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唐王朝的建立,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統一戰爭之一。李淵是隴西大貴族,相父李虎,是著名的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死後被封為唐國公。李浦繼承祖父的爵位,隋煬帝大業十五年,出任太原留守。李氏父子頗有雄心,早有乘勢奪取天下的打算。李淵曾對次子李世民說過:

“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

隋末的形勢:由於隋末的暴政,激發了全國的大起義。中原的瓦崗軍在李密的帶領下,殺張須陀,佔洛口倉,回洛倉和黎陽倉,擁眾數十萬,多次把隋軍打的潰不成軍,長期圍困洛陽扼住隋的咽喉。河北竇建德,佔領河北大部分地區,又消滅了去增援洛陽的薛世雄,有力的肢解了隋的統治。山東起義的杜伏威,轉戰江淮地區,直接威脅到了隋煬帝所在的江都,遮斷了江都和黃淮流域的聯絡。林士弘北起九江,南達番禺的廣大地區,皆被其所控制。自稱“楚帝”。羅藝自稱幽州總管,割據涿郡。朔方將領粱師都,自稱大丞相,後又接受突厥的封號“解事天子”。金城薛舉起兵,號稱“西秦霸王”。李軌據武威各郡自稱皇帝。舊梁後裔蕭銑以縣令起兵,佔有兩湖及廣西部分地區,相當於半個南郡。江浙地區的沈法興,佔領餘杭、丹陽十幾個郡。差不多又是半個南朝。宇文化及在江都發動政變殺死隋煬帝,率驍果軍北上爭霸中原,為瓦崗軍擊敗,流竄河北,又被竇建德消滅。洛陽的隋政權也名存實亡,不久被王世充竊取。

隋朝的統治實際 上已經滅亡了了,但是戰爭沒有停止。各起義軍與割據勢力之間存在矛盾,相互攻殺,征戰不已。這為李淵集團爭奪全國政權,製造了有利條件。

在經過擴大軍隊招攬人才, 建立統一指揮的軍事機構等一系列充足的準備後,李淵集團制定了先入據關中的決策,於大業十三年(公元627年)五月起兵。當時隋調動關中的軍隊向東鎮壓洛陽、河東的起義軍,關中留守兵力不多。李淵以幼子李元吉留守太原,鎮晉陽,北方突厥,南援主力。同時,為了保障進軍有側背的安全,還派了張綸鎮撫稽胡(少數民族,居今山西、陝西北部山谷間)。

唐代武士

重大戰役

霍邑之戰

當李淵起兵的傳到長安,留守的隋代王楊侑就派宋老生領兵三萬進屯霍邑,屈突通率領部分精銳的驍果軍扼守河東,防止其西進。李淵軍沿汾河南下到了賈胡堡,距離霍邑僅有五十餘里,連日陰雨,行軍困難,軍中乏糧。劉文靜請的突厥援軍尚未歸來,反而還有劉武周聯合突厥要入侵太原的訊息。面對這一情況,李淵有了想撤軍的想法,李世民知道,目前李淵剛起兵力量不是很強大,士氣尤為重要,而且關中覬覦的人很多,一旦失去這個機會,將會陷入很被動的形勢。在爭議無果後,於是在營外泣諫:

“今兵以義動,進戰則必克,退還則必散。眾散於前,敵乘於後,死亡須臾而至,是以悲耳。”

李淵這才醒悟,雨停後繼續進軍。為了使宋老生出戰,李淵父子帶著非常少的兵馬,以主力做後軍走在前面,先到城下挑釁宋老生。

“淵與數百騎先至霍邑城東數里以待步兵,使建成、世民將數十騎至城下,舉鞭指麾,若將圍城之狀,且詬之。”

正和李世民分析的一樣,宋老生果然脫其固守,從東、南城門率兵而出。此時,李淵的後軍主力已經到了。李淵本想讓士兵先吃飯在作戰,李世民認為機不可失。於是李淵和李建成的左軍在城東列陣,李世民的右軍在城東列陣,兩軍接戰,李淵、李建成交戰不利,被迫後退,宋老生趁機向東推進。李世民發現其右側翼暴露,率軍直插陣後,李淵、李建成軍士氣復振,回軍再戰,並揚言已經生擒了宋老生。隋軍大潰,宋老生被陣斬。於是唐軍攻克了霍邑。

