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才女,自古有之。當然歷史上大多數的才女都出自青樓,雖然才華橫溢,但免不了被世人詬病出身,即便有出身官宦人家的才女,也都只是文采斐然而已。似乎才女給人的印象就是有些才情,又有美貌的女子而已。
這樣的女人是可愛,更是感性的,還是有才的,因此不管出身如何,總能吸引世人的眼球,讓世人為之傾慕,不管男女,這也許是一個才女致命的魅力。
不過也是因為封建社會,女人的自由有限,因此才女才會有如此標籤,讓人感覺更像個有才藝的絕色美人。
到了近代,女子的社會地位及自由度大大提高,因此女子之才,不僅僅限於那宣紙上的文墨之華,在科學,在建築,在軍事等等上,女子也能一展風華,這樣的女子再有些才情,那就是集美貌,智慧以及才華於一身的不世才女。
林徽因便是民國時期這麼一個不世的才女,她出身世代書香的官宦人家,從小耳濡目染國學,一身的詩書畫氣質,自己又在建築領域頗有建樹,是當時有名的女詩人與建築師。
這麼一個近乎完美的女人,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但也遭到了不少民國大師的痛斥。歸根到底,不過是林徽因這個理智又感性的女子,在愛情,在婚姻中,理智又感性的掙扎與遊離。
才女林徽因林徽因原名叫林徽音,取自古籍《詩·大雅·思齊》中“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後來因為與當時一個男性文人同名,最後她改名為林徽因。
林徽因是個幸運的女子,她出生在一個頗有家庭底蘊的家族,祖父是林孝恂,光緒年間的進士出身,與當時轟動一時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有為是同科。
清朝時期林徽因的祖父在江浙一帶很多地方做官,是個思想頗為開放之人。之後林徽因的祖父還送林徽因的父親出國留學,林徽因的父親便是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
可以說林徽因的家庭是有著官僚家族背景的新式家庭,對國外的先進知識與思想,林徽因的家庭是極其渴望的。
林徽因在這麼一個家庭中出生,自然讓她從小有了良好的教育,在文學方面更造詣頗深,再加上家人很多都出國留學,她也從小接觸了很多國外的知識與思想。
在民國那個思想解放的時代,林徽因在學習東方文化之時,也在不斷地學習西方先進的知識。
因此林徽因與其他女子不一樣,她不僅有女文人獨特的感悟,還對建築領域瘋狂的痴迷。文人是感性,可建築是冰冷下構造的邏輯行為卻是理性的,林徽因便是這麼一個才女,在建築上她理性地合理構造每個建築物,可在宣紙上,她又感性揮灑著文人之情。
一個女人既有感性的柔美,又有理性的果斷,這樣的女人,就像初春那咋暖還寒,最是讓人清醒的溫暖。這樣的才女,這樣的美人,這樣的大師,本身就有致命的吸引力,讓人不得不傾慕,才女也成了林徽因的標誌。
人間四月天如果說林徽因這個天之嬌女,是因為她身上那獨特的理性與感性並存,那麼讓她成為民國文人大師們口誅筆伐之人,也是因為這份獨特的理性與感性。
曾經林徽因寫過一本書---《你是人間四月天》,書中說的是當年她留學倫敦時,邂逅了浪漫才子徐志摩,並迅速與徐志摩墜入愛河的故事。
原本才子配佳人,是一段好得不能再好的良配,所有人都看好這對戀人,也許她自己也是這麼想。
可惜在民國時期,自由戀愛的思想還沒有普及,至少沒有在年長者那得到普及,雖說林徽因與徐志摩結合,家世與門第倒不是問題,可問題是,林徽因遇到徐志摩之時太晚,徐志摩的父母早在老家給徐志摩娶妻。
雖然徐志摩很不喜歡裹著小腳的妻子,可在那個年代,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徐志摩不得不承認妻子的合法性。
林徽因與徐志摩相戀之時,她並不知道徐志摩有妻子,等她知道後,她也沒有像其他女人那般糾結,她很快便有了決斷,毅然決然地離開徐志摩,回國後,與林家故交之子梁思成戀愛並迅速結婚。
可以說林徽因的決定是極其理性的,她遵守了當時婚姻的道德準則,可她卻實實在在地拋棄了徐志摩,拋棄了愛情。
也許現代人看來,林徽因是正確的,可在當時,男人三妻四妾的惡習還未被拋棄,並且當時的文人圈裡,很多大師人物都是老家早已娶妻,但在城裡依舊娶著心愛的女人,真真做到那個時代文明與舊式婚姻的完美結合。
在這些文人的眼中,林徽因無異於玩弄徐志摩的感情,是對愛情的不忠,至於對家庭,對原配的傷害,似乎不在這些文人們的考慮範圍後。
後來徐志摩寫下再見康橋,他與林徽因的愛情更加讓人惋惜,也讓他被那時的文人們同情。而理性到無情的林徽因便成了男性文人們口誅筆伐的物件。
三人畸形婚姻如若說林徽因與徐志摩的愛情夭折在不幸的舊式婚姻裡,而她婚後與丈夫梁思成,好友金嶽霖之間的三角關係,更像現實中的圍城。
雖說林徽因與丈夫梁思成是因為興趣相同,家世相近,最後喜結連理,她們之間是有愛情,也有物質保證的,按理說她們的婚姻應該只有幸福。
可事實上,誰能保證在圍城的婚姻裡一直不變,就算這個圍城裡有再多的物質支援,以及共鳴,也抵不過歲月中茶米油鹽醬醋的瑣事消磨,什麼激情,什麼溫情,什麼美好,都會被這些一點點腐蝕,慢慢消失在時間當中。
當然很多夫妻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接受彼此,最後帶有妥協性的接納對方的一切,不過有更多的夫妻,最後分道揚鑣,行為陌路。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誰也沒法改變,因為誰也不想為了別人總是委屈自己。曾經可以,那是愛情下荷爾蒙的作用,可愛情沒了,誰還能一直不變?
沒有人知道林徽因與梁思成的婚姻裡,到底有著怎樣的消磨,但最後,當金嶽霖出現的時候,林徽因被這麼個深情愛戀包容自己的男人感動,最後她對丈夫梁思成說,她愛上了別的男人,梁思成沒有責備妻子,反而鼓勵林徽因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愛情。
當然最後金嶽霖與林徽因並沒有走在一起,因為金嶽霖愧對梁思成,退出了這場三角關係。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金嶽霖的決定是正確的,正如當年林徽因退出徐志摩的婚姻是一樣,但從感性的角度來說,金嶽霖與林徽因的愛情,敗給了婚姻。
結語:魯迅曾寫過《我的失戀》,就是在說林徽因拋棄徐志摩,負心的故事。錢鍾書的《貓》與冰心的《太太的客廳》,都是在說林徽因婚後,喜歡週末聚會,在聚會中林徽因如何有心機社交,實則是個感情不忠之人。
老實說林徽因確實是個理性的女人,這從她放棄她與徐志摩之間的愛情可以看出。可林徽因也是個感性的女人,從後來她與金嶽霖不顧一切的愛戀也能體現出來。男人眼中女人是感性的,這樣才可愛,女人眼中,女人要理性,這樣才能免於不堪,可林徽因既感性又理性,多少還是有那麼一些格格不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