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中國的日期、時間等都跟自然聯絡在一起。2003,考古學家發現了很多奇特的地基,上方的觀象臺是一個個的柱子。這些觀象臺是做什麼用的?在沒有表的日子裡,古人是如何觀測時間、制定節氣的?

以下內容為中科院國家天文臺黎耕演講實錄:

如果我現在問大家,現在幾點了?估計大多數人會拿出手表或看看手機。實際上在古代,沒有手錶也沒有手機,那麼古人如何判斷時間?時間的概念究竟是什麼?日期究竟有什麼樣的意義?

這裡給大家展示的是陶寺的一個觀象臺,這是我們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天文遺蹟,陶寺遺址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發掘的,大概距今有四千年左右的歷史。

在2003年,考古學家發現了很多非常奇特的地基,通過我們復原和展示,大家可以看到圖片上觀象臺是一個個的柱子。通過挖掘,我們在這些柱子的圓心點發現了一些觀測點,經過我們多年的研究,發現它可能是古人通過觀測太陽日出方位來制定節氣的東西。

我們常說“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這個“三代”指夏商周三代。我們人類生活在非常龐大的自然環境裡,受自然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所有東西都必須跟自然聯絡在一起,包括日期、時間等,都是由天文學家來決定的。

這是我們觀測2009年春分的時候拍攝的一張照片,通過這張照片大家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在一些重要的節氣,太陽會從特定的狹縫升起來。這個狹縫和夾縫之間的縫隙非常細,基本上也就是太陽直徑的寬度,通過這些就可以精確判斷今天究竟是什麼節氣,這對古代以農業為主的社會來說非常重要。

陶寺在考古學上認為是國家形成的前夜,那時候已經有了特定的天文學家,也就是我們的前身。有了這樣社會機構以後,人們才會更好認識和指導農業生產,完成一些國家形態。

同樣,在陶寺我們不僅發現有觀測日出方位定節氣的東西,還發現了像漆杆一類非常獨特的天文儀器。經過我們的研究和論證,基本上證實這是古代用來觀測日影的圭表。我們經常說“立竿測影”,就是把一根杆子放在地上,在正午的時候去測量它的影長,就可以定方向、時間、節氣。

古代的很多建築有正南正北的基線,古人用這種非常簡單方法就可以定出什麼方向是東西南北,這也是《周禮》中建都明確要求的事情。

通過這些漆杆的研究,我們發現我們的古人非常聰明,在四千年前就可以用這些東西來確定節氣,甚至影響到國家的形成,比如分封制度。

圭表測影的方法不僅存在很古老的時期,其實一直到明清的時候都還在用。圖片上是河南登封的周公測影臺,根據董作賓等學者的考察,這有可能是唐代人復建的,傳說周公曾經在這個地方測影,由此可見我們文化傳承經歷了多麼長的時間。

出了測影臺,這樣的銅圭表也很常見,不管是在南京的紫金山天文臺,還是現在北京的古天文臺,大家都能夠看到銅圭表。有了這樣銅圭表,我們就可以很精確地測定現在影長是多少。

我們通過一系列的文獻研究與考古研究,發現相對天文學的“變革”來說,“傳承”可能是一個更重要的主題。比如明朝的郭守敬建了八尺高表就是為了獲得更精確的影長,藉助這種更長、更大的圭表,當時已經可以把影長測量做得非常精確,用這樣的影長制定的歷法就更為準確了。

除了用影長來獲取時間之外,古人還會想各種各樣的辦法把時間留在地面上。我們現在獲取時間的手段很多,通過手機、電視等,都可以知道北京時間是幾點幾分。現在我們有一套這樣的體系,在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會通過原子鐘進行精確測定北京時間,並且進行釋出。

在古代,我們也有這樣的東西。這是我們復原的1:3的水運儀象臺,這個模型現在還放在國家天文臺的大廳裡進行陳列。那麼有了這樣的一些天文儀器,我們就可以非常精確地把時間留在地面上,並且通過報時的方法向大家進行傳達。

在北京的建國門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建築,叫做古觀象臺,也就是古代的欽天監,也就是現在國家天文臺的前身。欽天監要做很多事情,其中最重要功能就是觀象授時,圖中是欽天監裡的一塊匾。