此戰是入據關中的關鍵性戰役,大大鼓舞了士氣,鋪平了進入關中的道路。李世民在這一決策中分析前面、深刻、正確、決心果斷,說明他頭腦清晰,著眼前面,富有積極進去精神。

圖為霍邑之戰

戰後,李淵軍連克臨汾、絳郡,進抵龍門。還爭取到了起義軍孫華的歸附,協助唐軍,切斷了河東隋軍的退路。由於河東堅固,攻打沒有什麼進展,李淵於是留下一部分兵馬繼續進攻河東,親率主力直取長安。渡河後,聲勢大振,郡縣,地主豪強投降者接踵而至,李建成軍很容易就佔領了永豐倉,保障了軍食,還切斷了長安和洛陽的聯絡。李世民經略渭北,收編各路武裝力量,短期內就“勝兵九萬”。還與在關中起兵的李氏親族會師。李世民又派人攻取扶風,南渡渭水,屯軍長安故城,很快完成了對長安的合圍,李淵見時機已到,推進到長安東北,指揮攻城,由於兵力懸殊,長安不久即下。

佔領長安後,李淵立楊侑為傀儡皇帝,在江都宇文化及殺掉楊廣後,不久後就自立為帝。為鞏固關中,擴大地盤,派出了劉文靜出潼關略取新安以西的地區,鄭元壽、馬元規略取南陽、荊襄地區,李孝恭略取漢中、巴蜀。李世民還曾趁王世充與李密爭鬥之際,出潼關收取漁翁之利,並有隋殘餘勢力欲伺機把城池洛陽先給唐軍,李世民考慮到目前不宜過早的和瓦崗軍敵對,僅經營了新安、宜陽就回去了。

雖然此時唐的勢力範圍已經超過了任何一個對手,但是強敵環伺,劉武周在馬邑窺伺著太原地區,李元吉在太原監視,一時不足為患。朔方的梁師都本來想聯合突厥入寇,因為唐賄賂突厥沒有成功。還爭取到了河西李軌的中立。在透過外交手段,暫時穩住這些勢力後,唐朝得以集中力量對付最大的威脅,盤踞在隴西的薛舉。

從戰略上來看,長安位於涇渭河谷地區,隴西高原對這裡有著居高臨下的姿態。歷來據關中者,必佔隴西。關中的安定取決於此,正如《讀史方輿紀要》中所說的:“外阻河朔,內當隴口,襟帶秦涼,擁衛畿輔,關中安定,繫於此也”。

早在李淵佔領關中不到一個月,薛舉就進攻過扶風,不過被李世民所擊敗。李淵稱帝后,薛舉又來進攻涇州,李世民決心先消滅薛舉集團,於是率軍在折墌城準備作戰,因為為得了瘧疾,將指揮權交給劉文靜。劉文靜違背李世民的指示(唐書也有一說認為是李世民輕敵導致,不過筆者認為不可信,採納劉文靜與薛舉列傳所言),與殷開山在淺水原大戰,結果被打的大敗,連折墌城也丟了。薛舉本想乘勝直取長安,卻在不久後病死了。

重大戰役

第二次淺水原之戰

兩個月後,李世民率軍復返,與剛立的薛舉兒子薛仁杲對峙在折墌城。李世民抓住薛軍兵糧少,利在疾戰的特點。堅壁不出,消磨薛軍的銳氣。兩個月後,薛軍糧盡,其將梁胡郎來降,李世民判斷薛軍已經將士離心,決戰時機已到。於是命令梁實佈陣在淺水原,據險引誘薛軍主力來攻,薛軍大將宗羅睺求戰心切,盡力來攻,梁實在營中乏水,人馬不飲數日的情況下,堅決抗擊。李世民讓龐玉在淺水原南列陣,增強吸引薛軍主力的注意力,李世民親率兩千精騎,在淺水原北出其不意的突然發起襲擊,李世民一馬當先,率領驍騎數十殺進敵陣,唐軍士氣大振,呼聲動地。薛軍大潰,被斬首數千。李世民又親率兩千騎兵殺到折墌城下,薛仁杲被嚇得回城堅守。大軍繼至,開始圍城,薛仁杲只能被迫投降。

