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與秦國的兩次大戰,都毀在了反間計上,自己家的人不信,偏偏聽信別人的話。
長平之戰時,秦趙對峙。當時趙國用廉頗,廉頗是個脾氣火爆的老頭,但是遇事可不急。站在秦國對面就是不和你群毆,你打你罵隨便,我等著。
但趙王不答應了,供你吃供你喝,你就乾坐著不幹活怎麼行,就督促他,但廉頗就是不聽,還是防守不出。秦國利用趙國朝野的求戰聲音,換上了趙括。
可憐趙括,反守為攻,準備打一個翻身仗,結果被白起打敗。人們把這場仗怪罪成趙括,說他“紙上談兵”,但大軍打仗,最忌諱的就是臨陣換將,軍隊的指揮可能失靈的。
但趙國還是不明白。他們怨秦國。
如今三十年過去,趙國還是死性不改。
李牧是趙國最後的柱石了。沒有李牧,趙國朝堂早就投降了吧。
但趙太后不管趙國不管,他們覺得李牧打仗是為自己撈好處,他是為了自己的高官厚祿。是小偷,看別人也就是小偷了。
秦國認識到了李牧的威脅,而李牧在朝堂說話越來越有分量,趙王會擔心李牧手握重兵謀反。所以照著趙太后的心思抓藥,李牧沒有在戰場,而是在這些朝堂陰謀裡翻船了。
趙國亡是應該的,同樣的錯犯兩次,在關鍵時刻是致命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