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能青史留名的將領沒有一個是簡單的武夫,作為東吳頭號打手甘寧自然也不是頭腦簡單之輩。雖然甘寧的確性格粗暴,野蠻嗜殺,連孫權都有些看不下去,但是甘寧的勇猛和智慧卻讓周瑜、呂蒙、魯肅等人都推崇無比,孫權也留下:“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的評語。
少年遊俠,奪命鈴鐺《三國志》:少有氣力,好遊俠,招合輕薄少年,為之渠帥;群聚相隨,挾持弓弩,負毦帶鈴,民聞鈴聲,即知是寧。
甘寧自小在蜀中巴郡長大,是當地有名的“豪俠”。招攬了很多“小混混”,做他們的“大哥”。經常組織一起活動,攜帶弓弩,頭戴毦羽,身佩鈴鐺,非常的有“儀式感”,百姓們一聽到鈴鐺就知道是甘寧來了。
《三國志》: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也。寧輕俠殺人,藏舍亡命,聞於郡中。其出入,步則陳車騎,水則連輕舟,侍從被文繡,所如光道路,住止常以繒錦維舟,去或割棄,以示奢也。
甘寧是巴郡的風雲人物,“輕俠殺人,藏舍亡命”的名聲聞名郡縣。出入都排場很大,陸上就車馬成群,水上就舟船成排,侍從們都穿錦繡,走到哪裡都是光彩四射。停船的時候用錦繡繫住,離開的時候直接割斷,以此來顯示排場和奢侈。“甘寧奢侈”也成為後世常用的典故,李瀚收錄《蒙求》的時候將甘寧奢侈,陸凱貴盛並列,一起成為奢侈的“典範”。
《三國志》:人與相逢,及屬城長吏,接待隆厚者乃與交歡;不爾,即放所將奪其資貨,於長吏界中有所賊害,作其發負,至二十餘年。
少年時期的甘寧不僅奢侈膽大,還非常的“性情中人”,經常“為禍鄉里”。甘寧所在的城池官吏,如果隆重接待甘寧,甘寧就與之交好。如果比較怠慢甘寧,甘寧就放任手下搶劫他們的財物,甚至加害官員郡吏。這種情況一下持續到甘寧二十多歲之後。
於是當時的人們稱呼甘寧這批人為“錦帆賊”。
青年發奮,造反蜀中《三國志》:止不攻劫,頗讀諸子。
後來,二十多歲的甘寧不在到處惹禍打打殺殺,開始發憤圖強想走走仕途,開始研讀諸子百家。甘寧從計掾(掌簿籍並負責上計的官員)做起,一直升為郡丞(郡守的佐官,秩六百石)。
《三國志》:璋將沈彌、婁發、甘寧反,擊璋不勝,走入荊州。
後來劉焉病故,劉璋繼位,人心浮動,甘寧在劉闔的策反下,和沈彌、婁發起兵反叛劉璋。但是被趙韙擊敗,只得逃到荊州。
亡命荊州,尋求真主蘇飛
《三國志》:寧將僮客八百人就劉表。表儒人,不習軍事。時諸英豪各各起兵,寧觀表事勢,終必無成,恐一朝土崩,並受其禍,欲東入吳。
甘寧帶領部下和門客八百多人投奔劉表,卻不受重用。甘寧觀察一番劉表之後,認為劉表不習軍事,在群雄並起的時代,終究是“覆巢之下無完卵”的局面。
與之相比的東吳,在孫權的“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的局面下,欣欣向榮,想有一番作為的甘寧,自然心動。
《三國志》:黃祖在夏口,軍不得過,乃留依祖,三年,祖不禮之。
甘寧於是帶領部下想投奔東吳,但是卻受阻於夏口。夏口太守黃祖雖然屢戰屢敗,但是卻也因為射死孫堅而聞名江淮。在荊州也是有很大的自主權,可以說是江夏的土皇帝。
雖然不是猛龍不過江,但是終究還是“強龍不壓地頭蛇”,甘寧無奈依附於黃祖。但是整整三年,黃祖都不禮遇甘寧,凡夫俗子的來看待甘寧。
《三國志》:權討祖,祖軍敗奔走,追兵急,寧以善射,將兵在後,射殺校尉凌操。祖既得免,軍罷還營,待寧如初。