淺水原之戰,是李淵起兵以來,由李世民指揮的殲敵比較徹底的一個戰役,李世民靈活的運用攻防追退等作戰方式,達到了徹底殲敵的效果,充分體現了李世民出色的戰爭指揮藝術。

淺水原之戰後,關中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各方面形式也對唐起著有利的變化。瓦崗軍擊敗宇文化及後,力量大為削弱,被王世充擊敗,又因為內部矛盾土崩瓦解,李密率部降唐,黎陽倉的守將李績也降唐,這樣唐不但擴大了地盤,還收編了瓦崗的殘部,實力大大增強。羅藝因為形式所迫,降唐。杜伏威收編陳稜後也表示歸附。河東屈突通在回援的路上,受阻於唐軍,被迫投降,僅剩隋將王行本困守河東。河西的李軌,被唐朝透過內部瓦解,河西悉平。梁師都雖數次進犯,但被唐將段德操屢次打的大敗。綜上所述,對唐關中統治起較大威脅的割據勢力都被解除了。

現在能和唐爭奪統治權的只有河北竇建德了,唐本可以乘勝動向直取中原,但在武德二年,劉武周在突厥的教唆下,派宋金剛進犯太原。唐朝幾次增援都被打得大敗,李元吉被迫放棄太原逃到長安,夏縣的農民呂崇茂,因為不滿裴寂堅壁清野的戰術,聚眾造反,響應劉武周軍反唐嗎,原本困守河東的隋將王行本也能與劉武周軍相呼應,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河東和太原有著盡失的可能。

上述形勢使李淵有放棄大河以東,謹守關中的想法。李世民堅決反對,分析弊端,請兵出戰。李淵於是將關中的兵力全部交給李世民,令他去討伐劉武周。

重大戰役

柏壁之戰

李世民由龍門方向渡過黃河,進屯柏壁,和汾州的宋金剛主力對峙。李世民再一次抓住敵軍,遠道而來,兵糧不支,利在速戰的情況,堅壁不戰。十二月,唐軍的李孝基在攻打夏縣的呂崇茂被救援的尉遲敬德打的大敗,兵敗被俘。尉遲敬德在返回的途中,被李世民安排的秦叔寶、殷開山在美良川打得大敗。不久尉遲敬德又暗自增援王行本,這次李世民親率三千精起截擊,尉遲敬德與尋相僅以身免,唐軍士氣大振,李世民又按住眾將想和宋金剛決戰的請求,繼續打擊削弱劉軍。他派遣秦武同消滅了,一直盤踞在河東的王行本,由派遣李仲文。張綸擊敗了汾州的劉軍,進至呂州,形勢對唐軍更加有力。等到四月,宋金剛糧草已盡,向北逃竄。李世民抓住戰機,緊追不放,在呂州大破之。又乘勝逐北二百餘里,追宋金剛到鼠雀谷,八戰八捷,俘虜斬殺數萬人,此時,李世民已經不吃飯兩天,不卸甲三天。僅稍作休息,又繼續追趕到介休,宋金剛此時還有兩萬軍隊,出西門被城佈陣,南北長達七里。李世民下令從南北擋住宋金剛的退路,諸軍小戰不利,李世民親率三千精騎,衝破宋金剛陣後,劉軍大敗,李世民又追了數十里,尉遲敬德和尋相帶著八千殘兵投降。幷州的劉武周聽說戰敗的訊息,與宋金剛逃亡突厥,不久均為突厥所殺。

(圖為柏壁之戰)

此一戰,唐軍恢復了太原重鎮,消滅了隋的殘餘勢力,鞏固了河東。在戰術指導上,李世民再次採用了後發制人的行道,特別是他不必艱難,不顧疲勞,窮追猛打,連續作戰的頑強作風,給後人以有益啟發。

在河東作戰結束後,東方局勢也有了變化,竇建德起義軍,多次擊敗隋軍,還俘虜了唐軍的李神通、逼降了李績,佔領黎陽,實力大增,頗得人心。但是這也導致了他在和王世充稱帝后的直接衝突。十一月,為了報復王世充兵臨黎陽,竇建德屠了殷州作為報復。兩人嫌隙漸深。形勢更加對唐有利。