通過觀象授時之後,天文學家會把時間傳遞給公眾,比如像北京的鐘鼓樓,都起到了很重要的報時功能。在過去沒有鐘錶的年代,我們有晨鐘和暮鼓,夜裡也會有人敲著鑼,走街串巷地喊時間。通過這些晨鼓和暮鼓,也是向公眾進行報時的一種辦法。

比如在特定時間,北京的鼓樓就會打鼓,甚至還有表演,既是天文中的一個報時功能,也顯示了皇權。

在故宮裡面也有圖中這樣的日晷,其實當時它並不具有計時功能,因為清朝的時候皇帝已經有了西洋的座鐘和漏刻,但是日晷從古代傳承下來,更多是權力的象徵。

中國古代天文學也經歷過幾次重要的變革,比如說漢代有宇宙觀之爭,持續了幾百年關於宇宙觀的爭論,直到唐代把所有的宇宙觀統一了;明清也有兩次非常重要的變革,一次是明朝末年的崇禎改歷,一次是1934年紫金山天文臺成立。

我們現在的國家天文臺有LAMOST望遠鏡、FAST望遠鏡等非常非常多的現代望遠鏡,但是我們所有的工作幾乎都是沿襲著西方天文學的成就。望遠鏡是在一六零幾年被西方人發明,比如伽利略望遠鏡,然後陸續在世界各地發揚光大。

我們現在所採用的星圖、星表等,大部分也都是西方人的發現。就像我們經常說的十二星座,其實都是源於古希臘星座體系,但是我們中國古代也有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只不過大家關注和了解的並不多,其實它在本質上跟西方的星座體系功能很接近,但又是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

我還想跟大家講一講文化自信的問題。從文化的角度來說,知識就是這樣產生,並且自然地進行流轉和傳播的。但是從文化自信這點,我不得不非常佩服英國人。

這是英國的巨石陣,英國人在很早之前研究發現了這些巨石之後,就認為它是觀測日出相關的。實際上從天文學的角度,我們並不認為巨石陣是比陶寺更優秀的觀測日出的建築。

因為巨石陣的中間縫隙很大,從天文觀測來說不能精確確定某一天或者某一節氣,但是英國人在幾十年中做了很多工作,發表了不少論文,在學界爭論很大,有一些人認同,也有一些人不認同。

儘管這樣,英國人還是表現的非常自信。這是我在英國拍的,是一個非常有名,並且英國人常去吃早餐的叫Pret a Manger蛋糕店的海報,海報中他們用黃油做了一個巨石陣,廣告詞說:“我們從每天早晨6點鐘就開始工作”,這就是利用了巨石陣觀測日出的結論。

99%的英國人都認為巨石陣是他們國家的驕傲,不管學界怎樣爭論,他們覺得它就是觀測日出方位用的。相對來說,我們中國人在文化上不夠自信,我們本應該是非常有底氣的。

圖片的左邊是哈勃望遠鏡拍攝的M1天體,就是現在的蟹狀星雲;右邊是一部《宋史》。這兩者是怎麼聯絡起來的?我們原來科技室的席澤宗院士,他做了非常優秀的工作,通過非常嚴謹的研究證實,發現蟹狀星雲在一千年前是一個超新星爆發的遺蹟,這顆超新星當時在《宋史》裡有長達一年零十個月的記載,詳細地記載了它每天的位置、顏色、光度變化等。

我們知道美國人的技術非常先進,但是即便如此,一千年前的超新星爆發是什麼樣子,美國也是沒有辦法獲得的。所以從很多意義上來說,我們中國人可以更自信一點,更加了解我們自己的傳統。

我們有非常非常多很優秀、很值得大家尊敬的古老文化傳承,也希望大家在將來更多地了解古代的科學文化,不要讓我們自己文明就這麼遺失掉了。

“SELF格致論道”講壇是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出的科學文化講壇,致力於精英思想的跨界傳播,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資訊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中國科普博覽承辦。SELF是Science, Education, Life, Future的縮寫,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關注微信公眾號SELFtalks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納爾遜贏在哪?因授權各艦長們可以自由行動