建安八年,孫權第一次討伐黃祖,黃祖大敗潰逃。甘寧為黃祖斷後,射殺了孫權的校尉凌操(淩統之父),黃祖才得以倖免。但是在打退孫權之後,黃祖依舊還是像以前一樣對待甘寧。
《三國志》:祖都督蘇飛數薦寧,祖不用,令人化誘其客,客稍亡。寧欲去,恐不獲免,獨憂悶不知所出。飛知其意,乃要寧,為之置酒,謂曰:“吾薦子者數矣,主不能用。日月逾邁,人生幾何,宜自遠圖,庶遇知己。”寧良久乃曰:“雖有其志,未知所由。”飛曰:“吾欲白子為邾長,於是去就,孰與臨版轉丸乎?”寧曰:“幸甚。”飛白祖,聽寧之縣。招懷亡客並義從者,得數百人。
黃祖雖然不識貨,不願意重用甘寧,但是黃祖手下都督蘇飛卻非常欣賞甘寧。幾次推薦甘寧,但是黃祖依舊不用,反而命人分化瓦解甘寧的手下,導致甘寧的部下離開了一些。甘寧想走,但知道黃祖是不會放過自己的。
縱橫東吳,建功立業呂蒙
《三國志》:於是歸吳。周瑜、呂蒙皆共薦達,孫權加異,同於舊臣。
甘寧一到東吳,就很受周瑜和呂蒙的推崇,兩人共同將他舉薦給孫權。甘寧初次見孫權就非常有見解,這也許是周瑜和呂蒙看重甘寧的原因之一。甘寧和周瑜、魯肅以及呂蒙的主張都是有很多不謀而合的地方的。
甘寧認為南荊之地是東吳的必取之地,而劉表和他的兒子都不成氣候,東吳必須要先曹操一步拿下。如何拿下呢?甘寧也早有謀略,先攻取江夏黃祖,甘寧在黃祖手下三年,可以說是門清,黃祖之虛實一覽無餘。拿下黃祖輕而易舉,再西拒楚關,漸規巴蜀,可以說是和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計”以及魯肅的榻上策,完全不謀而合。
因此,孫權是非常滿意的“深納之”
《三國志》:寧陳計曰:“今漢祚日微,曹操彌憍,終為篡盜。南荊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寧已觀劉表,慮既不遠,兒子又劣,非能承業傳基者也。至尊當早規之,不可後操。圖之之計,宜先取黃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財谷並乏,左右欺弄,務於貨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戰具,頓廢不脩,怠於耕農,軍無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軍,鼓行而西,西據楚關,大勢彌廣,即可漸規巴蜀。”權深納之。
當時張昭也在,趨向保守的張昭自然對甘寧的計策非常不認同,剛見面就掐起來,甘寧也是老“陰陽怪氣”專家了,甘寧直接給張昭戴高帽子,說國家將蕭何一般的重任給你,你卻在憂患軍隊出征造成東吳本土的叛亂,用什麼來追慕古人呢?好在年輕的孫權,當和事佬,但還是偏向甘寧的。
張昭時在坐,難曰:“吳下業業,若軍果行,恐必致亂。”寧謂昭曰:“國家以蕭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憂亂,奚以希慕古人乎?”權舉酒屬寧曰:“興霸,今年行討,如此酒矣,決以付卿。卿但當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則卿之功,何嫌張長史之言乎。”
夜襲曹營,對峙關羽《三國志》:初,權破祖,先作兩函,欲以盛祖及蘇飛首。飛令人告急於寧,寧曰:“飛若不言,吾豈忘之?”權為諸將置酒,寧下席叩頭,血涕交流,為權言:“飛疇昔舊恩,寧不值飛,固已損骸於溝壑,不得致命於麾下。今飛罪當夷戮,特從將軍乞其首領。”權感其言,謂曰:“今為君致之,若走去何?”寧曰:“飛免分裂之禍,受更生之恩,逐之尚必不走,豈當圖亡哉!若爾,寧頭當代入函。”權乃赦之。
