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秦王嬴政,對母親攝政太后趙姬感到束手無策。
趙姬寡居後,就找了一個假內侍嫪毐當自己的秘密情人。趙姬還和嫪毐育有二子。
這令嬴政非常尷尬。不過嬴政還是下令近侍不得議論太后。畢竟,戰國之世民風奔放,寡居貴族女子有什麼老相好,是尋常之事。
真正令年輕的嬴政大汗淋漓臉色蒼白一生難以接受的是,從趙姬宮中傳來一個訊息,母親趙姬和嫪毐約定:"秦王死,立嫪毐之子為君。"
嬴政心中悲憤絕望的剛好是這個訊息。
他自此對母親死心,趙姬和嬴政的母子關係至死都沒有修復如初。
歷經嫪毐之亂,秦王嬴政並沒有避尊者諱,他把趙姬的所作所為公諸於世,趙姬的淫蕩之名寫入史書,成為定論。
從有限的資料來看,趙姬本人並不是宣太后那種有著濃厚權力慾望的人。但是趙姬命好,偏偏成為秦國的攝政太后。
無論趙姬天性如何,她登上這個位置,就會用太后這個權位的思維來做一些事情。
趙姬和嫪毐在一起,一是解深宮寂寞,二是扶持自己的勢力。
第一個理由就很簡單。趙姬當上太后時才三十多歲,久居深宮,如狼似虎,風氣允許,趙姬遲早會有面首,不是嫪毐就是別人。
第二個理由則是扶持自己的勢力。
趙姬和呂不韋是故交。他們這一群從趙國走入秦國宮廷的人,曾經是鐵桶一塊的利益共同體。
在秦王嬴政剛剛登基的時候,呂不韋是攝政丞相。嬴政稱呂不韋為仲父,國事家事都依賴呂不韋。
呂不韋的權力達到了巔峰。
以呂不韋當時的能力、閱歷和意志力,很難相信年輕的秦始皇會是呂不韋的對手,也很難相信呂不韋在秦王長大加冠後。會心甘情願地歸還權力。
這一點,趙姬不可能看不出來。
對於國事,趙姬有顧忌。
對於私情,趙姬有怨恨。
丈夫死後,趙姬和呂不韋之間已無障礙,兩個人舊情復燃。但是呂不韋顧及將來私情暴露,擔心不能功成身退,於是使用了李代桃僵之際,用嫪毐作為替代品,好讓自己抽身。
趙姬的內心肯定不爽。
呂不韋如今憑藉趙姬的兒子執掌秦國,居然還會如當年一樣,拋棄自己?
難道自己不值得呂不韋留戀?
於是,趙姬以攝政太后的權力,扶持嫪毐,不停地放縱嫪毐坐大。
呂不韋的封號是文信侯,嫪毐的封號就是長信侯。
呂不韋做了秦王的"仲父",嫪毐就是秦王的"假父"。
嫪毐獲得的一切,似乎都是和呂不韋針鋒相對。
趙姬也成為入秦的趙國人派系的代表人物。她和呂不韋之間,關係破裂。
秦始皇在位,後宮中一共有三位太后,分別是嫡祖母華陽太后、親祖母夏太后和母親趙太后。
三股勢力互相掣肘,又互為平衡,誰也無法一家獨大。
華陽太后是隨宣太后入秦的羋姓代表人物,是外戚楚系勢力;夏太后是六國中的韓國人,秦始皇同父異母的弟弟成蛟就是夏太后的嫡系。
趙姬所在的趙系中,一開始他們的門面人物是呂不韋。呂不韋和趙姬離心之後,趙姬就開始扶持嫪毐。
嫪毐在咸陽宮廷的權力,依靠太后。但絕對不是後人想象的那麼低調,以避開年輕的秦始皇。
嫪毐權力高峰期家中童僕幾千人,巴結依附於嫪毐的賓客門人不計其數。如此聲勢,秦王怎麼可能不知道?
嫪毐權勢最後最具有影響力的行為就是蘄年宮之變。
但是史書上對於蘄年宮之變的記載非常籠統,有太多的歧義。
蘄年宮之變,嫪毐要攻擊的人是誰?他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表面上,嫪毐要攻擊的人是按照祖制前往雍城行加冠禮的秦王嬴政。他這麼做的動機是嬴政已經知道他和趙姬的情事,要秋後算賬。嫪毐為了自保,不得不發兵叛亂。
這種解釋行不通。首先,嫪毐的聲勢如此之大,年輕的秦王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就沒有私情暴露一說。其次趙姬和嫪毐權勢的來源和基礎就是嬴政。兩個人傻到殺掉自己的靠山?至於"秦王死,立嫪毐之子為君",這種流言估計就是拿來噁心趙姬的。她再傻也知道,這是嬴氏子孫的江山,宗室和軍隊怎麼看著她扶持私生子上臺?
這一點,宣太后都不敢想,她敢麼?
蘄年宮之變,站在秦王這一邊的人,除了呂不韋,有著大批羋姓外戚人物,包括昌平君和昌文君。嫪毐一方,則有不少秦國高官。
所以,蘄年宮之變嫪毐的攻擊物件是華陽太后和呂不韋。如果嫪毐叛變成功,有可能朝廷勢力會落入趙系外戚之手,秦王依舊是秦王,但無異於傀儡,與實權越來越遠。
嫪毐兵變失敗之後,嫪毐被殺,幾十個黨羽被殺,數千人被流放。趙姬在攝政期間培養起來的勢力,一夕之間,灰飛煙滅。
秦王處理完嫪毐,又開始清理呂不韋。嬴政以呂不韋舉薦嫪毐這個"禍害"為由,令呂不韋罷相,自此大權獨攬,直到統一六國。
趙姬放縱情人嫪毐,原因是私慾和政事的結合。令人感覺複雜的是,嬴政在蘄年宮之變親手蓋章確認母親趙姬的不貞,過後又和趙姬重修母子關係,可見身為人子,嬴政對趙姬這樣的生母感情複雜,愛恨交織。
#大秦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