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隨著《大秦賦》接近尾聲,駱駝開始反思劇中的人物,誰才是秦國最不(wu)堪(吃)之人呢?這是駱駝思考的第一個問題,今天咱們也就這個問題,對當年的“反派”做個小小的盤點。

駱駝認為秦朝末年,有三個人最討厭,他們分別是扮做假太監入宮,禍(yin)亂宮闈的嫪毐,逼死扶蘇擁立胡亥,從而加速秦國滅亡的趙高,以及為了向上爬,而不擇手段的李斯。在這三人之中,駱駝認為李斯又是其中最最不堪之人。嫪毐和趙高的“光榮”事蹟,相信大家相對比較熟悉,所以駱駝今天就不再細說,咱們接下來主要細說一下李斯的“精彩人生”。

出生楚國‍‍

李斯雖然是在秦國出的名,但他的老家卻並不在秦國,而是在楚國。他幼年的經歷不見於經傳,不過從他後來的一系列表現來看,他應該天分不低,且飽讀詩書。司馬遷開始讓他露臉時,他已經考上了楚國的事業編(司馬遷說他當時他只是“”,而非“”),不過不知道是因為他的家世一般,還是楚國的人才太多,總之他在當時並沒有獲得重用。

司馬遷在記錄他這一段時期的歷史時,提到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大意是說,李斯有一天在去廁所“更衣”時,看到了一些老鼠,這些老鼠不光見到他很驚慌,而且據李斯觀察,它們吃的東西也不怎麼衛生。後來李斯又去去糧倉搞調研,發現這裡的老鼠,不光神態安詳,而且還各個吃得肥頭大耳。於是李斯就感嘆“不管是人還是老鼠,平臺才是王道啊!”

司馬遷用這一段不足二百字的小故事,深刻地刻畫了李斯當時的心理活動,用更直白的話來說,其實就是李斯認為自己之所以混得不怎麼樣,不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行,而是因為楚國的平臺不靠譜。於是李斯後來就決定辭去公職,到外面去尋找一個更加廣闊的平臺,來施展自己一腔的抱負。

問道齊國

李斯的第二站並沒有直接去往秦國,而是去了齊國,熟悉戰國曆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齊國的“平臺”從面積上來說,比楚國還差著老大的一截,那麼他為什麼要去韓國“浪費”時間呢?這是因為一個人,這個人的名字叫荀況,後世也稱他為荀子。荀子這個人雖然披著儒家的外衣,但後人多認為,他內裡其實穿的是“法(家)衣”。

那麼當時在沒有5G的情況下,李斯是怎麼知道的荀子呢?據《史記》記載,荀子雖然是趙國人,但他曾憑著自己的學識,當過楚國的官員,不過因為他受到了當地人的排擠,曾跑去了齊國,後來因為楚國春申君的邀請,他才又回的楚國。因此駱駝認為,李斯知道荀子,是荀子第一次在楚國任職時,而他向荀子求學,是荀子在齊國時,而他後來之所以去秦國,很可能是因為他不想跟荀子回楚國。

那麼李斯跟著荀子都學習到了什麼呢?據司馬遷記載,他跟荀子學的不是儒家的“仁義禮智信”,而是充滿著“王霸之氣”的帝王術。值得一提的是,和他同在荀子門下學習的,還有他未來因為嫉妒,而害死的韓非,也就是後世被稱之為韓非子的著名法家代表。他和荀子分手以後,一路向西行去,他的下一站就是秦國。

死於秦國‍

李斯到秦國的時候,正趕上呂不韋得勢,呂不韋正在大肆招攬門客,因此李斯就抱著一隻小羊羔(當時的禮儀),踏進了呂不韋的家中。因為李斯本身就聰明,又有野心,還跟著荀子專門進修過帝王術,因此很快就得到了呂不韋的器重。因為呂不韋身居高位,又和嬴政及趙姬羈絆很深,因此李斯也在呂不韋家,見到了幼年時期的秦始皇。在李斯刻意的結交之下,小秦始皇的心裡就開始留下了李斯的影子。

隨著嬴政的日漸長大,他和呂不韋之間的關係開始變得不融洽,而善於審時度勢的李斯,應該在呂不韋倒臺之前,就暗中投靠了小秦始皇,否則呂不韋前被罷相後被逼死,他這個呂不韋非常器重的門客,不會不光沒受牽連,反而是平步青雲。從這時候起,李斯的功利心就開始暴露無遺。(其實他學成之後沒回楚國,已經說明了他的心性)。

在秦始皇執政時,李斯最出名的一件事,是寫過一篇奏摺,這篇奏摺的名字叫《諫逐客書》,駱駝隱約記得,這篇文章可能還出現於初高中的課本中。這篇奏摺的背景,是當時的中原六國,派了很多人到秦國當奸細,秦始皇一怒之下,就下了“逐客令”,要求沒有拿到秦國綠卡的人,都要被驅離出境。

而李斯當時為了秦國的發展,就想阻止秦始皇這樣做,於是他就寫了這篇奏章,從明面上看,李斯是為了秦國著想,但大家細想一下就會明白,李斯這麼“大義凜然”的背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因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他也屬於被驅逐之人。所以駱駝認為,這篇文章並非後世宣傳的那麼高大上。

其實在當時,還有一篇文章,可以讓大家看清李斯真正的嘴臉。在秦始皇病逝以後,趙高和李斯為了各自的利益,逼死了秦始皇最合適的接班人扶蘇,而擁立了更好控制的秦二世胡亥。在胡亥向李斯諮詢治國綱領時,李斯昧著良心,上了一篇遺臭千古的文章。這篇文章的名字在後世被稱作《行督責書》。

這篇文章很長,駱駝就不再全文翻譯,這裡只給大家總結一下它的核心思想。它的大意是說,一國之主就應該有一國之主的霸氣,該吃吃該玩玩,不要有任何束縛,而對於自己屬下的官員,一定要嚴格,996那隻能算是福報,應該要求他們5加2再白家黑,而對於治下的百姓,更是不能給好臉,他們之所以敢尥蹶子,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罰的還不夠重……

小結

總而言之,李斯的這篇文章,核心就一句話,你要想爽,往死裡壓榨下面的人就行了,如果不行,那就是你壓榨的還不夠狠。後世之所以提到秦朝,往往都用“暴秦”來概括,而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李斯這個迫害同門,助紂為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天下人死活的爛人。因此駱駝認為秦國末年,最為不堪之人,非李斯莫屬。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慘不忍睹!古代官吏飲酒後竟如此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