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編者按:10月30日下午1點38分,裝載著152年前製造的船政老“插床”的車子駛出三明機床廠,踏上了迴歸馬尾的路途。老插床卸去扛在肩上的生產任務,重返“工作”過的馬尾船政,那斑斑鏽色中透露著它一生的傳奇和一段綿延百餘年的近代中國工業史。

多年輾轉終歸故里

初見這臺插床時,它就在三明機床廠千餘平方的廠房一角,與大多數閒置機器的命運相同,老插床也成了塵埃與蛛網的聚集地。唯一能表明它與眾不同身份的,便是鑄於機身上的法語銘文:米盧斯杜科蒙1867。

馬尾造船廠原廠史陳列館館長林櫻堯早在1998年便聽說過這臺插床的存在,經過多番考證,林櫻堯認定這就是原馬尾造船廠在船政時期從法國引進的機械裝置,“該插床法文銘文標註的生產日期為1867年,而1867年期間,在福建僅有福建船政有引進法國機械裝置;1970年馬尾造船廠更新部分舊機械裝置,替換下來的大部分裝置被福建機器廠購入,後有部分裝置移轉至三明機床廠。”

這臺老插床可謂是“命途多舛”:它曾經歷中法馬江海戰的劫難;而後在民國動亂有幸沒被變賣,保留在造船廠中;抗戰期間,馬尾造船廠作為日軍轟炸的重點目標,它又隨眾多裝置被轉移到了大後方——南平峽陽。

“早在80年代末,那時馬尾造船廠做了廠史陳列館,就有行家指點我們,到南平峽陽去看一看,抗戰前夕馬尾造船所後撤閩北山區,在峽陽設辦事處。抗戰勝利後,後遷的裝置並沒全部搬回馬尾,散落在當地。”說到此處,林櫻堯深感惋惜地嘆了一口氣,“當時的裝置四散在南平各鄉鎮,有的在村落寺廟,有的在鄉間舊作坊,時過境遷,很多裝置都找不到了。”1998年,林櫻堯近曾從寧德古田縣的一個山村作坊裡找到了一臺刻有“福建船政同治拾年”銘牌的老車床,後成為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鎮館之寶”;2012年,幾經周折,林櫻堯在閩侯縣螺洲造船廠尋得了一臺舊式小型車床,現安放於船政格致園切割車間內展出。

在抗戰勝利後,馬尾造船廠開始重建,這臺老插床曾一度回到馬尾造船廠,加入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的“大浪潮”。上世紀70年代,馬尾造船廠為支援福建機器製造廠建設,向其輸送了一批機器裝置,老插床就在其列。隨後,福建機器製造廠三明沙縣開設三明機床廠,至此,老插床正式落戶三明,這一呆就是近50年。

據三明機床廠老工人回憶:“這臺插床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還有繼續使用,後來出現了效率更高的機器,為了賺的更多的工分,這臺插床就慢慢被閒置了下來。”

1998年,老插床閒置多年,三明機床廠曾想歸還給原所屬單位——馬尾造船廠,由於裝置老舊,失去生產功能,馬尾造船廠便沒有接收。2013年,上海航海博物館在全國各地徵集造船相關的文物時,這臺老插床再一次躍入人們的視線,這次林櫻堯陪著上海文物專家張先生到了三明機床廠,“越看越覺得寶貝,當時航海館準備高價收購,後來卻各種原因最終擱置。”

今年10月3日,船政文化管理委員會主任韓青接到徵收老插床的任務後,便與船政同僚們開始了為期27天的“徵收攻堅”。通過各個渠道尋找三明機床廠負責人,制定徵收方案,一條道路遇阻就換一條,一個方式行不通就換一種,“幾經波折,但最後還是順利徵收了回來。”調運當天,韓青與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區文管辦相關負責人一同到三明機床廠親自監督吊裝,直到深夜十一點,老插床解除安裝,安放於造船廠舊廠房內,“懸著的一顆心總算落地。”

工業遺產原味儲存

“目前國內,甚至東亞範圍內,如此老的機床是極其罕見的,可以說是‘國寶級’文物。”海軍史專家陳悅驚訝於這臺插床儲存的完整程度,“從目前的儲存狀態來看,這臺機器可以說是原貌儲存的,學名叫‘直刨床’,在19世紀60年代是非常先進的機器形式,可以看到頂上有一個鐵錘狀的設計,直刨床可以切削金屬,但每一次切削都會有一個向上的反作用力,會產生強烈的振動,後方鐵錘狀的東西就是用來抵消這一反作用力的,這個設計是19世紀60年代才出現的工業設計,因此在當年是非常先進的‘直刨床’,可用於加工金屬件,諸如大型螺桿等。下部的圓形轉盤起到傳送作用,提升工作效率和金屬零件加工精度。”

陳悅告訴記者,“這臺老插床還有一個‘姊妹’在日本的橫須賀,造型相似,但那臺是衝床,先進性不如這次收回的直刨床,當時購入即是最新式的機器。”陳悅表示,“諸如這樣的車床在當時的船政應當不少,而這臺直刨床的引進是為了鐵脅的加工,但不是船政第一批進口的機器。”更讓陳悅感到驚訝的是,這臺直刨床的產地竟是法國,“當時購買英國的機器比較多,英國在經過工業革命的洗禮之後,工業生產在世界處於領先水平,但這臺直刨床卻不是從技術先進的英國引入,而是法國,這一點確實很有意思。”

從老插床本身的造型當中,還能找到法國“工業美學”的影子。“以往我講過一些英國、美國生產的直刨床照片和圖紙,進行對比後發現這臺直刨床竟然有藝術化的修飾。”雖然都是工業產品,只要能滿足工業生產的用途即可,但在浪漫的法國人眼中,生硬的工業品也可以有柔情的藝術裝點,“原本機床的後端可以是豎直向上設計的,直接了當,但生硬,法國廠商就在這裡進行了美化,改用弧形設計。”

陳悅直言,“這臺船政老插床的成功徵收,不僅豐富了船政文化的文物史證,對於工業遺產也保護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船政的工業遺產保護涉及方方面面,現今我們已有百年的廠房,有船塢、船臺,但他們都是建築,而這次徵收回來的‘直刨床’是活生生的,能體現工業生產的生產見證。以往我只是在史料當中見過,沒想到實物的規模會如此之大,這在當時是非常了得的一臺裝置。”

船政老插床“原味”儲存 具有較高研究價值

“19世紀70年代中國編譯的機器圖說中,編印有一臺美國製造的直刨床圖紙,從外形上看,與此次收購的老插床極為相似,我們也可以由此判斷,這插床幾乎是‘原滋原味’儲存下來的,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海軍史專家陳悅介紹,“這臺插床最初是使用蒸汽動力,皮帶從上方帶動機器運轉,後來電力逐漸取代了蒸汽動力,人們為它加裝了電機,改從下方輸送動力。”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這臺老插床是一體鑄造的,雖歷經百年滄桑,後期人為改造卻很少。

原馬尾造船廠廠史陳列館館長林櫻堯表示,這臺製造於1867年的插床,跨越千萬裡,漂洋過海來到馬尾,為中國近代造船業助力,銘刻於機器之上的不僅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印記,更是當時世界先進製造業的縮影,“放諸世界,這都是一臺不可多得的‘工業遺產’。”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你知道民國自主建造的首艦嗎,一艘幾百噸炮艇,寄予著海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