唐透過改革軍制,完善兵農合一的府兵制度。對鞏固後方,補充兵員,供應軍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析關中為十二道.......軍置將、副各一人,以督耕戰,以車騎府統之。”

唐代武士

為了達到消滅王、竇兩大集團,統一全國的目的。唐軍不待修整,乘士氣高漲進軍河南。李世民在慈澗逼退了王世充,郡縣紛紛投降,李世民分撥諸軍佔據要地,並斷了王世充的糧草,大軍屯在北邙,連營合圍洛陽。九月,五百精騎觀察陣地,正面遭遇了王世充的萬人部隊,俘殺王世充上萬人,王世充僅以身免(太宗以五百騎先觀戰地,卒與世充萬餘人相遇,會戰,復破之,斬首三千餘級,獲大將陳智略,世充僅以身免)。李世民後來又多次擊敗王世充的反撲,王世充不敢出戰,困守待援。由於洛陽城堅(秦王世民圍洛陽宮城,城中守禦甚嚴,大砲飛石重五十斤,擲二百步,八弓弩箭如車輻,鏃如巨斧,射五百步。),唐軍發揮不出野戰的優勢,屢戰無功,士卒疲憊,請求回師,李淵也有撤軍的打算。李世民認為功在垂成,為了表示決心,和振奮士氣,下令:

“洛陽未破,師必不還,敢言班師者斬!”

早在唐軍臨近的時候,王世充就派人向竇建德求援,竇建德採納謀士劉彬的建議,同意出兵救援,但是卻沒有馬上前往,而是繼續攻打孟海公,等到幾個月後兼併了孟海公才向西救援,而此時,已經被擋在了虎牢關外。

在堅城未下,強敵驟至的情況下,李世民果斷否決了退守新安的意見,分析了目前形勢,他認為王世充已經糧盡無力進攻,只需圍住就可以攻克。而竇建德剛破了孟海公,將軍到士兵都有驕傲厭戰的情緒,如果冒險進攻,很容易被擊潰。從而制定了“一舉兩克”的策略。

“世充糧盡,內外離心,我當不勞攻擊,坐收其敝。建德新破孟海公,將驕卒惰,吾當進據武牢,扼其襟要。賊若冒險與我爭鋒,破之必矣。如其不戰,旬日間世充當自潰。若不速進,賊入武牢,諸城新附,必不能守。二賊併力,將若之何?”

李世民決心既定,令李元吉、屈突通繼續圍攻洛陽。親率三千五百人作為先鋒,趕往虎牢關,王世充在城樓上看見李世民經過洛陽,不知道他的企圖,不敢出擊。

重大戰役

虎牢關之戰

竇軍到達虎牢關外後,佔領了附近據點,還分兵佔領了陽翟。但是猶疑不決,沒有繼續髮簪,戰略上陷入被動。李世民到達虎牢關後,親率五百精騎出城,設伏擊敗了來追擊的五六千騎,竇建德數次交戰不利,士氣低落,將士都想回家。稍後王君廓又斷了竇軍的糧草,竇軍更加被動。此時竇建德的謀士凌敬建議:

“大王悉兵濟河,攻取懷州、河陽,使重將守之,更鳴鼓建旗,逾太行,入上黨,徇汾、晉,趣蒲津,如此有三利:一則蹈無人之境,取勝可以萬全;二則拓地收眾,形勢益強;三則關關中震駭,鄭圍自解。為今之策,無以易此。"

這一建議,可以化被動為主動,還可以遠襲唐兵的側後,威脅關中,避免了被消滅,還能擴大地盤,就當時來說是最可行的方案。可惜王世充為了早點得救,不斷派人賄賂竇軍諸將,讓計劃受到阻撓不能實施。

武德四年五月,竇建德聽說李世民軍中的戰馬沒有了草料,去了黃河北牧馬,於是想襲擊虎牢關,李世民將計就計,親率軍渡河牧馬,還留了千餘匹在河邊迷惑竇建德。中計的竇建德命令全軍出動,自板渚出牛口列陳,北依大河,西抵汜水,南達鵲山,寬約二十里,擊鼓進軍,聲勢浩大。李世民登高觀望,決定按甲不出,待竇軍士氣衰落,士兵飢餓,自己撤退,再縱兵出擊。

