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士兵們吃不飽肚子顯然是不能打仗的。這一點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不可改變的一個基礎常識問題。畢竟如果士兵們餓的兩眼冒綠光,走路都發慌,那他們別說去和人拼殺了,估計來一陣風就能給他們吹倒了。因此任何一支軍隊都得設法保證士兵們能夠吃飽,而不是統統餓死在戰場上。
而在伙食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戰裡的美軍則是做的最好的那個,他們計程車兵總能夠得到美味的食物。(但美軍士兵可不這麼想)不過,士兵們固然能夠在安全地帶品味部隊食堂提供的食物,可是在戰況激烈的地方,美軍士兵們顯然是找不到食堂的,這個時候美軍士兵要如何填飽自己的肚子呢?今天我們就看看,美國士兵們在戰場上都吃些什麼。
一、斯帕姆午餐肉首先,美軍士兵在戰場上最常吃,同時也是在食堂裡吃的最多的就是斯帕姆午餐肉。這種食物出現於大蕭條時期,由荷美爾公司的創始人傑伊·荷美爾發明,堪稱是當時"窮困平民"的美味。在當時那個美國全民不僅兜裡沒有錢,肚子裡也是一點油水都沒有。這是因為大多數人根本購買不起肉食,想要吃口肉都成了一種奢望,絕大多數人就只能看著商店櫃檯裡的肉流口水,然後回到家裡繼續啃乾巴巴的土豆。
而荷美爾公司的午餐肉,在當時就成為了一種奇蹟——平民們詫異的看著這種12盎司裝,由火腿、豬肉、糖、鹽、馬鈴薯澱粉為原材料製作,還加入了少量亞硝酸鈉,使其擁有漂亮的粉色和香美味道的罐頭食品。這種食物在當時非常便宜廉價,僅需要40美分就可以吃上一罐。對於當時缺衣少食的美國人來說,午餐肉簡直是天賜的美味,幫助他們度過了艱難的大蕭條。
至於午餐肉為什麼會成為軍隊的口糧,這就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美國戰爭部高估了戰爭的規模,認為美國需要前後動員超過1500萬名士兵,而如何為這麼多計程車兵提供肉食就是個問題了。於是美國戰爭部很快想到了大蕭條裡的"平民之友"——斯帕姆午餐肉。在美國戰爭部的觀念裡,午餐肉將會成為士兵們的肉食來源,它足夠廉價還耐儲存,非常容易就能在部隊裡屯上一大堆,且可以長時間不發生變質。
於是乎,在美國戰爭部的推動下,數以百萬計的午餐肉送到了美國士兵手中。此時的午餐肉已經不是大蕭條時期的美味,現在的午餐肉削減了肉的含量,加大了澱粉的比重,這讓午餐肉的口感變得差勁起來。許多美國士兵都怒稱午餐肉是"下水肉"、"比敵人更應該被消滅"。但是這種易於儲存的食物在戰場上的作用毋庸置疑,它不僅能夠成為部隊廚子們手裡的食材,也可以成為士兵們的應急食品,也因此午餐肉成了美國士兵們最常見的食物。(艾森豪威爾就對荷美爾公司抱怨他們送來的午餐肉太多了)
二、洛根棒另一種比較常見的食物,通常就不讓美軍很喜歡了,這種食物就是美軍的D級口糧,俗稱"洛根棒",其實就是好時巧克力公司生產的一種巧克力。可既然是巧克力,又是好時巧克力公司出品,為什麼這種巧克力不討人喜歡呢?這個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這種巧克力實在過於難吃了。當時美軍代表保羅·洛根上尉給好時巧克力公司的要求特別簡單:重量不超過110克、能提供足夠的熱量、能夠耐高溫,以及足夠難吃。
最後一個要求差點沒讓好時巧克力公司的代表暈過去,哪有難吃的巧克力這一說?美軍代表洛根上尉遂給出瞭解釋,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陸軍曾為士兵提供巧克力作為應急口糧,可是美國大兵們太喜歡吃巧克力,便偷偷吃掉了巧克力,等到真的需要巧克力時又沒得吃了。於是現在美國軍方痛定思痛,決定給士兵們提供一種能提供足夠的熱量,而且足夠難吃的巧克力作為應急口糧,嚴防士兵偷吃巧克力。