孫權在討伐黃祖的前夕,就命人打造了兩個匣子,用來盛黃祖和蘇飛的首級,甘寧為蘇飛求情,並且用自己的性命擔保,孫權赦免了蘇飛。
此後甘寧跟隨周瑜在烏林大破曹操,立下戰功。甘寧真正大放異彩的是周瑜和曹仁的南郡爭奪戰中,甘寧因為熟知荊州地形,知曉夷陵的重要性,獻策周瑜,先一步小路攻取夷陵。
甘寧日夜兼程,果然先一步攻入夷陵,曹仁知道夷陵的重要性,當即派重兵來爭。當時甘寧手下精銳不過數百人,加上破城投降的人也不過千人,曹仁卻派遣了五六千人的軍隊。曹仁軍隊在城外搭設高臺,城上箭如雨下,甘寧卻談笑自若。
因此,夷陵固若金湯,甘寧派人向周瑜求援,周瑜採用呂蒙之計解圍夷陵之圍,曹仁因此大敗,丟失300多馬匹,曹仁因此不敢再戰,全軍逃回北方。
甘寧最為人稱道的還是建安十八年的“百騎劫營”,當時曹操號稱40萬大軍進攻濡須口,孫權帶領七萬部隊防守,甘寧帶領三千人為前部督。
孫權密令甘寧夜襲曹營,為此御賜美酒。甘寧挑選百人,裹甲銜枚,潛入曹營,斬首數十人,鬧得曹營大亂。當曹營的騷動不止的時候,甘寧已經撤退。孫權也因此稱讚:“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
建安十九年,孫權攻擊皖城,當時諸將都認為,穩妥為主,先做攻城器具,獨呂蒙力排眾議,認為兵貴神速,不然魏軍必然援兵來救,到時候就再難以攻取皖城了。孫權同意呂蒙之策,呂蒙推薦甘寧為升城督,甘寧手持練索,身先士卒,一舉拿下皖城,俘獲朱光。
建安二十年,甘寧隨魯肅和關羽在益陽對峙。關羽親自挑選五千人,在上游堵住河流,號稱夜裡渡河。甘寧當時只有300人,問魯肅要五百人來對付關羽。魯肅給甘寧一千人,甘寧連夜趕到上游設防,關羽因此放棄渡河,在岸上建立營寨。後人還將此命名為成為關羽瀨。
合肥救駕,不計前嫌淩統
建安二十年八月,孫權帶領十萬大軍進攻合肥,結果被張遼突襲大潰。不得已開始撤退,當時大部隊已經撤退,只有孫權親自帶領的車下虎士一千多人,以及呂蒙、甘寧、淩統、蔣欽的一些親兵部曲斷後。
張遼看出戰機,再度發起突襲,吳軍的鼓手都驚嚇的忘記鳴鼓。淩統親率300親衛掩護孫權,甘寧引弓疾射,厲聲詢問戰鼓為何不響,欲拔刀斬殺鼓手,鼓手這才開始敲鼓,吳軍得以稍緩張遼進攻態勢。甘寧掩護孫權到逍遙津,淩統三百親衛無一倖免,自己也逃到江中才追上孫權。
甘寧在黃祖部下的時候,射殺了淩統之父凌操,兩人因此有仇。有一次在呂蒙家做客的時候,差點火拼起來,呂蒙從中周旋這才作罷。並沒有《三國演義》中,兩人互相諒解的故事,孫權也只是將兩人調開。
《三國志》:甘寧粗暴好殺,既常失蒙意,又時違權令,權怒之,蒙輒陳請:“天下未定,鬥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
但是在危機關頭,兩人不計前嫌,合力挽救孫權卻是事實。甘寧脾氣大,有時候還不聽命令,孫權也曾為此惱怒,呂蒙為此勸諫:“天下未定,鬥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
其實甘寧的確是個刺頭,甘寧的廚房小童得罪了甘寧,逃到呂蒙那裡。甘寧帶著禮物來拜見呂蒙,呂蒙見此這才將小童還給甘寧,甘寧答應呂蒙不殺小童。但是回到船上卻射殺了小童。
呂蒙得知大怒,鳴鼓聚兵,要來攻打甘寧,甘寧故意躺在船上不起來。呂蒙母親光著腳來勸諫呂蒙,呂蒙這才醒悟,於是親自來到甘寧船上,招呼甘寧到家裡吃飯。
甘寧非常羞愧,流著眼淚對呂蒙說:“我有負於你”,於是一場風波這才消弭。
陳壽的評價還是非常公允的:寧雖粗猛好殺,然開爽有計略,輕財敬士,能厚養健兒,健兒亦樂為用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