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47年7月23日,毛澤東部署確定:以劉鄧領導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華東野戰軍和陳謝集團配合向中原推進,共同實施戰略進攻的任務,並規定陳謝集團挺進豫西后歸劉鄧指揮。毛澤東充分考慮到南進後的困難,要求劉伯承、鄧小平:“立即集中全軍休整十天左右,除掃清過路小敵及民團外,不打隴海,不打黃河以東,也不打平漢路,下決心不要後方,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別山,佔領大別山為中心的數十縣,肅清民團,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吸引敵人向我進攻打運動戰。”

劉帥說,躍進大別山的戰略意義,就是要吸引大量的敵人,我們吸引越多的敵人向我們進攻,我們背得越多、越重,對其他兄弟戰略區進行大規模的反攻和進攻就越有利。我們應該越覺得光榮。不要忘記,全國下的是一盤棋啊!”

毛澤東十分關心敵人對大別山的圍攻,發來指示說:“大別山根據地的確立和鞏固,是中原根據地能否最後確立和鞏固的關鍵,足以影響整個戰局的發展。因此,南線三軍必須內外線緊密配合。由大別山的劉鄧野戰軍主力堅持現地鬥爭,由華東野戰軍和陳謝兵團向平漢、隴海線展開大規模的破擊作戰,尋機殲敵,調動和分散圍攻大別山的敵人,直到徹底粉碎敵人的圍攻為止。”

11月27日,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李先念率第十二縱隊到達大別山,與劉伯承、鄧小平等會合。31日,王宏坤率第十縱隊也來到了大別山。

12月上旬,劉伯承、鄧小平決定採取內線與外線配合的作戰方針,迅速實施戰略再展開,在大別山立足生根。

由劉伯承和張際春率野戰軍司令部後方指揮部、中原局和第一縱隊北渡淮河,向淮西一線展開,擴大根據地,發展游擊戰爭,擔負外線作戰任務。

鄧小平和李先念、李達則率野戰軍司令部前方指揮部和第二、三、六縱隊留在大別山堅持內線作戰。這個分工經過了一番爭論,結果是鄧小平的意見被採納,主要理由是劉伯承年紀比他大一輪,身體又不太好,需要稍好一點的環境。

分手的那天,鄧小平冒著雨雪寒風給劉伯承送行。他們都不上馬,並肩步行,一坡又一坡,一程又一程。儘管他們把分兵後可能遇到的問題都研究過,但都象有一肚子話要說。劉伯承擔心,一旦敵人發現有部隊轉到外線去,鄧小平身邊的鬥爭形勢會更加險惡,於是又一次提出堅決把警衛團給他留下,並叮囑李達特別注意政委的安全。鄧小平則要劉伯承保護“心靈的窗戶”.晚上少用眼睛,並再三囑咐管理處,無論如何要給劉伯承準備一盞美孚煤油燈。

直到夜幕降臨,兩人才互相道別。劉伯承翻身上馬,一面走,一面吩咐身邊的隨員們說:“如果我們北上受阻,不幸被敵人衝散,大家就原路向南集中,到文殊寺去找鄧政委。”並特別囑咐電臺,要按時和鄧政委聯絡。從此以後,他增加了每天早晨向警衛員問話的內容,第一句話必定是:“政委在什麼位置?幾時取得的聯絡?他周圍的敵情如何?我軍的位置有什麼變化?”

1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叱吒風雲,蕭太后也崇拜的女人——大遼鐵腕皇后述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