好時巧克力公司聽得一頭霧水,但是這麼大的訂單砸在腦袋上,怎麼也不可能讓它飛了。最後在好時巧克力公司的努力下,一種用可可脂、蔗糖、奶粉、燕麥粉、香精、維他命B1為原材料的巧克力誕生了,它重量輕,熱量極高,可以在正常夏季儲存,其味道不比沒煮熟的土豆好吃多少。在經過美國陸軍的測試,發現確實符合要求,而且杜絕了士兵們的偷吃行為後,這種巧克力就被命名為D級口糧投入了使用,因為美軍代表叫做洛根,所以也稱之為洛根棒。
不過這種巧克力的味道實在是不敢恭維,美軍士兵認為製作這種巧克力的,好時巧克力公司和洛根上尉是應該被槍斃的,因為懷疑他們是德國間諜,打算用這種巧克力來毒害美軍士兵。而當美國陸軍的頭頭腦腦們歡呼他們解決了應急口糧的問題時,美國陸軍發生了可怕的"巧克力譁變",宣稱如果不把巧克力做的好吃點,那他們就要拒絕執行命令,因為巧克力是他們在軍旅生涯裡為數不多的樂趣了。無奈之下,美國陸軍只能讓好時巧克力公司把巧克力改進一下,讓其味道變得正常一點,才把這次危機化解。
三、C級口糧除此之外,美國士兵在戰場上還有各式野戰口糧包,這種口糧包可以說是美國陸軍後勤工作的最大成果。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陸軍就試圖用三份85克由牛肉清湯粉和熟幹小麥混合而成的蛋糕,三塊28克的甜巧克力條和若干包鹽和辣椒粉,組成一個壓縮罐頭,保障士兵在戰鬥環境下的伙食問題。但當時的美國陸軍缺乏作戰經驗,所以該專案很快就廢棄了。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派出的遠征軍不幸在戰場上餓了肚子,這迫使美軍重新開始尋求製作野戰口糧。這種嘗試包括將340克的醃肉或醃牛肉,2個230克的硬麵包或硬餅乾罐頭,33克咖啡,68克的白砂糖和4.5克鹽組合成一個壓縮罐頭。或是將454克的牛肉乾,85克的醃牛肉或巧克力罐頭,400克的硬麵包或硬餅乾,咖啡和白砂糖組合成一套野戰口糧包。不過這些嘗試都因為缺乏經驗,或是味道讓人難以下嚥而以失敗告終。
最後美國陸軍終於在1940年完成了自己的野戰口糧包,按照美軍自己的伙食標準,稱之為C級口糧。這種口糧包分為M單元和B單元,M單元是主菜,B單元為主食。M單元的菜色在最初包括有扁豆豬肉、土豆泥肉、蔬菜燉肉,後面又增加了幾種菜色,但有時乾脆是扔進來一個午餐肉罐頭。而B單元則包括有餅乾、麵包、巧克力(正常的巧克力)、果醬、一小包速溶咖啡,後增加了速溶果汁粉、花生糖。此外口糧包裡還包括有額外的香菸、衛生紙、火柴和固體燃料,可供士兵酌情使用。
如果從表面上來看,這種C級口糧是相當讓人滿意的,畢竟它的方便性和口感都較為讓人滿意。但如果連續一個月都要吃這些東西,就難免讓人反胃了。考慮到戰場上的補給難度,士兵在連續作戰下無法獲得食堂提供的飯菜,所以很多處於進攻狀態或是處於高強度防禦戰的部隊,就無可奈何的必須長時間以C級口糧來填飽自己的肚子。這不可避免的讓挑剔的美軍士兵怒罵後勤黑了心,讓他們天天吃這種單調難以下嚥的食物。
結語可如果對比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戰各國的伙食水平,美軍後勤部門所提供的伙食已經是二戰中最好的伙食。德軍士兵和日軍士兵看了之後只有眼饞的份,甚至還在太平洋島嶼上,還有日軍士兵看到美軍士兵大口吃著C級口糧而絕望自殺的例子,可見美軍士兵的伙食有多麼豐盛。然而諷刺的是,美軍士兵總是認為德軍和日軍吃的比他們好,這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了。
參考文獻:《二戰後勤啟示錄》
《二戰中的美國後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