讓中國人民在閉關自鎖的狀態下任人欺凌。但是在清朝建立之初卻有一位女性政治家在清朝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位女性政治家便是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代皇帝的孝莊皇太后。
孝莊皇太后出生1613年,博爾濟吉特氏,原名布木布泰(意為天降貴人),1625年嫁給皇太極,1636年冊封為莊妃,但卻不是皇太極最寵愛的妃子,為皇太極生下一兒三女,兒子叫福臨。皇太極駕崩後,兒子福臨即位(當時他們還未入關)後,孝莊皇太后作為順治皇帝的皇太后,在清軍入關統一中原局勢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並且輔佐兒子順治,孫子康熙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女人不但沒有自主權,更加沒有發言權,可是孝莊皇太后憑藉自身有利條件,不僅參與了國家管理,而且輔佐兩代帝王成為清朝後宮中的女性政治家。就是這樣一位敢作敢為的女子居然在她臨死前給康熙皇帝留下一句遺言,讓康熙皇帝一生未能破解。
孝莊遺言:“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己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另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終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離,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是:她不想和皇太極合葬,而是想葬在兒子的旁邊,既可以陪伴兒子又可以看到孫子。可是她的遺言卻把康熙皇帝難住了,作為孝莊皇太后心愛的孫兒,他當然願意遵從孝莊皇太后的遺言讓他和父親順治葬在一起,可是自古以來皇太后陪伴兒子的還從來沒有過,康熙作為皇帝也很難辦妥這件事。
康熙皇帝考慮了很久也沒有辦法解決這個難題,只好想出一個折中的辦法,暫時把老祖宗孝莊皇太后安置在她生前住的安奉殿裡,等以後想出辦法再行安置,誰知孝莊皇太后的靈柩一放就是38年。康熙皇帝直到死也沒有想出解決辦法。那麼這位位高權重的女性為什麼會提出不和皇帝合葬的要求呢?這樣的遺言可是有違祖制,損害皇室顏面的事情。
據說皇太極死時,由於未曾立下明確繼承人,當時的清朝有豪格和多爾袞兩大競爭對手,多爾袞一直想當皇帝,結果不知道為何多爾袞卻全力支援年僅8歲的福臨當皇帝。於是便有人猜測是不是孝莊和多爾袞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才使得多爾袞全力支援福臨,但是對於孝莊和多爾袞是不是有什麼隱思,史書上卻無任何記載。
孝莊雖是皇太極的妃子,但在皇太極有生之年,孝莊都是一直不得寵,而是皇太極妃子中地位最低的一位。後來因為兒子當皇帝才被封為皇后。所以孝莊不願意和皇太極葬在一起,於是便有了她臨死前的遺言。至於她和多爾袞之間如果有私情,清史中肯定會有記載。
可是正史中沒有記載,野史中也沒有記載,當時遼國蕭太后為了讓韓德讓輔佐她兒子,曾宴請群臣到韓德讓家聚會,並且和韓德讓雙雙從坐在一起接受外來使者朝見。可是孝莊在史書中的評價卻是賢后,也並無什麼不良惡習。而且多爾袞死後也曾被順治皇帝鞭屍,如果孝莊真和多爾袞有私情,應該不會讓順治對多爾袞鞭死吧!
康熙皇帝之所以為難的是,孝莊皇太后的要求有違祖宗家法,讓他難以決策,如果違背孝莊皇太后的遺言,又對不起真心疼愛他的奶奶。所以孝莊皇太后的靈柩就擱置下來,而且一放就是38年,直到康熙死後。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和眾大臣商量後,決定在安奉殿原處就地起建陵園,葬入地宮。擱置38年的孝莊皇太后遺言被雍正皇帝輕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