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先猜猜這個東西是啥?
這是一個很有年代感的鐵製品,如果你把它看成女性使用的東西,請自覺面壁……
這玩意在明代應該叫——火銃,使用它的人叫做“神機營”,像上圖這種算起袖珍版,行軍打仗用這樣的。
今天為大家講一下火銃在明代有多麼厲害,在神機營面前,騎兵真的不佔優勢。
話說有這樣一場仗,大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尚書于謙指揮北京保衛戰,他命城中守軍主力出城禦敵,自己則主持城防。
蒙古瓦剌部太師也先來到東直門,進攻無效,遂轉而進攻德勝門,德勝門外遇明軍小股騎兵,追至成下,早已埋伏的神機營突然衝出,一陣射擊就擊斃蒙古騎兵1萬人,剩下9萬望風而逃。
可憐這1萬兵馬,都沒衝到敵人面前,就一命嗚呼了,這說明什麼?
小弟認為,至少說明以下四點。
1、幾萬人的神機營,人數約佔明軍總人數的四分之一,說明明朝很重視這支部隊。
2、幾萬人同時射擊,不會出現混亂,乃至誤傷,說明明軍戰術清楚,訓練有素。
3、蒙古兵是追殺誘敵明軍而來,明軍神機營沒有馬上與蒙古騎兵焦灼在一起,說明神機營的火器對蒙古騎兵起到了壓制的作用。
4、一次激發之後,蒙古騎兵仍衝不上來,說明幾萬人的神機營是有序的依次發射的。
這樣的道理,根本沒有戰爭經驗的明英宗朱祁鎮哪裡會懂,一個20歲左右的年輕人,還根本就是個孩子。
土木堡之戰正值雨季,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明軍擅改行軍路線,為了免塌秧苗,龜速行軍,部隊還沒有展開,就被掩殺而來的蒙古騎兵衝散。
此時的火銃根本無法激發,大炮還陷在泥裡,幾十萬明軍成為了蒙古騎兵的刀下鬼,想想幾十裡的陣亡將士遺體,場面是何其悲壯。
明朝歷史上的這場慘敗來的即莫名其妙又理所當然,錯在太監王振?錯在明英宗朱祁鎮?
恐怕都不是,一個人,即便你是皇帝,也無法左右戰局。
真正的罪魁禍首其實還是那些永遠只知道內鬥的文官集團,為了個人目的可以枉顧集體乃至國家利益,最終滅亡了明朝,下一篇我們就說這個。
在這裡,我們還得談一談火銃,明代出土的東西國家沒有明確規定,是可以買賣、收藏的,因此現在收藏火銃的人也不少。
你去某寶的二手網站看看,有很多,但多數都不是戰爭用品,倒像是玩物,原因很簡單,戰爭用的三管火銃就是個鐵管子,除了博物館,估計沒有誰會喜歡收藏。
而這些類似玩物的小銃卻很有市場,交易頻繁。
拐著彎的給大家介紹了古玩圈一種小眾商品,再講點小故事,這樣的方式希望您能夠喜歡,並多提寶貴意見。
就到這裡,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