果然,竇軍從早上列陣到中午。士兵又餓又累,都坐在地下,還有的爭相取水喝,隊伍混亂,李世民命令語文士及帶三百騎兵,繞過竇建德軍陣的西面南上,試探情況。竇軍果然動搖,李世民知道時機已到,下令全軍出擊,李世民一馬當先,親率輕騎走在大軍的前面,殺進竇建德的陣內,大軍隨後渡過汜水,直插敵陣。竇建德當時正在和群臣朝會,唐騎突然殺到,倉促應戰。李世民率史大奈、秦叔寶、程知節殺到竇軍陣後,揚起唐旗。竇軍陷入混亂,向東潰退,唐軍追殺三十里,斬首三千餘級,生俘五萬人,生擒竇建德。

(圖為虎牢關之戰)

回軍洛陽,李世民將竇建德裝進囚車裡,示意王世充。王世充走投無路,被迫投降。李世民“一舉兩克”的戰略圓滿達成。

中原決戰後,唐軍兩次擊敗竇建德舊部劉黑闥。盤踞在江陵的蕭銑也被李孝恭和李靖消滅,李靖又鎮壓了輔公佑的叛亂。其餘較小勢力也或降或滅。唐統一全國的戰爭由唐的勝利而告終。

秦王破陣樂

起義軍失敗的原因:

中原的瓦崗軍雖然聲勢浩大,消滅了隋軍大部分的有生力量,但是李密顧戀倉粟,在河南一帶停滯不前,放棄西入關中這一正確戰略,在形勢上陷入了四面受敵的被動局面。內部還矛盾重重,政治上因為向隋稱臣搞得士氣大跌,最終沒能挽回覆滅的命運

竇建德軍所處形勢南北受限,迴旋餘地小,但是可以發展壯大,多次以少勝多,又深得民心。可惜在攻佔黎陽後,行動緩慢,未能及時西進,局面陷入被動,又不納正確的建議,化被動為主動。可見其戰略眼光不足,缺乏果斷。

唐軍勝利的原因:

關中從地理上講,北託長城,西依隴右,東阻潼關,南靠秦嶺,易守難攻,既可以避開突厥的威脅,又可以避免過早的起義軍發生衝突。李淵本是關隴貴族,關中故舊親屬較多,可以得到支援。這種以關中的地形、地勢及其與周圍地區的關係為基礎的統一天下的模式。在饒勝文先生所著的《佈局天下》一書中,被稱作關中模式。

統一戰爭勝利和李世民高超的軍事才能是分不開的,他對形勢的正確判斷,從攻取霍邑開始就多次挽救唐政權於危難之中,在戰術上,李世民善於觀察敵情,創造條件,一旦抓住戰機就緊追不捨,直到把敵人消滅為止。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對統一戰爭的勝利起著重要作用的騎兵,從霍邑之戰沖斷其軍,淺水原入賊陣,王師齊奮。柏壁之戰追殺敵軍數百里,直至全殲。幾乎每一場重大戰役的勝利都離不開騎兵的光芒。虎牢關一役,竇建德得知唐的騎兵乏糧去牧馬,才敢冒險出戰。唐軍騎兵的強大,和統治者的重視是分不開的,早在李淵上任太原之初,就簡選馬邑軍之半數,仿照突厥訓練騎兵的方式給予訓練,後來也多次購買突厥的馬匹組建騎兵。李世民也組建了一隻精銳的騎兵部隊:

“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

精銳的唐軍騎兵

正是這隻部隊,在虎牢關一戰中,對擊敗竇軍,活捉竇建德起了關鍵性作用。騎兵在經過兩漢到魏晉南北朝千百年的發展,從先秦時期的“軍中伺候”一躍而成了近代以前很長時間的戰場決勝者,在唐初迎來了他的一個巔峰。

唐三彩騎兵俑

1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從劉備的三個女人看婚姻:通透婚姻這三個道理,你也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