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桓是開國元帥。在革命戰爭時期,立下赫赫功勳。在長期的軍事生涯中,羅元帥以他的用兵如神創造了很多奇蹟,其中“留田突圍”就是其中之一。此戰,羅元帥率3千人從5萬日寇包圍圈中跳出,不費一彈,未損一兵!
全面抗戰爆發後,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羅元帥任第一一五師政訓處主任(後任政委)。1938年12月,羅元帥與一一五師師長(代師長)陳光率領師直與六八六團等部隊組成東進支隊,向山東進軍,開闢抗日根據地。
1941年冬,日寇不甘心失敗後,調動5萬人馬(日本兵和偽軍),對沂蒙山抗日根據地,進行了空前殘酷的大“掃蕩”。並盯住了留田村(沂南縣張莊鎮)。
11月初,5萬日偽軍在日寇司令官土橋一次中將的指揮下,在飛機、坦克、大炮的配合下,兵分11路氣勢洶洶地向留田撲來,很快就把留田外圍團團圍住了,而且還在逐漸縮小包圍圈。
此時, 115師師部及“戰工委”在留田 ,而當地的八路軍的作戰部隊只有一個警衛營,人數共有3000多人。3000人如何跳出5萬日寇的包圍圈?情況萬分緊急。
11月5日下午,在留田附近牛家溝的一間草屋裡,召開了高階軍事會議。 羅元帥、陳光、朱瑞、肖華和陳士榘,司令部的參謀人員,政部的部長們開始研究此戰如何打。
羅元帥說:“情況嚴重,今晚上必須突圍出去。大家研究一下,從哪個方向突圍比較有利?跳到什麼地方合適?”
大家討論後,提出了四條意見:一是向東,但這個方向或許正是敵人埋伏的一個口袋。一是向北,但是這個方向是國民黨部隊的防區。再一個就是向西,但這個方向敵人力量很強。第四條就是分散突圍。
眾人圍繞突圍方向爭論時,沒有人提向南突圍。就在這時,羅元帥站起來說:“我主張向南邊突圍!現在我們不應該單純考慮如何突圍、儲存自己,而應該考慮怎樣才能既儲存了自己,又能打破敵人的‘掃蕩’,保住我們的根據地。”
大家一聽,都很驚訝,因為南面是臨沂,是敵人的後方,據說當時駐中國的派遣軍隊司令畑俊六就在臨沂。
而羅元帥的意見恰恰是向南到臨沂,到敵人的大本營去。他說:“那裡是敵人的後方,敵人主力出動,後方必然空虛!也是敵人最容易忽視的方向!我們趁機插到他們大本營臨沂,就能變被動為主動。待敵人回師後,牽著他們的鼻子,徹底粉碎他們的‘掃蕩’。”
這個出人意料的決策,很快得到大家的贊同。
羅元帥提出了“翻邊戰術”,當敵人開始“掃蕩”時,不是“敵進我退”、“誘敵深入”,而是“敵進我進”,即在弄清敵人當面之敵的動向後,趁敵人包圍圈尚有較大空隙時,選擇敵包圍圈薄弱處,跳出根據地,“翻”到敵人後方去,襲擾敵後方,打亂敵之部署。
留田突圍之戰開始後,晚上7點多鐘,斗轉星移曉色遲,長蛇隊伍向前時,軍紀嚴肅何須令,人不交言馬不嘶,部隊從村外繞行而過,沒有發生一點聲音;為了防止馬嘶叫,羅元帥等部隊首長還下令在馬尾巴上拴上石頭。
霧色中,3000多名機關人員和戰士靜悄悄地向南前進,不久, 部隊便接近了臺濰公路。戰士們在公路右側的小路上向南前進,鬼子大隊人馬在公路上向北急進。
隊伍涉過汶河,來到日軍第一道封鎖線張莊,羅元帥令幾個偵查員前去偵查,發現沒有鬼子,只有少量偽軍,偵察隊用匕首和繩索將敵人的幾個哨兵“報銷”,羅元帥不失時機地命令部隊:“跑步通過!”。部隊安全通過了第一道封鎖線。
到達敵人第二道包圍圈的高裡村附近時。八路軍偵察隊員趁黑暗悄悄撲上去,用匕首和繩索消滅了日軍的哨兵。然後,偵察員們剝下日軍的大衣穿上,裝扮成日軍巡邏兵,拿起訊號槍發射訊號彈,向敵人發出“這裡平安無事”的訊號。隨後,羅元帥率領隊伍快速通過了敵人的第二道封鎖線。
拂曉前,部隊抵達臨沂東北的汪溝。果然,敵人後方空虛,第三道封鎖線有名無實,沒有戒備。
就這樣,羅元帥率3千人隊伍在日寇的縫隙中宛如一條游龍,騰挪閃避,迂迴穿插,神不知鬼不覺地連續穿過敵人三道封鎖線,勝利地到達了目的地。
留田突圍此戰,在羅元帥的周密部署和英明指揮下,我軍零消耗,零傷亡,沒費一槍一彈,無一傷亡,未損一兵,安全地突破了5萬敵寇的包圍。我軍數千人勝利突出日軍的重兵合圍,由被動轉為主動,扭轉了極為危險的局面。
不久後,我軍部隊又重新殺回沂蒙山區,隱蔽在日軍部隊間的接合部,尋找戰機,給日寇以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